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域唯一問鼎中原的民族,大唐帝國的保護神為何會消失不見

西域唯一問鼎中原的民族,大唐帝國的保護神為何會消失不見

原標題:西域唯一問鼎中原的民族,大唐帝國的保護神為何會消失不見


沙陀是西域唯一一個東遷內地,融入漢族,並建立政權的民族。他們被譽為大唐的保護神,五代軍事人才的搖籃,直到北宋初年,沙場上仍有沙陀騎兵的身影。


沙陀姓「朱邪」,屬突厥處月部。因境內有大磧,即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故被稱為「沙陀突厥」。公元658年,大將蘇定方生擒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賀魯和沙陀首領朱邪孤注。


西突厥滅亡後,唐朝在西域建立多個「羈縻州」,其中一個叫「沙陀州」。沙陀那速因沒有參與叛亂,戰後獲得了阿史那賀魯的全部領地。


半個多世紀後,「龍朔初,以處月酋沙陀金山從武衛將軍薛仁貴付鐵勒」,沙陀金山因功被授予金滿府都督之職。安史之亂時,沙陀首領骨咄支與郭子儀合兵十五萬,收復了長安、洛陽等地,被封為驍衛上將軍。


沙陀人驍勇善戰,始終是安西都護府重要的武裝力量之一。不幸的是安史之亂後,吐蕃趁機佔據了河西隴右地區,徹底切斷了唐朝與西域乃至中亞的聯繫。


與此同時回鶻也侵入西域。面對回鶻的「徵求無厭」,「沙陀部七千帳附吐蕃,與共寇北庭」。沙陀善戰,為吐蕃立下赫赫戰功,然而吐蕃王卻聽信讒言:「沙陀本回紇部人,今聞回紇強,必為內應」,欲將其遷至黃河以北。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開放的朝代之一,唐太宗李世民曾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終唐一朝,藩胡族人出任高級官員的數不勝數,尤其的武將的選拔上,胡人的機會要遠遠高於漢人。沙陀在高宗時就歸附唐朝,沙陀首領朱邪家族五代人皆為唐朝都督。面對吐蕃的猜忌,沙陀的首領「(朱邪)盡忠與朱邪執宜謀,曰:『我世為唐臣,不幸陷污』」。


?朱邪盡忠認為投奔吐蕃只是身不由己,所以在生死攸關之際選擇東歸也是在情理之中。公元808年,朱邪盡忠帶著三萬部眾「自歸於唐」。吐蕃聞訊後派大軍阻截,朱邪盡忠戰死,部眾死傷慘重,到達鹽州時僅剩三千多人。


沙陀率部來投,唐憲宗大悅,封朱邪執宜為陰山府兵馬使,將水草最肥美的草場(今呼和浩特、鄂爾多斯一帶)賜予他們,還賞賜大量牛羊布匹,開通邊塞馬市,因此沙陀很快從戰爭創傷中恢復過來。


沙陀唯一能做的就是對唐朝忠心耿耿,「自是,靈鹽每有征討,用之所向皆捷,靈鹽軍益強。」咸通十年龐勛作亂,朱邪赤心率三千突騎助官軍反敗為勝。戰後朱邪赤心升任大同節度使,「賜氏李,名國昌,預鄭王屬籍,賜親仁里甲第」。



?成為皇親國戚後,沙陀人的地位還沒有達到頂峰,因為李國昌還生了一個更厲害的兒子李克用。黃巢起義時,各地藩鎮軍隊屢戰屢敗。李克用臨危受命率沙陀騎兵南下,戰局迅速發生扭轉,很快長安克複,三個月後黃巢軍被全殲。

沙陀從西域一個小部落最終演變成唐朝最重要的藩鎮力量,並成為唯一能與朱溫相抗衡的力量。後來沙陀人還創立了後唐、後晉、後漢,但為了維護政權的穩定,沙陀人不斷吸收漢族先進的文化,最終完全融入漢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料不輯 的精彩文章:

日軍欲在西北策劃回回國竟慘遭失敗,軍閥馬鴻逵為何不願登基稱帝
沙陀回歸:一場屬於唐朝的民族歸心

TAG:史料不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