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孫大聖拷問我們的「智謀觀」

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孫大聖拷問我們的「智謀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朕聽

(zhentingwx),

給皇上講一個特別的人物故事




話說唐僧師徒來到黑風山下觀音禪院,由於孫猴子愛好面子,擅自將佛門至寶錦襕袈裟亮出,招來了滅頂之災。在九九八十一難中,這一難竟然是由「智謀」策劃的,既體現了吳承恩老爺的獨具匠心,也使人們對「智謀」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我們的「智謀」是用來殺人放火的嗎?




韓文公將老師的定位為「傳道、授業、解惑」,說得非常精闢,用最簡單的文字將老師的職責概括了。我將此理解為兩點:一是教導學生學習研究的方法,即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二是傳述做人的道理。尤其是現在的高校教育,更應該將這兩點作為重中之重來抓。




教導學生學習研究的方法非常重要。因為在校教育,只是每個人在人生長河中,求取知識的一朵浪花,大量知識依靠學生走出校門後,主動開展的學習和研究,可見培育這方面的能力非常重要。











傳授做人的道理,看似簡單,實則最難。「人」字筆畫最少,最難寫好。說明老祖宗造字的高明之處。做人貴在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好的典型示範,結出來的果實一般是甜美的;壞的典型示範,結出來的果實可能是苦果惡果。




觀音禪院的「老貪鬼」金池長老也不例外。這是一個貪得無厭的老傢伙,一輩子當了兩百多年的和尚,追求並獲取的「袈裟」無數,始終對袈裟實則名位有著一種變態的眷戀。只要看到好的袈裟,都想盡辦法佔有。佔有的唯一手段,就是搶奪,消滅「所有權人」。用心何其歹毒也!這兩百多年的和尚是白當了。




老和尚帶出來的徒弟幾乎沒有「好鳥」。一是,在炫耀寶貝中,聽說唐僧的寶貝就是袈裟時,個個都「冷笑」起來,彰顯了陰險的面孔。二是,老和尚決定要奪取袈裟時,兩個「小和尚」竟然出來出主意,使用方法是「殺人放火」,真是駭人聽聞。小和尚尚且如此,大和尚、老和尚又會怎樣?三是,當「老貪鬼」作出殺人滅口的決策時,這些和尚沒有一個反對,還助紂為虐,幫助添柴添火,沒有一個給唐僧通風報信。這麼多和尚啊!殺人放火這麼心齊。四是,「老貪鬼」畏罪自殺,這些僧眾個個落井下石,拚命把責任推給老和尚,稱之為「老死鬼老剝皮」,豈不可嘆?




人生的道路充滿暗礁,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金池長老作繭自縛,罪屬應當。眾生迷濛,我們難道不為這些身在佛門修鍊的佛子嘆息嗎?



非常不幸,「老貪鬼」又見到一件「前所未見」的袈裟,為它的「光輝形象」所傾倒。本來也不是什麼壞事,喜愛好東西是人之常情。可是,他卻動起了非分之心,妄圖奪過來。




奪過來的辦法,看來沒有比殺人滅口這麼妥當。古今皆然。










想出「殺人滅口」餿主意的,卻是兩個「小和尚」,一個叫「廣智」,一個叫「廣謀」。小小年紀當了和尚,看來天資還是不錯的,否則就不會稱為廣智廣謀了。誰也沒有料到,兩個小傢伙的心竟然這麼歹毒,這是不是在挑戰「人之初,性本善」的科學論斷呢?




「老貪鬼」初見袈裟「垂淚」,二賞袈裟「號啕痛哭」,活脫脫一個「老貪鬼」形象。為了謀圖袈裟,一聽說有辦法,馬上「歡喜」,二聽說殺人,「滿心歡喜」,三聽說有更好的辦法,就是放火,一群貪鬼「無不歡喜」。在追逐財富並講求經濟效益方面,這些和尚不愧是「蛇鼠一窩」。




在這個過程中,兩個小和尚發揮了巨大作用。廣智認為,要長久霸佔袈裟非常容易,因為唐僧師徒是兩個行腳僧,殺人滅口沒有人知道,不僅得到了袈裟作為傳家之寶,還可以得到唐僧的所有財富,由奪袈裟轉化為全部財富,那個貪哪!廣智稱之為「子孫長久之計」。



廣謀小和尚更絕,他認為殺人容易,滅跡困難。不如將客人燒死,焚屍滅跡,既是苦肉計,也可以消除後患,一舉多得。弄不好,禪寺失火,還可以布施重建,從中又得到好處呢。這叫「掩人耳目之計」。




