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千古秘傳續命術:神仙栽接法(收藏)

千古秘傳續命術:神仙栽接法(收藏)



關於神仙栽接法





神仙栽接法,也稱添油接命法。實乃命功修鍊築基之頓法。

其所以效驗神奇,主要憑藉外力,令修鍊者坐享其成。

較之清修自身築基,如止漏、採藥、補虧等迅捷有力。

與其它法門相比,猶如從南京到北京用步行、乘車、坐直升飛機之區別也。

又有將其它法門比作如直流電或交流電者,神仙栽接法則系集中多個電廠之電力而歸於一途者,故其見功之速,與收效之大,當然遠遠超過直流、交流之二種。

主要用於青年漏體、中老年衰體之人將身體恢復到16歲之前青春乾體狀態,再借著宇宙間其它力量,來澎湃生命的活力,從而產生祛病強身,駐世延年,長生久視之目的。

正所謂:無根樹,花正微,樹老重新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傳與修真作樣兒。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來有葯醫。



願有緣得此法者,當思來之不易,私密珍藏,待條件成熟,一氣呵成,始信「萬兩黃金不予人」實非妄語。切勿輕慢法本或公開法本內容。此「盜天地」、「奪造化」之奇技不能濫傳,更不能傳於匪人。因天有天道,人有人道。道乃秩序,打破秩序,就成「亂」、成「害」、成「凶」了。仙佛只是掌握此秩序者,因而超然物外。萬望得此法者察之思之體之。




神仙栽接法,是修真界最高深、最隱秘的以術延命之法,是得道成仙入門下手修鍊的築基法門

,儘管與後面的得葯一步功夫相比,是很粗淺的,但它卻是入道的鐵門坎,這個門坎過不了,後面的高深功夫都無所依據以有為。如勉強為之,必招致失敗甚至有喪身失命之險!所以有「築基未畢,不敢得葯」、「得葯容易,築基最難」等說法。


 


真正的修鍊者是講究長生久視,肉身不死的,最起碼的是首先要做到駐世延年,講究高度健康,高水平的長壽,然後才能起火煉丹,結聖胎,出神以至入化。

否則,又怎能顯示出金丹之尊貴,又焉能證明修仙得道的真實性和可操作性呢?

古往今來,眾多修鍊者不能長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築基不成。

築基之法在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決定作用,直接影響到修鍊者的效驗和修鍊程度。其法之優劣,效果則大不相同,如房中采戰,築基難成且易傷身害命;清修自身築基耗延時期且極易走失;藥物築基須有一定內功基礎、淵博中醫知識且時機難以把握,耗材甚巨並潛有危險;導引吐納築基如水中撈月,必定徒勞無功等等。


 


道家認為,人是稟受了父精、母血才得以生成,父母絪縕交媾之後,漸漸有孕成形,成形的時候,父精藏於胎之腎,母血藏於胎之心,心腎有經脈相連,並隨母體呼吸,精血互相化生,到了十個月,元精充實,「滿一兩」,血液流遍全身,自然脫離母體而成嬰兒。到了

1

歲,則精血更加充足,「滿二兩」,到了

2

歲則「精滿三兩」,到

15

歲,則「精滿一斤」,長成男體。這個時期,精氣充盈,本體未破,叫做「乾體」,古人也叫「上德」之人,此時若能得到祖師點化,則其根基自固,無須進行補氣、補血、得葯、還丹等事,自然能夠順應陰陽變化,使心與氣合,氣與神合,神與虛空同體,則可長生久視。(

更多修行幫助,請關注修行圈公眾號。)

但是此時智開情生,由於受到社會各種誘惑和刺激,雜念紛紜,終日勞作,以致於損精傷神耗血,心身衰壞,使先天之乾體逐漸虧虛,成為後天之破損衰敗之體,古人也稱「下德」,故需要補之使其充實,後天返回先天。




神仙栽接法,是利用身外同類陰陽,以我家為陰,彼家為陽,性在我家,命在彼家,遵循「竹破竹補,人破補人」同類相求的原則,把人體生命當成一盞明燈,除了扭小燈芯,節約燈油,嚴防外風,不被吹滅之外,還需不斷向燈中增加油源,使燈保持長明不滅,也稱添油接命之法。

可以說是最具體、最科學的人體化學,能夠在較短時間內,築就丹基,達到發白返黑,齒落重生,恢復到

16

歲以前精神氣血充足未泄之乾體。


 


長生與駐顏


 


神仙栽接法,是金丹修鍊的築基法門,也是醫治疾病,延年益壽的長生大法,更是永葆青春、返老還童的駐顏之術。

其長生與駐顏原理是:修鍊者把自己觀想成空器,因為空能盛物,無物不容。在施功過程中,自然而然,感而隧通,神關內會出現一股溫暖的氣流,如香煙繚繞,悠然自在,似動似止,載沉載浮,溫暖舒適。繼而出現胎息、打開下玄關。




