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杜甫的《登岳陽樓》為何被評為「五律第一」

杜甫的《登岳陽樓》為何被評為「五律第一」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的律詩向來以章法綿密、層次豐富、既圓且方、虛實相生見長,這首《登岳陽樓》被前人評為「五律第一」後,似乎得到了一致的認可。那麼,它好在哪裡呢?

以往一些學者認為詩用賦法,沒有形象,沒有詩味。可是這首詩幾乎全是運用賦法,卻創造出了典範的藝術形象。那麼,這首詩的藝術魅力從何而來的呢?

仇兆鰲《杜詩詳註》中說「『昔聞』,『今上』。喜初登也。」這個分析欠妥。杜甫確實是「初登」,但很難說「喜悅」。杜甫20歲時東登泰山,西去洛陽,南下江寧(今南京),對於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無數文人墨客競相登覽的岳陽樓,何嘗沒有來此盡興的夙願?可是一生漂泊,無處安身;如今倒是來了,但不是遊覽,而是流落,全家只能棲息在船上。撫今追昔,還有何喜可言?把全詩的基調定在「喜」字上,恐怕不合適吧?

讚美岳陽樓的詩篇何止車載斗量,據說都不如孟浩然「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來得氣象雄張,如在目前。現在杜甫又詠出了「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於是詩評家們又說杜甫把孟浩然比下去了。蔡絛《西清詩話》說:「不知少陵胸中吞幾雲夢也。」讚揚這句頷聯具有氣吞雲夢的豪情,似乎也不錯,但是,有的人據此讚揚杜甫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鬱,卻不壓抑。這樣的評價恐怕不符合杜甫此時的心情。

果然,頸聯說出了境遇:「親朋無一字」,當然就更別說物質上的幫襯了;「老病有孤舟」,「有」不是據有,而是「在」的意思。杜甫是年五十有七,耳聾肩麻,多病纏身,沒有親朋援手,闔家又在水漂泊,幾乎身處絕境。僅僅因為「初登」岳陽樓,哪能就忘乎所以,「喜」上心頭了?

杜甫的感情很豐富,一觸動往往就淚流滿面。公元763年,「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這是喜極的淚,他可以回老家了。到了公元768這一年,吐番入侵,戰事未已。詩人在此時「憑軒」,涕泗橫流。那麼又是流的什麼淚呢?詩評家們贊道:杜甫身處凄涼,心懷天下,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前途聯繫在一起,意境深遠,餘韻無窮。我們縱覽杜甫一生,確實憂國憂民,但是喜與憂總是有緣而發的。從這幾詩句中怎麼讀出這個從「個人命運」跳到「國家前途」的意境和餘韻的?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之後,在「長夜沾濕」之中,從而祈願「安得廣廈千萬間」,聯想自然,感情深厚。而此時他正在「青春作伴好還鄉」的路上,可是走一段就得停下來,尋到資助再前行一段。此時他今天連吃什麼,明天往哪裡走都沒有著落,能完全不顧個人和家庭的困境,一心只憂天下蒼生?希望我們都能體諒此時杜甫身處絕境、孤寂愁苦的心情。他能從自身的感受寫出了那個時代的災難,他的詩就是是時代的鏡子。(王昌銘)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古鎮拾遺:板浦今昔
古詩詞中的夏日「熱」情,看古人如何優雅地吐槽天熱,消暑納涼?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