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不當CEO也不管董事局了,馬雲這幾年都在忙啥?

不當CEO也不管董事局了,馬雲這幾年都在忙啥?

阿里巴巴從來不只屬於馬雲,但馬雲會永遠屬於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從來不只屬於馬雲。

9月10日,馬雲以慶祝教師節的名義,對外發布公開信表示,自己經董事會批准,已經決定於一年後阿里巴巴成立20周年之際,卸任集團董事局主席一職,屆時由現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接任。

此外馬雲的阿里巴巴董事職位,也將於2020年年度股東大會時卸任,但保留集團合伙人身份。按照阿里的合伙人制度,這意味著馬雲仍將有機會以高級管理層的身份提名董事會成員、出席公司各項活動、並參與業務工作。

「這是我深思熟慮、認真準備了10年的計劃……這標誌著阿里巴巴完成了從依靠個人特質變成依靠組織機制、依靠人才文化的企業制度升級。」馬雲在公開信中這樣表示。

卸任後的馬雲會重回講台嗎?

在阿里巴巴對外的聲明中,馬雲這次的計劃卸任被稱作是集團「傳承計劃」的重要一步,而不是過去幾天里,包括《紐約時報》、彭博社、《上海證券報》等中外媒體都在熱議的「周一退休」。

《紐約時報》於北京時間9月8日刊發的一則報道中,援引了彭博電視台此前專訪馬雲時,後者討論的回歸教育和公益,以及「會比比爾·蓋茨更早退休」的論斷。報道還暗示,在9月10日正好年滿54歲的馬雲離開阿里巴巴,主要是源自國有企業掣肘、經濟增長放緩、中美貿易戰等宏觀經濟變化。

彭博通訊社在整理《紐約時報》的這則消息時,又將「馬雲準備周一離任」的消息作為標題放出,這在國內媒體的跟進中產生了進一步的影響——畢竟在絕大多數時候,馬雲仍被視作是那個指揮著阿里發展策略和核心業務的關鍵人物。

但從公司的實際高管變動可以看到,2013年阿里巴巴上市前,馬雲就已將CEO一職交付給陸兆禧,2016年再任命張勇接替陸兆禧;至於馬雲在關聯公司螞蟻金服的管理職責,則是在2010年的「支付寶時代」就轉由彭蕾負責。

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

所以如今馬雲宣布逐步退出董事會工作,仍可被視作是這一「傳承計劃」的延續。但相比那些在關鍵高管離任期動蕩不已、需要重塑信心的大公司,馬雲顯然花了更長的時間來挑選、安排他在阿里巴巴的這些繼任者。

相比陸兆禧、俞永福,以職業經理人身份入主阿里的張勇,是近些年獲得信任更多的那一個。他所提出的「天貓雙11」概念已經走到第10年,天貓也成功從淘寶體系內獨立並迅猛發展;近些年張勇同時主導「新零售」概念在阿里內外的落地,並以投資方式入主蘇寧、高鑫零售等多個線下零售行業的關鍵上市公司。穩健的核心電商業務,以及概念整合後的想像空間,使得阿里巴巴收穫了連續13個季度的業績健康持續增長。

接班人張勇。

而從2016年初開始,主要擔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馬雲,實際上已經將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了他經常提及的幾個方向上:教育、公益,以及千頭萬緒的eWTP概念落地。

發現這些變化並不困難。《第一財經周刊》通過對阿里官方內部媒體之一《天下網商》針對馬雲的網站報道方向爬梳,得出了上述結論——

在過去3年里,能讓馬雲親自「上場」溝通的業務合作推廣,僅有星巴克、茅台和盒馬、菜鳥這樣的少數幾個關鍵品牌;至於幾年前曾讓阿里巴巴頗為頭疼的「知識產權」問題,在馬雲的專項討論中也只出現過1次。

但在教育及技術話題上,阿里巴巴不僅在馬雲的牽頭下有了頂尖科學家聚集的「達摩院」、規划起了自己的「湖畔大學」、投資在杭州師範大學建起了「阿里巴巴商學院」,還關心起了鄉村教育。公益則與「淘寶村」精準扶貧密切相關,也涉及馬雲、蔡崇信等高管回購股權所設立的公益基金。

至於2016年3月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所提出的「eWTP」概念,則在近年佔據了馬雲遠多於其他工作的時間和精力。相關的報道數量,也是教育、公益等話題的3倍有餘。

馬雲參加博鰲亞洲論壇。

eWTP的中文名稱是「世界電子貿易平台」,可被視作是「世貿組織」模式在電商經濟和小企業貿易方中的實踐。雖然有全球經濟活動日益活躍、以及近些年「一帶一路」倡議等利好作為基礎,但馬雲作為這一概念的提出者和發起者,還是少不了在東南亞、非洲、歐洲及北美等地頻繁會見政府官員和企業主。在2017年的一次活動上,馬雲自曝在推廣這個概念落地的過程中,「2016年在全球飛了800小時,2017年會飛1000小時。」

目前,馬來西亞作為eWTP在東南亞的關鍵試驗區,已經進入實際落地階段。阿里方面也在業務上通過先投資、後收購區域內最大電商網站Lazard的方式,幫助推進這一計劃。

從這一點來看,彭蕾2018年卸任螞蟻金服職位、加入Lazard擔任董事長兼CEO一職,實則是馬雲通過人事任免發出的一個強烈信號。不只是彭蕾,包括原阿里大文娛負責人俞永福、原天貓總裁王煜磊、原天貓國際負責人周嵐等高管,都被先後調任到eWTP的大洲辦公室,或負責相關的全球投資,足見馬雲對推動這一業務的信心。

當然,如果阿里的核心業務在未來幾年出現動蕩,馬雲一手建立起來的合伙人制度,也能夠保證他能迅速撤回精力,重新扶持這家公司。

阿里的合伙人制度醞釀於2009年、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際,當時阿里的「十八羅漢」在一次發布會上集體辭去「創始人」身份。到2010年,阿里合伙人制度正式出台,實現了合伙人可以控制董事會、再控制公司的管理方式。在赴美上市的招股書中,設立合伙人制度即被阿里稱作是「確保公司的文化傳承」。

在美股上市前後,阿里巴巴通過內部提拔的方式,為合伙人團隊增加了不少70後甚至是80後,作為集團高管和董事會的人才儲備。但也正是這一「同股不同權」的合伙人制度,使阿里巴巴失去了在更能理解公司運營模式的港股市場上市的機會。

2018年初,馬雲還在與來訪杭州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交流時,再次提到了當年的這件事。林鄭月娥則用已對上市規則做了大幅修改的港交所資源,「歡迎」阿里回港上市。

在「退休計劃」中,馬雲也表示自己會繼續「為合伙人組織機製做努力和貢獻」。除此之外,他還保留了一連串的頭銜和工作——阿里巴巴000001號員工、鄉村教師代言人、阿里巴巴脫貧基金主席,馬雲公益基金創始人,聯合國青年創業和小企業特別顧問……

馬雲名片。

但可能就像史蒂夫·喬布斯、比爾·蓋茨和霍華德·舒爾茨這些成功的企業家那樣,馬雲能被最多全球消費者、官員和企業主所記住的,依然只有「阿里巴巴創始人」這一個頭銜。

本文版權歸《第一財經周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許冰清

關心一些大事兒,能對搜索結果感興趣到最後一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周刊 的精彩文章:

再度攜手CES ASIA 一財科技?奇點舞台聚焦產業新熱點
致每一位被老千媽康帥傅欺騙過感情的人

TAG:第一財經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