下玄關打開後,效果立現。煉功者的經脈會立刻全部打通,不是逐步沿經脈循行打通。原來青黃的臉色會變得紅暈,所患疾病立刻全消,疾病的消除是突變,不是漸變,一下子所有的癥狀全部消失。體力和精力當即恢復。心裡十分高興,煩也煩不起來,惱也惱不起來。古人稱之為「一團和氣,滿面春風」是也。


 


玄關打開,任其自然,不要用意念干擾它的變化。

就像放羊的老頭,任憑羊兒在河邊吃草、喝水、走動,不加任何干涉一樣,靜靜地感知它的存在。感知即凝神,神凝則氣聚,氣聚玄關開,神散則氣散,氣散玄關閉。




修鍊此步功法用於治病,善治左癱右瘓、半身不遂、動止艱難、麻木不仁等症。通過施功,純陽之氣,進入身體,遍體汗出,頭若千斤,昏昏沉沉,半晌蘇醒,是其驗也。


 


又治中滿飽脹、脾胃虛寒、四肢無力、肚腹疼痛,男子丹田虛冷、精寒、氣弱、陽痿不堅不舉、久無子息以及女人子宮寒冷、久不受胎、崩漏帶下等症。


 


凡氣血兩虛、五勞七傷、下元虛損等引起的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陽痿等症,均可用此法治之。


 


如果僅想益壽延年、返老還童,獲得一個高度健康的身體,不想進一步修出元神獲得靈異神通,僅修鍊此一步功法足矣。


 


橐龠真髓


 


《金丹真傳》明確指出:若問築基入手,須明侖龠玄關。

 


有人多年修鍊,自覺內景與丹書相類,卻無返老還童、白髮轉青、齒落更生之驗,何故?

此正是缺少補虧救殘之添油接命功夫。而此後天返還先天工程,全賴侖龠一事、否則「靜坐孤修氣轉枯」、笑煞玩空頭擬雪「。對於中老年人而言,宜在行此侖龠之前,先行「衰敗之體同類施工開關展竅之法」

3

6

個月,「色身修得強健了,遮風擋雨好練丹」。仙家真功,一步一訣,一步一法,一步一驗,不可蹦等越進。志士當生勇猛精進之心,所謂「光陰似箭催人老,下手速修猶太遲」、「一口氣在萬般好,無常一到萬事休」。


 


侖龠之法,用氣不用質。再用「炁」不用氣,不但不用後天精液,就連五穀所化陰精亦不得用,而是靈父聖母之先天生機。所用之火亦非後天慾火,而是無形無相之真火。施功者只要知道其操作技術,便可依之實驗,且與宗教迷信無干,自能一步取得一步之驗效,純系人體科學之技術。故曰:愚昧小人得而行之,亦可立躋聖地」。反之,不得師傳「饒君聰慧過顏閔,未遇明師莫強猜」。又因此法需具足「法」「財」「侶」「地」「德」等條件,「苟非至德所凝,萬難問津」。《悟真篇》云:「此道至神至聖,優君份薄難消」。故此裁接法屬於「難遇而易成」之無上妙法。


 


侖龠者,築基之具也重生之法也。重生之法器具備後尚須用法器之人―

-

「侶」,才可以操作。侶,又稱龍虎鼎器,靈父聖母。呂祖曰:「開關須用鼎,熏蒸透祖基」。但需注意調鼎,諸如飲食營養(五穀、水果、蔬菜、奶類製品等)、調息凝神(忌喧嘩戲虐手舞足蹈、呼叫鬧罵)、懷以之仁。惠之以德,慈愛有加,使丹士與道侶不可有損害性接觸,並且必須是道侶自願所為,此為大要。臨爐時察其稍有疲乏,即另其休息並補充營養。


 


「無孔笛,二頭吹」如何吹?吹於何處?又大有學問也。


 


《金丹真傳》云:玄關者,丹之門戶也」。此言部位之玄關:《悟真》云:「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乃言先天之玄關。以部位玄關為入手之處,方可得先天之玄關,方可入金丹之門。


 


神仙栽接之法,雖「坐享其成」,然對丹士並非毫無要求。猶如水到渠成之理一樣。彼葯為水,我則為水道,方可水到渠成。對丹士而言,冥心還虛工夫十分重要。丹士入室興工,需身心倆空,觀此身如水晶般透明,空虛無礙,恍若光態身。然後回光祖竅,引天心神光注照全身,並以全身腠理感受呼吸開合之機。不僅己空,亦需將道侶視為空虛,心理虛空將導致物理虛空,自然人我相通、陰陽相通、虛實相同。在此基礎上,再隨沒關功夫需要之不同而做相應之事即可坐享其成。


 


但請記住:非心息相依而不能神氣合一,非神氣合一而不能與虛空中之陽氣接通。正統丹道無論誰家莫不以收視返聽,凝神氣穴,調息綿綿,心息相依為入手功夫。




恭敬態


 


