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撿了一隻塑料杯,孩子就沒了!什麼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教育?

撿了一隻塑料杯,孩子就沒了!什麼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教育?

別人的故事,我們要引以為鑒!


一位男孩外出玩耍,極度口渴時,隨手在路邊的水溝里撿了一隻塑料杯子,張嘴便往裡灌了兩口,感覺味道很難喝,便扔了。後來孩子開始上吐下瀉,但父母根本不知發生什麼事,還以為孩子只是腸胃不舒服。一周後,父母發現情況沒好轉,才帶孩子看醫生,醫生診斷孩子當時喝的是一種除草的農藥。入院後搶救了一個月,孩子還是離開了人世。這是最近發生在湖北的慘事。


撿了一隻塑料杯,孩子就沒了!什麼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教育?



為什麼孩子隨便在地上撿了東西就吃、就喝?父母失去孩子很悲痛,但孩子這樣的行為,顯然是從小的衛生教育不足的後果。

▲寶寶期撿食物放嘴巴時,父母們便要開始重視

每一個養育過孩子的家庭都知道,寶寶們從7,8個月開始,當他們坐在地上玩耍時,會用小手撿拾身邊的東西往嘴巴里送,無論是糖果、玩具還是小石塊。這是寶寶的精細動作發展和口腔敏感期的表現。這時,父母們除了時刻看管寶寶外,還應該開始衛生教育和安全教育。


撿了一隻塑料杯,孩子就沒了!什麼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教育?



孩子們會走路後,他們常常像巡路的小公雞一樣,路上見到食物或顏色鮮艷的東西都會放到嘴裡。雖然這是孩子成長中的探索表現,但如果孩子什麼都往嘴巴里送,就會帶來危險。

當孩子5,6歲後,他們會外出玩耍,少了父母的監管,倘若衛生教育不足,孩子就可能在上學或玩耍的路上,隨時撿拾地上的食物或顏色鮮艷的糖果吃。

所以,小朋友從小養成的衛生習慣——很重要。

▲孩子的衛生習慣,如何深受父母的影響?

記得有一次,我在餐廳里看見一個2,3歲的小女娃自己抓勺子吃飯,當飯粒掉到了桌子上和衣服上,她用手指捏著一粒粒往嘴巴里送。孩子的行為被她奶奶稱讚成「珍惜食物」,其實這是一種不衛生的行為,也是不良的習慣表現。因為地上撿飯粒是小事情,可衛生習慣是大事情。

這裡,不得不提一提知名心理學家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


撿了一隻塑料杯,孩子就沒了!什麼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教育?



當孩子看到地上有食物時,總是撿進嘴巴里,如果父母不阻止,甚至給予稱讚,相當於孩子的撿食行為得到強化,Ta以後看到食物,便可能習慣隨時隨地放進嘴巴里;當孩子看到地上有食物便撿進嘴巴里,父母及時阻止,並且還告訴孩子,亂撿食物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便能幫助孩子建立這樣的意識關聯:

地上的食物——不衛生/有毒——不能撿。

難怪奧斯特洛夫斯基曾經說過,「人應該支配習慣,而不應該是習慣支配人」。當習慣支配了孩子,後果可能是嚴重的。所以,遇到孩子吃飯時撿地上飯粒放嘴巴等類似行為,父母最好阻止:「掉到地上的東西髒了,我們不要吃,爸爸媽媽給你重新拿。」

故事,是一種不錯的教育?

有人跟我說,孩子的行為習慣,需要在後果中不斷學習養成的。可是,有些習慣的養成,非常不適合走這樣的道路,尤其是食物中毒。父母經常性地提醒和告誡,反而更合適。除此之外,還有故事的教育。

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時候的一段往事:


撿了一隻塑料杯,孩子就沒了!什麼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教育?



5,6歲時,我和好幾個孩子在一起玩做飯的過家家遊戲。有一位跟我差不多年齡的小男孩,被領頭的小朋友分配去撿小樹枝。小男孩很投入,轉到牆的一邊就不見了,回來時,有小朋友發現他的嘴角泛著油光。他支支吾吾地說:「吃了一塊大豬肉」。當時很多小朋友還很羨慕,那個年代,誰都愛吃肉。誰也沒想到,小男孩第二天就死了。後來我們才知道,他在牆的那邊,撿了一塊毒老鼠的豬肉吃掉了……從此,我每次看見牆角的食物,都會想到當年那位玩遊戲很認真的小男孩。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講衛生時,講講故事是個不錯的做法。

▲過來人的經驗:一句話,能減少孩子亂撿食物

這位過來人,是我的一位同學。她的女兒樂樂曾經「與死神擦肩而過」,幸虧這位媽媽從小教育女兒:「路邊的東西不要撿、不要吃,想吃什麼,爸爸媽媽給你買」。就是這句話,無意間救了她女兒。

那是前年的事情。樂樂與同桌小A一起放學,路上看見了一隻飲料瓶。飲料瓶上面的圖案印著紅紅的水果,看起來很誘人。小A被吸引了,三步並作一步地走上前。拎起瓶子就要擰蓋子,但她喝之前,小A顯得有點不好意思地問:「要不要分享給你?」樂樂搖頭,還跟小A說:「媽媽跟我說,路上的東西不要吃,我回家找媽媽買……」小A說:「我媽媽從來不會給我買飲料的……」小A一邊說一邊擰開瓶蓋就往嘴裡灌……結果喉嚨和胃部立即被腐蝕——飲料瓶里,原來是高強度的消毒液!


撿了一隻塑料杯,孩子就沒了!什麼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教育?



所以,從孩子寶寶期開始,父母對孩子的衛生教育不能少,總結一下,有4點:


1、阻止孩子從小撿地上的任何食物吃,不隨便撿食物的習慣很重要;2、路上或公共場所,遇到別人未吃完的食物,不能碰觸,更不能吃,因為很有可能是毒老鼠或毒蟑螂的;3、戶外或公共場所,遇到沒開包裝的食物,也不能歸為己有或食用,因為很可能是壞人放的「迷藥」;4、遇到不認識的人送零食或食物,堅決不能要,因為很可能是壞人的「誘餌」手段……

「路邊的東西不要撿、不要吃,想吃什麼,爸爸媽媽給你買」,能減少孩子亂撿食物,保護孩子。

所以,保護孩子健康成長,不僅需要父母的保護,還需要孩子自我保護!這堂生命之課,你教會孩子了嗎?

關鍵字:衛生教育、安全教育、行為糾正、習慣養成、早期教育

幼兒說,(親子)心理諮詢師黃杏貞,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有趣、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幼兒園年齡只能玩?你看5歲讀一年級的英國喬治王子學了啥!
如何激發小朋友的算術興緻?這位老教授的做法可謂「一絕」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