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看了《如懿傳》再看周迅偶像,為什麼亞洲人還在追求「美似少女」?

看了《如懿傳》再看周迅偶像,為什麼亞洲人還在追求「美似少女」?

《如懿傳》一開播,周迅的臉就成了網友熱議的焦點,一大票網友都吐槽「她現在不適合演少女」。

在第一集開場,鏡頭給到周迅的臉,觀眾就看出了不對勁:咦,周公子的少女感哪去了?

想想四年前的《紅高粱》,周迅還是可以輕鬆駕馭通透少女的,但這一次明顯力不從心了。還有人質疑:周迅的臉是不是動過了?

可是,周迅曾經可是娛樂圈公認的靈氣少女啊。

那股無論對待工作還是生活都義無反顧的勁兒,以及始終伴隨她的少女氣質,依然成為周迅獨特的個人標籤。

編劇史航曾經在採訪中說:「周迅給人的感覺,是一張未婚妻的臉。是因為周迅永遠是抱有期待的——期待明天,彷彿明天對她全無惡意。」

但是這次,因為演了「不嫩」的少女,三金影后在一時間內成為了眾矢之的,更有甚者,把她和楊鈞鈞、劉曉慶、林心如等人歸類為「丫頭教」,言辭間的譏諷表露無遺。

其實,用年齡來diss一個女演員,本來就犯了片面的錯誤,更何況這個「不適合」裡面還有服化和燈光的鍋。

周迅曾表示過,今年65歲的法國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是自己的偶像。周迅說:「我一直想像伊莎貝爾·於佩爾那樣演到這麼老。她是我的一個偶像。但靠演員的一己之力並不能完成,演員和觀眾是相互作用的,我演你們也得來看吶」。

周迅演了,但事實證明,即便身處行業金子塔頂端的周迅,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年齡的影響。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受到成見的影響,彷彿變老是一種過錯。但老有老的智慧與價值,不代表生命力、創造力的枯竭。

—— 周迅《VOGUE》中國版專訪

儘管拿獎拿到手軟,但伊莎貝爾·於佩爾天生的孤冷疏離感和出演文藝片的關係,讓歐洲以外的觀眾對她並不了解。

而2017年,憑藉一部女性題材的影史佳作——《ELLE》里的精湛演技,於佩爾拿下了第74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並憑此片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提名,很多國內觀眾都是因為《ELLE》了解這位超級影后。那時的她64歲,在鏡頭前依然無所畏懼。

於佩爾投身演藝圈的時候只有13歲,從影50餘年來,她已出演了一百多部電影,即便在50歲之後,她依然保持年均出演兩部作品的頻率,可貴的是,她拿出手的幾乎都是高質量的文藝精品。

於佩爾身材瘦小但氣場驚人,她詮釋的角色往往強勢、痛苦、剛烈,恐怕沒有哪個女演員敢像她這樣直視鏡頭。

於佩爾最為亞洲觀眾熟知的兩部影片《鋼琴教師》(左)和《ELLE》

於佩爾代表了什麼?

代表了一種六十歲還可以擁有少女神採的法式優雅,在中國你很難想像一個64歲的女演員有這樣的氣質。

在法國有句諺語:女人即使老去,也不會枯萎。

時至今日,法式優雅仍然對全世界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幾乎所有女性都想活成法國女人——自信、優雅、慵懶而精緻,從不刻意討好,彷彿永遠生活在不緊不慢的優雅中,無論20歲、40歲、60歲都有自己的獨特魅力。

這不是刻板元素的堆砌,而是深入內心的自信與氣質。

作為歐洲文化的代表,法國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找到自我,重視特色,因而法國女人天生帶著一股自傲感,那股驕傲在於「她們活得自在,坦然接受自己」

難道法國的女人就沒有高矮胖瘦嗎?

當然有,有些女人天生並不屬於婀娜苗條的骨幹美人,但卻令人感覺玲瓏有致。當你仔細感觸巴黎街頭的其他法國女人,便會發現無論高矮胖瘦,人人身上洋溢著獨特的魅力。

不得不承認,這個社會對女性的苛刻,讓很多女性常常處於年齡的焦慮中而無法坦然地正視自己的年齡。這也讓人難免會懷疑一項我行我素的周公子,這次是否也成了成見的「俘虜」?

縱觀亞洲流行文化,我們不難發現,不只是在國內,其實包括日本和韓國等等,整個東亞地區的人們對於幼齒、少女感的追求,幾乎到了過分的程度。可是,很多人在無形之中好像就默認了這種審美並在無意識地踐行。

在全民自拍的時代,大部分人打開手機時,下意識地打開美顏相機而不是手機自帶的相機。層出不窮的濾鏡讓我們可以安心接受屏幕里永遠18的自己,然而撥開這層面具,你有否有勇氣用原圖來形象輸出?