一切修鍊法門都是在恭敬態中索求,有一分恭敬心得一分實效,有十分恭敬心便得十分實效。有了恭敬心,調動人體潛能的力量就強大,這樣就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煉功效果。


 


神仙栽接法被歷代丹家視為無上珍寶,其秘訣口口相傳,並用喻言,即使外人得之,亦不知所云。如「一三二五與三七,四九行來五十一,六十三兮七十五,八十七兮必返七。若人知此陰陽數,便是神仙上天梯」。「三五一都三個字,古今明者實然稀。東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自居生數五,三家相見結嬰兒,嬰兒是一含真氣,十月胎兒入聖機等等。




除了口口相傳,秘而不書,外人難識其機外,不論古今,其實際操作也令人望洋興嘆。

有歷經數十年努力亦未湊齊「栽接」之條件,甚至抱憾終生,其主要原因是「栽接」之條件除「法」外,尚有「侶財地德」等,其中「侶」又是栽接之基礎。「侶」有雲「鼎」者,有雲「靈父靈母」者,其實,「鼎」或「靈父靈母」就是「童男童女」的代名詞。古時修鍊讓十幾個童男童女向修鍊者行功,修鍊者吸取其「氣」,坐享其成。但無論古今,即使隔著東西互不見面,讓十幾個童男童女向修鍊者行功,從倫理和法律的角度都無法行通。

所謂此道難言,「偶來一人兩人之知,即獲千人萬人之謗」,緣於中國在過去,社會一貫尊儒,假道學輩,如語以同類陰陽,不猜為房中採補之術,即誤為用童男童女、吞精食穢等邪行。此栽接法門之所以成為敏感問題,邪旁輩固不敢公開,而真正知道之士又囿於天律,也不敢彰著明辨也。(

更多修行幫助,請關注修行圈公眾號。)


 


其實,神仙栽接法從一開始創立流傳至今,歷代祖師都在不懈地進行探索試驗和改革,時至今日,終於化繁為簡,給這一神仙修鍊大法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童男童女」在數量上減少甚至不需要「童男童女」,修鍊者依然可以收到預期效果,使之恢復到

16

歲以前之乾體狀態。


 


神仙栽接法其用之時男不寬衣,女不解帶;愛如父母,敬若神明;用之不見,見之不用。無絲毫肉體接觸,無絲毫人我之見。

其中的愛如父母,敬若神明便是恭敬態。練功者在丹房內寂然不動,與外界互相看不見,把自已變成空器,憑靈父靈母有為行功,坐享其成。煉功者事先知道,自已坐在丹房內,外面有「鼎」向修鍊者行功,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奇效呢?首先是恭敬態的作用。愛若父母,敬若神明,「神」在為自已施功,「神」在為自已灌注能量。這樣就產生神奇煉功效果了。




《道德經》六十六章「江海之所經能為百穀之王者,經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

修鍊者把自已放在高位,外界能量無法灌注進修鍊者的體內,唯有把外界能量的輸入者放在高位,修鍊者把自已放在低位,能量才能灌注進修鍊者的體內。

懷著極其強烈的宗教信仰的西藏佛教徒,在活佛灌頂後,許多人立刻就有靈異神通出現,

而丹道愛好者抱著試試看的心情遠赴青海、西藏,請活佛灌頂,希望自已也立刻出現靈異神通,卻從未有見奇效者,造成顯著區別的原因就是內地的丹道愛好者沒有恭敬心,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去接受灌頂,所以沒有效果。


 


神仙栽接法屬秘傳功法,不是輕易能學到的。過去,能夠有條件做到「法侶財地」的只有皇帝、高官或巨富,但他們並不一定能得到「法」,實有福德、道緣俱足湊齊條件者,內心之誠敬是無法形容的,所以一經實踐,立見奇效。

如果是花費很小的代價,得到了古代皇帝都得不到的修鍊大法,則容易生輕慢之心,煉功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修鍊神仙栽接法必須從恭敬態中求,無恭敬之心就不容易收到修鍊效果,望有緣得之者務必細細體會。



栽接這個說法源自張三丰祖師《無根樹》:「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來有葯醫」。也就是說栽接法是醫老、接命的。訪道,必須慎審求真,焉知你所遇真師非盲師耶?金丹大道的入手工夫是為救治衰殘而設添油接命法,古稱「百二十歲,只一口氣在,亦可返還」,但因很多旁門丹法也謊稱栽接,致使很多人分不清什麼是真正栽接,真正的栽接法不需要複雜的條件,在塵世中而修,在市朝中而作,混俗和光,應物不迷。什麼是真正的栽接法?


