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又一強國威脅對敘動武,美英法再添強援?俄媒:戲耍行為不可原諒

又一強國威脅對敘動武,美英法再添強援?俄媒:戲耍行為不可原諒

據歐洲媒體報道,德國國防部日前宣布正考慮在敘軍使用「化武」時,參與美英法聯盟對敘利亞的打擊行動。

而就在數天前,德國總理默克爾還公開對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反恐行動表示了肯定,並與土耳其方面進行商談,希望加強雙方合作更好地在中東地區發揮建設性作用。

前後不過幾天時間,德國反轉之大讓俄羅斯和外界都是猝不及防,美英法對此表示歡迎,而俄羅斯媒體則是表示此舉是對本國的戲耍,不可原諒。那麼德國為何會出現如此變化呢?

在本人看來,主要還是在於穩定美英法盟友的情緒。自德國總理對俄羅斯在敘行動表示肯定後,美國、英國、法國這些盟國都是紛紛站出來指責其「敵有不分」,對敘利亞使用化武所造成的巨大傷害視而不見。

來自美英法的外交輿論壓力,使得目前仍是北約和西方體系中一員的德國不得不妥協,放出利好消息、虛晃一招。所以德國「假戲真做」出兵展開對敘打擊的可能性十分小。

眾所周知,在4月份的聯合打擊行動中,德國官方從總理到國防部都是口頭表態支持美英法的軍事行動,並認為使用「化武」的行動不可原諒。但在實質行動上,比如出兵協助卻是不見任何動作。

此次,德國國防部雖然表示了出兵的可能性,但最終出兵與否還得看默克爾以及德國國會的態度,而德國目前對美國「叛逆」的態度明眼人都能看出來。

同時,相比美國肢解敘利亞以獲得更多利益、英國跟隨美國獲得更大利益、法國獲得中東地區更大影響力與進一步控制石油生產等目的不同,德國對這些訴求卻是並不太強烈。

首先,作為二戰戰敗國,雖一些國際條約對其限制已大大降低,但為了改善自身在國際上的形象,消減兩次世界大戰給歐洲和世界人民帶來的痛苦記憶,以及歷史上慘痛戰爭經歷,使得德國從不輕言軍事,過去也是極少跟隨北約出兵「侵略他國」,如2003年的打擊伊拉克行動,德國就選擇了拒絕。

其次,經歷過多長大戰洗禮的德國人對戰爭十分反感,對出兵敘利亞多有反對,為了選票和民眾支持,德國執政黨也不會輕言出兵。

接著,德國過去幾年因對難民持開放的態度,接納了過多難民,這其中尤以敘利亞難民為最。如果德國出兵加入美英法轟炸敘利亞,對國內局勢的穩定不利。再加之,德國目前也並不希望在中東製造更多難民,從而威脅歐洲的安全穩定。

最後,德國不希望在敘利亞與俄羅斯交惡。畢竟其一直希望憑藉地利,將俄羅斯豐富的油氣礦等資源引入德國,緩解國內資源不足瓶頸,助力經濟更快發展。

當前的世界,一國要想實現崛起、實現經濟快速發展,能源安全絕對是至關重要。沒有能源保障安全,那麼自身的發展將始終是「無源之水 無本之木」,一旦被對手掐斷能源通道或者來源地,那幾十年發展的一切將會很快化為烏有。

所以,我們看到近些時候,德國在伊朗問題、與俄羅斯建設油氣管道「北溪線」都是與美國唱反調,其中就是希望能夠首先擺脫能源的依賴,進而擺脫對美國的過多依賴。畢竟現在美國可不是過去那個扛著「全球化」大旗沖在最前面的國家了,喊著「美國優先」口號的美國對德國發展也是威脅極大。

綜上,種種原因致使德國不會做那助美英法「火中取栗」的事情,所以出兵之事大概率只是口頭上喊喊口號而已,美國也別太當真!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烽火狼煙 的精彩文章:

都說中國造艦速度世界第一,但實際上,最近4年有一國已超過我們
突發!兩枚炸彈急速飛向委總統,千鈞一髮之際,狙擊手扣動扳機

TAG:烽火狼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