小小年紀,就有「廣智廣謀」,他們的想法也不錯,只是墜入邪道了,玷污了「觀音禪院」智謀的美名。




一個智慧較弱的人,即使想干點壞事,危害不會很大。一個耍小聰明的人,如果幹了一些壞事,危害也不會很大。唯有智謀越廣,恃才為惡,危害就大了。有時候,後果不堪設想,而且很難有挽救的餘地。










國內某些企業,本來具有資源的壟斷地位,加上政策上的傾斜,萬千寵愛集一身,就是傻瓜坐在那個位置上,不要亂來就行,都能夠保證發展下去。就是一些「能人高人」,絕頂聰明,他的心思不是讓企業活,而是想辦法讓企業死,最後把好端端企業搞砸,到了「無可挽回」的餘地,豈不可嘆哉!




廣智廣謀也一樣,絕頂聰明,乾的壞事也是「絕頂」,絕到將千年觀音禪院毀於一旦。




書中寫道,「星星之火,能燒萬頃之田。」一場好火,加上孫大聖的好風,「勝如赤壁夜鏖兵,賽過阿房宮內火!」




「火風」在易卦中叫「火風鼎」,有火有風有鼎,正是孫大聖煉丹的好時節,可惜這些凡夫俗僧,有眼不識泰山。「風火」又變為「風火家人」卦象,劫後眾愚僧與唐僧師徒相逢,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不打不相識,大家變成「一家人」,也有意思。




廣智廣謀獻出的「絕後計」,最終得到的結果是,廟宇徹底毀壞,老院主畏罪自殺,眾僧個個成為有罪之身的下場。有詩為證:




堪嘆老衲性愚蒙,枉作人間一壽翁。欲得袈裟傳遠世,豈知佛寶不凡同。










但將容易為長久,定是蕭條取敗功。廣智廣謀成甚用?損人利己一場空。




詩眼畫龍點睛:廣智廣謀成甚用?損人利己一場空。智謀,就是智慧和謀略的合稱。智慧是謀略的前提,謀略是智慧的表現形式。




先來分析「智」字,知是智的古字。知,從矢從口。矢本義是箭,引申為正直、端正。按照清代學者段玉裁的解釋,「知」的意思是,認識、知道的事物,熟悉到可以脫口而出。因此,我們把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人,稱為智者。




按照孔聖人的認識論和倫理學,「智」的內涵,涉及知的性質、來源、內容和效果等方面。真正掌握「智」的實質的人,一定是不會偏離道德仁義的。可見,這個「智」的要求,是「大聰明」,不許耍「小聰明」;小聰明的人,不是「智者」。




「謀」字,《說文解字》說,「慮難曰謀」,即思考難題、作出抉擇就是用謀。將「智」與「謀」合在一起,就成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每一個人都有「智謀」,只是表現的形式和廣深度不一樣而已。每個人對客觀事物發展變化,作出思考、判斷、決策所形成的基本觀點,就是個人的「智謀觀」。




智謀本來無所謂褒義或貶義,用之得當,如諸葛亮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就為眾人敬仰,稱之為大智慧。用之不當,處處精打細算,處處算計別人,最終如廣智廣謀一樣,也是灰飛煙滅,只能算是可憐蟲,讓人付之一笑而已。











喜歡用謀的心態,彰顯了很多社會人的心態,語智謀必談三國。殊不知,智慧過人的諸葛亮,「謀人所未謀,計人所未計」,非但沒有挽救蜀國的敗亡,反而因過分相信智謀,而加速了蜀國衰敗的進程,不能不使我們對智謀進行反思。




智謀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藥,恰當的運用智謀,無疑是錦上添花。如果處處謀人算己,最終必然為智謀所困,成為「狡猾」的代名詞。




我們具有以弱勝強的傳統,智謀就是達到這個理想境界的主要手段。即使如此,不管有多好的智謀,講誠信無疑是第一位的。如果處處耍「智謀」,處處佔便宜,一點誠信付之東流,那麼,最終是自覺墳墓。




只有誠實守信、腳踏實地,與人為善,才能使自己真正強大起來,讓智謀成為增強體質的「良藥」,結交朋友的「妙方」,待人處事的「法寶」。




作者:

林電鋒,魚羊秘史簽約作者。已出版《子未語:半部論語在民間》《看我72變:西遊人物眾生相》等。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史記 的精彩文章:

清朝版《人民的名義》:新官上任查貪被殺,嘉慶發怒:我要讓兇手死得很難看!
天下第一酷吏來俊臣究竟有多兇殘?害人手段簡直令人心驚肉跳!

TAG:魚羊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