 


1.添油接命真正延長壽命,使修鍊者達到高質量的長壽。真丹道添油法,絕非民國張松谷那種意守命門或會陰之類的靜坐孤修之假法。並不是叫補虧法就能真補虧。




2.醫治重病。丹道中人常講「沒有得病的神仙」,身患重病之人談何結丹?丹道修鍊一開始肯定要把疾病治癒,讓色身強健,在色身堅固的基礎上才能做進一步向上事業,如果一身疾病,漏精漏氣,談何修道?我親見很多醫院無能為力的重病患者修鍊神仙栽接法獲得康復。


 


3.老而不衰。一般常人也很多活到八九十歲的,但身體機能都變得衰老,如牙掉了,眼花了,耳聽不清,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神仙栽接法所要達到高質量的長壽是指活到極高壽數但身體機能像年輕人一樣。身體的各種生理機能可以到八九十歲還保持青壯年的水平,已經衰老的人通過修鍊各種身體機能重新恢復到青壯年水平!我的恩師至晚年黑髮重生,氣血充盈,面色紅潤,精神十足,骨髓似胎兒盈滿,現在依然身體輕健有力如青年人。


 


4.醫老修道入手的修鍊先救老扶衰,去病療疾,救護命寶,立竿見影的把色身強健了。通過性命雙修「後天中返先天」使衰老的身體重新恢復生命力和青春,使原來已經離死亡很近的機體又重新恢復年輕人一樣的生理機能,並再充滿活力、精力充沛的活上幾十年!「接命添油諸病去,丹田溫暖返童顏」。練功幾十天能驗證栽接丹法對生理機能的實際效果。




附修鍊方法:

無上神仙栽接法


玄覺虛空陰陽雙修細密功程真訣


此法為青衣道長所傳


僅供參考




第一節、開關展竅


 


一、要論




開關展竅乃是開啟進入虛空陰陽雙修之玄門而能直達修真之真正的捷徑,其作用宏大,意義非凡,可憒憾是卻未被修真學者重視,更有甚者不屑一顧,認為多此一舉,實乃誤人,蓋不知,大凡得其真傳有明師指點的修真人士莫不對此倍加重視,而從不輕視之,著名的道教陰陽法派經典名作《金丹真傳》的作者孫汝忠先生,也實曾言

「開關展竅,當在築基之前」,是可見開關展竅一事在陰陽雙修中的地位甚重,仙翁淘存存也云:「修道之人,如不開關,就先言築基練已,此乃融鞋搔癢之舉,如此無益於事」如此言之見,大凡著書之說,講授後天修練法程下手功夫的,倘只言築基練已二層功夫的,此必為之一乃為作者保守之,二乃著書之人不知修練訣微,不過,修道練法關鍵多在細微之處,自古均被知者珍之難以輕易示人,但若不授之,學者自徒勞費力,必走彎路,否則怎麼會有此一說「細微訣竅,師不道破,則難達臻境矣」,吾此為了宏道之願,故不惜點破千古之秘,在訣微之處——

點破,還望讀者學者珍之自習。


 


開關、展竅,是兩種作用,即開關是開關,展竅是展竅,但是兩者又互相連接在一起。為同時發生,都是以陰蹺之氣萌動,然後攝入鼎內,勿忘而勿助。之後使後天之氣生起,再調再烹,使真機自動。我乘其動而引其運行,不必去著力開,而關自然開,不必去著力展,而竅自然展。但這一切都要是自然而然,切忌著力,又忌當面錯過而不知。


 


開關,是開何關呢?當陰蹺氣萌動的時候,也即生出了後天之真氣,當此真氣升達泥丸之時,已經將關口一一打開,也即是河車之路打通。以備追攝彼家異性氣血於我身中之時,通暢而無阻。其間所開之關口分別有:尾閭、夾脊、玉枕。


 


展竅,是展何竅呢?竅也有三處,分別是:泥丸、土釜、華池。這三竅,凡人不展則閉。合閉以後,自家的真氣也難以進主,如果不將其展開,又怎麼能將彼家異性的氣血等物納入呢?所以在虛空雙修之前,竅也當展開無礙,方可進行男女雙修,否則雙修無益。


 


運行自家真氣開關、展竅的火候要妙在於,乘氣機乍動而又靜時的交會之機,微微起火,逼過尾閭,從而逆流天谷。


 


講到這裡,又有必須注意之處。古仙有云:「一竅展而百竅皆展,大關開而眾關開歟」所以學人盡量不要拘於一處,一點,一團的感覺。而盡量使眾竅齊展,眾關齊開。


 


但又須知開關展竅與河車之事不盡相同。雖然開關展竅是打開了逆運的路途,也即是打開了河車之路,但是開關乃是運行後天的真氣,河車則是運行後天的金水。當功夫到了河車這一步功夫,則如同日日築基而無分別了。但開關展竅卻是在築基之前。換句話說,開關展竅如同運礦石,而河車之行如同運黃金。


 


二、開關展竅行功秘程


 


1、備一丹室(能安靜之處便可),我於其中盤腿靜坐下來,(按平時習慣的靜坐方法,若無習慣的方法,那麼就將腿腳盤起而坐。按自己的能力,能雙盤的就雙盤,能單盤的就單盤。總之,一切以自然舒適為主)首先靜心,放下平日一切煩瑣之事,盡量不去想其它事物。接著輕閉嘴唇。然後接下來就開始調息,平緩而細長以後,就可以行下一步功夫,當然,心靜而氣自然平,應該以不調之調為最上。


