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大黃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大黃

1

中藥速記

來源

本品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藥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乾燥根和根莖。

相關名

生軍、生大黃、熟大黃、川大黃、川軍、酒軍、箱黃、箱軍、箱大黃、西吉、西庄、西庄黃、庄黃、中吉、蛋吉、片吉、酒大黃、將軍、大王、錦紋、川錦紋、錦紋大黃、馬蹄黃、火參、黃良、膚如、膚如、雅黃、香結、破門、大黃炭。

產地

掌葉大黃主產於甘肅、青海、西藏、四川等省區,多為栽培。唐古特大黃主產於青海、甘肅、西藏及四川等省區,野生或栽培。藥用大黃主產於四川、貴州、雲南、湖北、陝西等省,栽培或野生。

加工採收

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植株發芽前採挖,除去泥土及細根,颳去外皮(忌用鐵器) ,加工成卵圓形、圓柱形,或切成瓣、段、塊、片,繩穿成串乾燥或直接乾燥。商品中以掌葉大黃產量大,唐古特大黃次之,藥用大黃產量較少。

性狀鑒別

藥材

呈類圓柱形、圓錐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塊片狀,長3~17cm,直徑3~10cm。除盡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有的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及"星點" (異型維管束)散在,殘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繩孔及粗皺紋。質堅實,有的中心稍鬆軟,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顯顆粒性;根莖髄部寬廣,有星點環列或散在;根木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形成層環明顯,無星點。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飲片大黃

呈類圓形或不規則形厚片或塊,大小不等。外表皮黃棕色或棕褐色,有縱皺紋及疙瘩狀隆起。切面黃棕色至淡紅棕色,較平坦,有明顯散在或排列成環的星點,有空隙。

酒大黃

形如大黃片,表皮深棕黃色,有的可見焦斑。微有酒香氣。

熟大黃

呈不規則塊片,表面黑色。斷面中間隱約可見放射狀紋理,質堅硬,氣微香。

大黃炭

形如大黃片,表面焦黑色,內部深棕色或焦褐色。具焦香氣。

性味歸經

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經。

性能特點

本品苦寒清泄,沉降下行,作用強烈,素稱"將軍"。入脾、胃、大腸經,既善通腸瀉熱、攻積導滯,又能導濕熱之邪從大便而出,促進黃疸消退。入心、肝血分,既善泄血中實熱火毒而涼血止血解毒,又能通利血脈而活血化瘀。

功效

瀉下攻積,清熱瀉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大黃妙記

記憶場景:喜劇電影《唐伯虎點秋香》

1、大黃旺財熱毒積瘀血,倒下了

2、大黃:清熱解毒,攻積,祛瘀活血,瀉下

主治病證

(1)大便秘結,胃腸積滯,濕熱瀉痢初起。

(2)火熱上攻之目赤、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

(3)熱毒瘡腫,水火燙傷。

(4)血熱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5)瘀血經閉,產後瘀阻腹痛,癓瘕積聚,跌打損傷。

(6) 濕熱黃疸,淋證澀痛。

配伍

大黃配芒硝:大黃苦寒,功能瀉下攻積、清熱瀉火、解毒;芒硝咸寒,功能瀉下、軟堅、清熱。兩葯相合,既善瀉下攻積,又善潤軟燥屎,還善清熱瀉火,治實熱積滯、大便燥結、堅硬難下效佳。

大黃配巴豆、乾薑:大黃苦寒,功善瀉熱通便、攻積導滯;巴豆辛熱,功善峻下冷積;乾薑辛熱,功善溫中散寒。三葯合用,巴豆得大黃,其瀉下之力變緩和而持久;大黃得巴豆,其寒性可去;再加溫中散寒之乾薑,以助散寒之力。故善治寒積便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一般用5~10g,熱結重症用15~20g,散劑減半。外用:適量,研末敷。生大黃瀉下作用強,欲攻下者宜生用,人湯劑應後下,久煎則瀉下力減弱;亦可用開水泡服,或研末吞服。酒大黃,取酒上行之性,多用於上部火熱之證。制大黃,瀉下力減弱,活血作用較好,多用於瘀血證或不宜峻下者。大黃炭則涼血化瘀止血。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善攻下瀉熱、活血逐瘀,故婦女妊娠期、月經期、哺乳期應慎服或忌服。又易傷胃氣與氣血,故脾胃虛寒、氣血虧虛、無痕血、無積滯、陰疽或癰腫潰後膿清者不可妄用。