身邊的朋友尚且年輕,有時候看到了八卦新聞也會討論以後有了皺紋該不該打針。很多人一面很抗拒臉上的紋路和老化,一面又害怕僵硬浮腫的面容毀人氣質。通俗來說,就是如今社會上大部分女性一邊希望自己可以不受苛刻地從容老去,一邊不敢相信這個社會不會苛刻老去的自己。

我們欣賞法國女人可以坦然地接受老去之美,希望我們自己可以如此,但我們所接受的輿論,讓我們缺少對成熟女性美的欣賞。

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準是讓當代女性活出自己的風采,而不是受年齡和與之而來的外表改變所束縛。

今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三塊廣告牌》的女主角弗蘭西斯對演員臉的觀念很深入人心。

她認為自己的臉是一張地圖,皺紋構成了演員的表現力。

作為演員,弗蘭西斯非常憎惡整容,她認為社會文化讓人們以為衰老是「個人的問題」,是病態和失敗,這種想法是一種文化病。

在法國,女性整形廣告數不被允許投放在公共場所。

「除非在女性整形廣告旁邊貼一個男人的頭像,讓男人也去整容那麼就合理了,因為這是男女的不平等,憑什麼廣告讓女人整容不讓男人去,單純讓女人整容就為了取悅於男人?」 法國女人會這樣說。

那法國有沒有自己的整容產業呢?

有的。

法國約3000名整容醫生,一年進行51.8萬起手術。根據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 (ISAPS) 的數據,法國的整容手術數量遠遠落後於美國、巴西和中國。不過,法式整容卻享有追求自然效果的美譽。

因為審美差異,法國整容和韓國整容不是一回事兒。在法國,很少雙眼皮手術,沒有人會去削下巴或是去墊高鼻樑,這是由於亞歐人的面部結構差異所致。多數整形患者,只是選擇小幅度的改變,其終極目的不是為了迎合大眾審美,而是為了打破自己的心結。

法國女人整容,也會拒絕一切讓自己看起來不自然的項目。她們希望「不被人看出痕迹,越自然越好」。在視「平等」為國家箴言的法國,女性整容不僅充滿性別不平等而引發的容顏歧視的爭議,更讓美麗變得無平等性可言。同時,對於明明身體健康的人而言,動刀本身也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

很多法國人在整容前會做多年的心理準備,同時她們明白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得接受缺陷,一味地跟自己眼中的缺陷死磕,反而會成為他人眼中的「另類」。就好像大家看到一個拉皮填充後的60歲的女人,在緊繃的面部下隱藏不住的是她對於自己變老的擔心。

就像全世界的女人一樣,法國女人也在年輕時就深諳保養的要義:衰老不可逆,保養這件事趁年輕的時候就開始行動

法國女人不懼怕衰老,但她們很在意皮膚管理這件事。有好的皮膚,才能化不化妝都一樣自然。比起整容,她們更願意靠保養來維持肌膚的年輕。

同時,無論在什麼年齡段,對自己要求嚴格的法國女人幾乎都不會彎腰駝背,更不會邋遢,儀態永遠都保持優雅

身體和容貌是自我的定義和表達。

她們永遠靠自身的努力維持自己的容貌,同時也坦然接受這樣情況下出現的衰老。

Inès de La Fressange

香奈兒的第一位簽約模特Inès de La Fressange,在2010年被全法國人員票選成為「巴黎最時髦的女人」。儘管年近60,法國人認定她具備了這項頭銜所需的一切條件:「都市感、新奇、反叛、矛盾、優雅、慈愛、有教養」

不懼怕生日的到來,也不會為年齡感到困擾。法國女人只是希望展現自己年齡最美的一面,並且樂此不疲。

我相信更受爭議的,不是周迅老了,而是這個浮躁得讓女人不敢坦然老去的社會和這個因為缺少成熟、豐富的好角色而辜負了一大批優秀中年女演員的行業。我們能做的,是不要被成見拘束,把年齡的流逝、容貌的變遷當作一件自然的事情。

其實有的時候,女性往往對女性更加苛刻。大家爭來爭去,無非是因為我們自己總在綳著那根弦而已。正視年齡,有時候一兩張被拍崩的照片也就這麼回事。而自信的女人,就算歲月增長,也能風韻猶存。

(圖文來自意燴的小夥伴「想法FranceZone」,原作者:童茜,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意燴 的精彩文章:

米蘭成為「單身者的城市」,不過40不結婚,「胡」姓成為大姓
外國人最好奇義大利的什麼?最後一點你肯定猜不到!

TAG:意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