 


2、等調到鼻息平和以後,就將雙目微閉,從而內觀自身。此時,以神注腎根之下陰蹺一脈,即將神意之念等等停住於陰蹺一處。陰蹺在肛門之前,睾丸以後的地方,類同於會陰一處,但決不可等同於針炙學上的會陰一穴。正確位置即於會陰穴內上一寸三分,為其中心位置。


 


3、如此片刻以後,便將心神與內息提上虛無竅內,這個虛無之竅,在肚臍後面,腰部的前方,心口的下方與腎的上方這一帶,位置廣闊,千萬不可以拘執某一處。


 


4、然後就在虛無之竅內,停神安息。停神,就必須要神靜,如果神燥而不安,那麼就不能停,強停也必不在虛無竅內,而在竅外,無助於修練,並使神損而快耗,促短生命。或者是妄神、邪氣與淫精混雜,其病主更深了。如此,乃是與修道之事有南轅北轍之歧。安息,就必須要調之有度而方才能安。息調平而神也就自得安靜,神安靜息也就能達內。息達內,就是內息,丹經中稱為橐龠。內息呼之而不出喉,吸之而歸於命蒂。從而又可達於踵。也就是莊子講的:「真人之息以踵」。相接不斷,綿綿若存,徹於湧泉,而往來不絕。初時停神安息於虛無竅內,應當以自然為主。如果心太過於嚴,那麼就會使心火上炎,所以務必要順其自然,但順其自然,卻不是聽其自然。這在丹經中叫做「文火」。如果這時候心太散,那麼就會使心液亂露而冷涼,所以務必要守住此自然,這在丹經中叫做「武火」。文火與武火的烹練,在丹法中是貫穿於始終的妙用。


 


5、如此調到內息勻稱,然後勿忘而勿助。以內息而踵外息,即內息為呼,而鼻中吸氣。以外息而踵內息,即鼻中呼氣而內中為吸。


 


6、這時候,心如同虛空,因有息相依,那麼就是真虛。又因有息相隨,那麼就是真空。真虛真空之間,靜而又靜,清而又清。氣息也綿綿,心神也默默。至此要一切放下,人我皆忘。這一段功夫,在丹經中叫做「鑽杳冥」。《道德經》中最根本的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鑽入杳冥,就是奪此成仙之信。杳冥中有精,然而鑽得不深,便把握不住,但杳冥中也有氣。只要我能一神獨覺於其間,其氣即為我的真息。一旦真息發現,薰心而有酥癢之感。我還要將此息按入虛無竅內,在那個空腔里,於是慢慢積累,從此命蒂生而陽氣自長。如此之後,便可以開關運氣了。


 


三、杳冥要訣


 


鑽杳冥,乃是身內的陰陽交媾,陸潛虛仙祖曾說:「交媾乃太上密秘之旨」。說到底,交媾就是至陰的本源,杳冥的根核。人要能夠鑽入杳冥,方才能夠得成交媾。一旦入於杳冥以後,不交媾而也能夠自動交媾。於是便從至陰中而生出至陽。


 


鑽杳冥的功法,總之不出四個字「凝神調息」。這裡所講的凝神,是將先前已清之心,收而入於內境。心沒有清時,眼不要內閉。先要自動而自勉,把他收回來,清涼恬淡以後,才可以收入氣穴,也就是前面說的虛無之竅。然後將神坐於虛無中,不偏也不倚,如此就是凝神於虛。


 


調息一事並不難,只要心神一靜下來,神隨息而歸於自然。我只是守之,順之。然後神光下照,(閉目後,神靜而自有神光下注)。如此便是調息。


 


但調息又不止於此,應該調度陰蹺之息與我心之息相會於氣穴中。調度的方法,應該順其自然。只要將前面講授的功夫修練好了,自然會令神在氣中,而默注於元海,不交而自交,不接而自接。我只是守其性,使之不散亂。存其神,而使之不昏沉,所以能夠杳冥恍惚。


 


總之,心止於臍下,叫做凝神。氣歸於臍下,叫做調息。神息相依,我守其清凈自然,就叫做勿忘,我順其自然,就叫做勿助。


 


勿忘而勿助,以默以柔,只要呼吸之息(包括內息與外息)活活潑潑,心神自在,那麼就可以鑽杳冥。總之兩句口訣:「以虛空為藏心之所,以昏默為息神之鄉」。經過三番兩次,澄之又澄,忽然間心息相忘,神氣相融,便是不覺恍然而陽生矣!