藥理

本品有瀉下、利尿、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熱、調節免疫功能、抗腫瘤、降血脂、利膽、保肝、促進膜腺分泌、抑制膜酶活性、抗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止血、改善腎功能等作用。

2

大黃的故事

中草藥里的大黃,原來不叫大黃,叫「黃根」。為什麼後來叫成大黃了呢?有這麼一段故事。

當年有個姓黃的郎中,他家祖傳下來擅長採挖黃連、黃芪、黃精、黃芩、黃根這五味藥草,到他這一輩還專門用五味黃葯給人治病,所以大伙兒都管他叫「五黃先生」。

每到春三月時,五黃先生就進山採藥。靠山有個小村,他每次進山採藥時就借住在村裡馬駿家中,直到秋後才離去。馬駿務農,全家只有夫妻二人和一個孩子。五黃先生與馬家結下了深厚的交情。

有一年,五黃先生又來挖葯,他走到靠山村發現馬家的房屋沒有了。鄉親們告訴他說:「馬家遭難啦!去年冬天一場大火,房屋被燒得精光,他熄婦也被燒死。如今,只剩下光棍爺兒倆,跑到山上去住石洞啦。」

五黃先生十分難過,就到山洞找到馬駿父子。馬駿看見五黃先生,抱頭痛哭。五黃先生說:「你現在一無所有,不如帶上孩子跟著我挖葯、賣葯去吧。」

馬駿很高興,從此就跟著五黃先生學挖葯。他們象風吹的楊花一樣四處飄蕩,不到半年工夫,馬駿就學會了挖五黃葯。但是,五黃先生卻從不教他治病。一天,馬駿說:「老哥,你怎麼不教我治病呢?」

五黃先生笑道:「我看你這人性子太急,不適合當郎中。」

馬駿有些不滿,便暗暗注意五黃先生怎麼給人治病,什麼病該下什麼葯。日久天長,馬駿多少也摸透了一些門道,就背著五黃先生也給人治起病來了。碰巧,還真讓他治好了幾個人,馬駿十分高興。

有一天,五黃先生不在跟前,有一個孕婦來找郎中。這婦人身體虛弱,骨瘦如柴。馬駿問:「你怎麼不舒服?」

婦女說:「瀉肚子。」

本來止瀉應用黃連,馬駿卻給她用了瀉火的黃根。病人回去吃了兩劑葯,大瀉不止,沒過兩天就死了。

病家哪裡答應,一打聽原來是馬駿開的方子,就把他扭送進了縣衙。縣官審明經過,就斷了馬駿一個庸醫害人的罪名。

這時,五黃先生趕來,跪在堂前,說:「老爺應該判我有罪。」

縣官問:「你是什麼人?怎麼有罪?」

「他是跟我學的醫,我教的不清,罪在我身。」

馬駿聞聽,急忙說:「老爺,是我背著他乾的事,跟他沒關係。」

縣官問明他倆的關係,感到這兩個人如此重交情,很是敬佩;平日,他也聽說過五黃先生的大名,所以,就儘力為馬駿開脫。最後,縣官罰他們送給死者家裡一筆錢,就放他們兩人出衙了。

馬駿羞愧萬分,對五黃先生說:「悔不該不聽你的話,往後再也不敢自以為是了。」

五黃先生說:「學治病可不能性急呀。你看,錯用了葯就會出人命的。」

後來,馬駿踏踏實實地埋頭挖葯,人也變得穩重多了,五黃先生這才教他行醫。

為了記住前面的教訓,五黃先生從此便將五黃葯中的黃根,改為「大黃」,免得後人再錯用了這一味葯。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60歲以後,長壽顯年輕的17個好習慣,你有幾個?必看!
「咱村子多虧了您啊,有您在,就能少死好多人!」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