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李頎《古從軍行》鑒賞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李頎《古從軍行》鑒賞

賞析名家詩詞,聆聽名家心聲,領略名家風采。詩詞名家,與你一起品讀名家詩詞!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古從軍行

【唐】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譯文】

白天登山觀察報警的烽火台,黃昏時牽馬飲水靠近交河邊。

昏暗的風沙傳來陣陣刁斗聲,如同漢代公主琵琶充滿幽怨。

曠野雲霧茫茫萬里不見城郭,雨雪紛紛籠罩著無邊的沙漠。

哀鳴的胡雁夜夜從空中飛過,胡人士兵個個眼淚雙雙滴落。

聽說玉門關已被擋住了歸路,戰士只有追隨將軍拚命奔波。

年年戰死的屍骨埋葬於荒野,換來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漢家。

【注釋】

烽火:古代一種警報。

飲(yìn)馬:給馬喂水。傍:順著。交河:古縣名,故城在今新疆吐魯番西面。

行人:出征戰士。刁斗:古代軍中銅製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飯,晚上敲擊代替更柝。

公主琵琶:漢武帝時以江都王劉建女細君嫁烏孫國王昆莫,恐其途中煩悶,故彈琵琶以娛之。

「聞道」兩句:漢武帝曾命李廣利攻大宛,欲至貳師城取良馬,戰不利,廣利上書請罷兵回國,武帝大怒,發使至玉門關,曰:「軍有敢入,斬之!」兩句意謂邊戰還在進行,只得隨著將軍去拚命。

蒲桃:今作「葡萄」。

【鑒賞】

「從軍行」是樂府古題。此詩寫當代之事,由於怕觸犯忌諱,所以題目加上一個「古」字。它對當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視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徑,加以諷刺,悲多於壯。

詩開首先寫緊張的從軍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觀望四方有無舉烽火的邊警;黃昏時候又到交河邊上讓馬飲水(交河在今新疆吐魯番西面,這裡借指邊疆上的河流)。三、四句的「刁斗」,是古代軍中銅製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飯,晚上敲擊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是指漢朝公主遠嫁烏孫國時所彈的琵琶曲調,當然,這不會是歡樂之聲,而只是哀怨之調。一、二句寫「白日」、「黃昏」的情況,那麼夜晚又如何呢?三、四句接著描繪:風沙瀰漫,一片漆黑,只聽得見軍營中巡夜的打更聲和那如泣如訴的幽怨的琵琶聲。景象是多麼肅穆而凄涼!「行人」,是指出征將士,這樣就與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聲,引起共鳴了。

接著,詩人又著意渲染邊陲的環境。軍營所在,四顧荒野,無城郭可依,「萬里」極言其遼闊;雨雪紛紛,以至與大漠相連,其凄冷酷寒的情狀亦可想見。以上六句,寫盡了從軍生活的艱苦。接下來,似乎應該正面點出「行人」的哀怨之感了。可是詩人卻別具機杼,背面傅粉,寫出了「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兩句。胡雁胡兒都是土生土長的,尚且哀啼落淚,何況遠戍到此的「行人」呢?兩個「胡」字,有意重複,「夜夜」、「雙雙」又有意用疊字,有著烘雲托月的藝術力量。

面對這樣惡劣的環境,誰不想班師複員呢?可是辦不到。「聞道玉門猶被遮」一句,筆一折,似當頭一棒,打斷了「行人」思歸之念。據《史記·大宛傳》記載,漢武帝太初元年,漢軍攻大宛,攻戰不利,請求罷兵。漢武帝聞之大怒,派人遮斷玉門關,下令:「軍有敢入者輒斬之。」這裡暗刺當朝皇帝一意孤行,窮兵黷武。隨後,詩人又壓一句,罷兵不能,「應將性命逐輕車」,只有跟著本部的將領「輕車將軍「去與敵軍拚命,這一句其份量壓倒了上面八句。下面一句,再接再厲。拚命死戰的結果如何呢?無外乎「戰骨埋荒外」。詩人用「年年」兩字,指出了這種情況的經常性。全詩一步緊一步,由軍中平時生活,到戰時緊急情況,最後說到死,為的是什麼?這十一句的壓力,逼出了最後一句的答案:「空見蒲桃入漢家。」

「蒲桃」就是現在的葡萄。漢武帝時為了求天馬(即今阿拉伯馬),開通西域,便亂啟戰端。當時隨天馬入中國的還有「蒲陶」和「苜宿」的種子,漢武帝把它們種在離宮別館之旁,彌望皆是。這裡「空見蒲桃入漢家」一句,用此典故,譏諷好大喜功的帝王,犧牲了無數人的性命,換到的是什麼呢?只有區區的蒲桃而已。言外之意,可見帝王是怎樣的草菅人命了。

此詩全篇一句緊一句,句句蓄意,直到最後一句,才畫龍點睛,顯出此詩巨大的諷諭力。詩巧妙地運用音節來表情達意。第一句開頭兩字「白日」都是入聲,具有開場鼓板的意味。三、四兩句中的「刁斗」和「琵琶」,運用雙聲,以增強音節美。中段轉入聲韻,「雙雙落」是江陽韻與入聲的配合,猶如雲鑼與鼓板合奏,一廣一窄,一放一收,音節最美。中段入聲韻後,末段卻又選用了張口最大的六麻韻。以五音而論,首段是羽音,中段是角音,末段是商音,音節錯落,各極其致。全詩先後用「紛紛「、「夜夜」、「雙雙」、「年年」等疊字,不但強調了語意,而且疊字疊韻,在音節上生色不少。(沈熙乾)

【作者簡介】

李頎(690?—751?),字、號均不詳,漢族,郡望趙郡(今河北趙縣),河南潁陽(今河南登封)一帶人[1-2],唐代詩人。開元二十三年中進士,曾任新鄉縣尉,後辭官歸隱於潁陽之東川別業。

李頎擅長七言歌行,詩以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人皆有唱和。

本欄目鑒賞部分來源於《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譯文和注釋來源於網路,圖片來源於網路,轉載請註明。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從《急就篇》看漢朝人的自信
閱讀與欣賞 介紹明代張岱散文《白洋潮》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