 


四、開關展竅總要心傳


 


總結前面的功法,次序分別是:收心(靜神)、調息、閉目存神,然後就順之自然,靜之又靜,清而又清,一切放下,而全體皆忘。最後是進入混混沌沌,杳杳冥冥的境界。功夫到了這時候,就如同天氣季節到了冬天,萬物芸芸,都各返於它們最原始的根本時代。又如同一天中的夜晚亥時,所謂「亥漏沉沉,各息其心」。這就是無知、無識的時候。


 


又有誰知道,正是此無知、無識之際,才有一陽來複呢?就恰如冬季過完而生出春天,夜晚結束而曙光來臨。


 


當時,驀地一驚,無煙似有煙,無氣而似有氣,由下丹田處薰至心闕,使人如夢初醒。值此初醒之時機,就叫做活子時。


 


這時候,只覺得忽然從內鼎(氣穴)之間,衝出一物,跳跳躍躍,噓噓噴噴,直由沖脈(沖脈起於臍下之氣街,也即是陽物上一點,而直上散於胸中,即心口處)上至心府,即展竅的時候。


 


注意:此時的展竅,乃展有橫骨,大赫,氣穴,四海,中注,肓俞,商曲,石關,陰都,通谷,幽門共十一處,為小展竅,開篇所論為大展竅。開關、展竅全都自然而然,不可死拘於某點、某位、某處。


 


展竅以後,我便等候著此氣衝突有力的時候到來,於是就變神為意,用意將此真氣引出尾閭,一撞三關,透夾脊,而飛上泥丸,如此便是開關。


 


展竅、開關,從頭到尾共經歷四層功夫,如今再祥細說一下,以便學者習練。


 


第一步:收心


 


心即是神,元神從先天而來,用不著收,已在心內。但是心內也有識神,就像雲遮月亮一樣,識神將元神遮蓋了起來。白天,識神接觸於事物,生出七情、六欲等感情與想念。夜晚入睡之後,識神又接於夢態而始終不讓元神顯露。


 


識神的性質是外馳而接於物,所以要將它收回,讓它滅亡,而露元神。


 


方法就是放鬆入靜,如前文所講授的。


 


第二步:尋氣


 


尋氣,就是在陰蹺一處尋得。陰蹺之內是活活潑潑,一塊不見不聞之處。我將收來之心(即行專氣致柔的調息法與抱神以靜的功夫),靜於類同會陰穴的陰蹺一處。如此數日之後,陰蹺處便會升起一股元氣,乃是元精所化,這也就是最初的練精化氣功夫。


 


化氣之後,我更加倍靜神以守,守到氣動之時,即以神去相會合。


 


此時的神氣會合(即交媾)之法,就是凝神的功夫。


 


第三步:凝神


 


凝神,就是將神意注於下關氣穴之處。氣穴在肚臍以內一寸三分處。然後自然而然,等到陰蹺的氣機萌動,但因火候不到故氣機萌動時還不能以神會合。


 


所謂以神會合的方法,就是氣機走在那裡,我就將神注在那裡。


 


一旦氣機萌動後,則會清楚的感到它在慢慢地由會陰(睾丸之後,肛門之前)處上升,此時氣尚在動,不能與神相合。至於什麼時候相合,就是丹經中所講的火候。


 


當氣機運動著而忽然一停的時候,就是交媾的火候到了。一般人的氣機此時都在肚臍之後的那片地方,但不論此時氣機停於何處,都要將神注於其間,使神氣自然交媾。


 


如此漸漸地積累,忽然有一天,從內鼎(從臍下一寸三分處,再入內一寸五分,方圓一寸處為內鼎)之間,衝出一件物品。


 


這件物品就是最初的藥物真氣。


 


當真氣產生之後,就應該展竅了。


 


第四步:展竅


 


此時是展小竅,共十一處,前文已有祥細介紹。


 


這時候展竅,完全不*我之神意,而是真氣充足,自然沖開,只覺得此氣由沖脈之路,直衝到胸口。


 


起初,這種衝突較弱,但漸漸地感覺明顯了。我於是改變不知不覺的神為意,但絕不是氣功學上的意念,當是神意。學者心到而神知,體證而明知,這時候很難言說。


 


用神意將真氣引導,由尾閭的左右兩孔而進入尾閭關中,就已是開關的事了。


 


第五步、開關


 


如前一步,用神意將真氣引導而入尾閭關。入口就在尾閭的左右兩孔。此時如有針刺一般的感覺於尾閭左右兩端,那已經是將真氣引入了。如果沒有這種感覺,應當將神意置於尾閭深處,引真氣而如同托重物上陡坡一樣。


 


但大多數人都能一次通過,即自然而然的以神意略引即過,始終引不過關者,那麼說明真氣不足衝突不夠,當靜神守於陰蹺,使真氣充足衝突明顯後再引導過關。


 


過尾閭後,只覺真氣循督脈返行而上,到脊椎中間處,有一夾脊關口,過時也有針刺之痛,再上去,就到了腦後的玉枕了。


 


玉枕一遇刺痛,三關即全部打開。


 


如此開關,展竅之後,就是要修練築基的功夫了。


 


五、行功指要


 


打坐一事,一定要做到形體端莊,但只是形體端莊,合眼閉目,則是假打坐矣。如果要行真打坐之事,須全天之中,行住坐卧,心似泰山,不動不搖,六根不出,七情不入。平時富貴就行於富貴,平時貧踐就行於貧踐,無遇不安,無人不得。知打坐法後,便須降心,其間湛然而不動,昏昏黑黑,不見萬物;杳杳冥冥,不分內外,直至不生出絲毫慾念,此為真定,如此則不必再降心,若是心逐境馳,而又有所感,生出念頭,尋頭覓尾,或者靜中有所見聞,現出無數的幻象,心生敗壞,道德有損,則必行湛然不動之法而降心。降心之後,則可練性。練性一事,如同彈琴,太快會使弦斷,太慢則不應,所謂緊慢得中,琴得調和。其又如同鑄劍,若其中鋼多,則易折斷,若其中鐵多,則易捲曲,唯有銅鐵得中,方才是一把利劍。練性之後,則當斷緣,即為斷絕塵緣之事。倘塵緣不斷,足以蔽心,那怕萬樣聰明,也皆為所蒙。凡是人皆不可能無榮辱得喪之心,若一旦有此種種之見,便有種種念生而不安寧,於是乎耘耘擾擾,心無片刻安,神無片刻定,如此便會促短壽命。古人云:「棄事則形不勞,無為則心自安,勿顯德而露能,勿障已而抑人,一切榮辱得喪之情,不繫於念。一切生老病死之事,不縈於心,則塵緣自斷矣!」斷緣之後,可以收心。收心則更進一層了,心乃是一身之主,全神之舍,所以靜凈則可生慧,動則味矣。當人情迷於幻境時,以為事事真實,甘願去受污染,蒙蔽一天天加深,離道就越來越遠了。如能夠日新又新,絕塵離境,虛靈空洞,不著於物,心即可與道合,此曰歸根。歸根一刻不離,就是定靜。當歸根定靜之後,其心泰然,內無所著,外也無為不垢而不凈,非智也非愚,自然毀譽不生,利害不侵,此為上智。


 


人心如同眼睛,當纖塵入於眼內,眼常常不安,心遇小事來縈,便常不得安。不安不定,其病最深。故應隨起而隨制,務令其不動,調和純熟,自得安閑。無晝無夜,行住坐卧,應事而接物,著意而安。心若是得定,即須安養,從而令其不生煩惱,收心之後,當知簡事,也即遇世事不宜求之過分。比如食中的山珍,衣中的綾羅,身中的名位,則中的金玉,這些都分外引人,足以亂我心神,自當遠遠避開。


 


人生當中,最難除者莫過色慾。當知道色由想生,想若不生,最終也無色事。色即是空,而想則是幻。心一冰冷,還有何事不能除去呢?遇有真見之人,早已看破,不受其害,是以:「觀真者,達人之先覺也!」定之一事,乃是出俗之極也,而為致道之初基,習靜一旦成功,持安一事便完畢了。即便形如槁木,而心如死灰,無心於定,而心無時不定,方為泰定。


 


心乃載道之器,靜極則道居,而慧生也自生。生慧乃是本性之固有,非今日才有,所以叫無光。又心亂則昏,心靜則明。慧即是明,故不要以多智而傷損於定,生慧並不難,生慧而不用才難。自古乃望名者多,而忘名者寡。慧而不用就是忘名。莊子曰:「以恬養靜,智生而不用其智,謂之以智養恬」若能悟智雙養,和理自出其本性。恬智是定慧,和理則是道德。


 


其實人壽的短與長,乃是元氣之所稟,元氣是有厚薄之別。善於養生的人,雖然其本為薄,然而卻能善保並護持,自然也可以延年。不善於養身的人,雖然稟受厚氣,卻不加善護且濫用無度,亦足以促短壽命。如同燭之有長短,若置長燭於風中,那麼其焰必然快滅,但能護短燭於籠內,那麼其滅也就必遲。養生之道,也是如此。道無處不在,慧光乍現,萬事萬物皆為道師矣!


 


天地之氣,周於一年而循環。人身之氣,只周於一日而為循環。人身之陽氣,從子時開始,自左足而上循到左股,經左脅,左肩,左腦,橫過右腦,右肩,右臂,右脅,右足,則剛好又是子時。人身之陰氣,從午時開始,自右手心通向右臂,右肩,橫過左肩,左臂,左脅,左足,外腎,右足,右脅,則又是午時。二氣的運行,晝夜不停息,必以一日為一周。天地之氣,以一歲為一呼吸。人身之氣,以一出一入為呼吸,一呼一吸就是一息。天地之悠久,人類之壽夭,全是賴此一息,而權以造化,改天命,奪神工,也莫不是賴此一息。所以這一息,實乃為操縱陰陽生滅之權,萬物存亡之柄。所以道家以胎息為入道之根基。而想長生延齡之人,當行呼吸引年之訣。胎息本來是養氣習靜的功夫,須要喜怒不幹,使心不亂,雜慮不留,使志不分,然後面向東方,端坐,厚鋪氈褥,使身體不倦,解帶寬衣,使氣不促。謹閉六門,使神不散。端坐良久之後,神氣清定,一念觀中,萬緣俱寂,移神於氣穴之內。不一念別移,也不必用意注想,只要神息相依,不令一息外馳,而吸氣時,心即隨之而到氣穴氣海之中,呼氣時心即隨之而到靈台,綿綿不絕,若存若忘,目不離視,觀無所觀,神不離照,而照無所照。坐到澄澄湛湛,物我兩忘,元神真氣,凝入黃庭。內不出,而外也不入,如同在胎中一般,神息相交,則呼吸不調也可自勻。只是不可間斷,那黃庭熱氣,自然涌沸。於是就縮頭聳肩,蹲身如猴子一樣,行十二息,微脅小腹,緊閉穀道,以意引此熱氣至尾閭,又行十二息,至夾脊雙關,又行十二息,便覺得夾脊中微癢微熱,直達玉枕。這一關最實,這一關也最小,用目上視泥丸,仰首昂鼻,將目九開九閉,存氣注滿泥丸。即通泥丸之後,低頭行二十四息,便閉目下視,使泥丸之氣,轉過明堂,下山根而逼動承漿,舌舐上齶,從而引氣過鵲橋,緊閉鼻息,虛咽氣下重樓,過絳宮,以意引下其氣,歸於黃庭。如此後上前下,始為一轉,謂為小周天,這樣運行六次,可得乾之策而陽升,並坤之數,而陰降。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陽升陰降,共合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之數,每天子、午時前後,按時行功,遇有身中一陽發動,即我身活子時,久久行之,其關自開,其竅自展。


 


六、老年衰敗之體借異性開關展竅之法


 


開關展竅可以用異性伴侶,也可以自力更生。上面介紹的就是一個人自力更生的方法,適合中年人用。如果是年老過衰,陽生極難,則當以伴侶外鼎相助。我們下面就來講一下男女合修的展竅、開關之法。


 


一、選擇異性之標準。


 


此時是因為自己年老體衰而陽生難起,所以須借異性開關展竅。它不同於築基時的男女雙修。因此這裡的擇侶標準,只限於用作開關展竅。


 


要求:


1、月經正常,而無性病的女子,最好是沒有生育過的,也沒有婦科病。


2、心地善良正直,性格無怪弊。


3、能與自己配合,明白雙修為「男不寬衣,女不解帶」的絕對文明功法,使其不生怪念。




二、男女雙方姿勢:




男、女雙方面對而坐,分別盤坐於地上,地面上以被褥鋪蓋,使雙方盤坐均舒適為好。雙方距離在1米以外,1。5米以內。




三、法物:


 


因為此時是發起陽生,而不是採藥。所以尚不須琴劍。琴劍一事,可見後文「琴劍要訣明指」一章。


 


雖然不要琴劍,但是卻須要外在物質,以配合去邪融合。這就是法物。


 


取紅土燒成的碗一個,盛新鮮狗血(公狗血)半碗。另將菖蒲二兩(60克左右),橫放於碗上。菖蒲上再放一公雞頭。並將此法物放於男、女之間。


 


四、心法:


 


(一)


男子心法:輕閉雙目,慢慢調整呼吸。覺得呼吸平和以後,則於腦中存想。並以目光微微向頭頂一看,覺得微明猶如黑夜中的月色一樣,隨之便用意念引此月光映照於大腦內的中央部位。也即泥丸,直到自覺得腦中光照已滿,就好像水晶一般。


 


(二)


女子心法:此法對女子最為重要,首先要等到女子的時機到來,才能雙修,否則無益。所謂女子的時機,也是整個雙修過程的最主要的時機。在女子而言,就是月經的來潮。




但是月經的來潮卻有壬癸之分。剛開始的時候,是壬水初來,而癸未來(癸水指經血),這就是丹經中所講的信到。而信到時,女性自己可以感覺到頭昏或者腰疼。




這個信,就是時機,只有在這時候才可以行心法而與男子同修。所謂心法,乃是以意而注於兩乳之中間交匯處,並久久不動,直到覺得對方男性頭如水晶般閃亮,便立刻將意注於臍下二寸而入內一寸之處,又久久不動。


 


(三)


男子心法:當如前段所講,腦中光滿如水晶一樣,則必然是得外鼎之力。我於是又將此光明慢慢從喉節(重樓)處下達於胸口絳宮,再存之半響功夫。絳宮有神,此時可將其引出絳宮,若不能引出,則當於下次行功時再引,直至引出為至。神出便有突然入靜的感覺(註:以神而引,法於自然,而又不落於自然,此時是用神而非意,神與意絕然不同。此間奧妙,須體認到此方可心到神知,卻仍難以言喻)


 


靜而後自然有陽生,陽生之真氣,漸漸地充足,此時雖然不見女性用功,而其實又全*女性用功,如女性不守住臍二寸內一寸之處,根本就不可能使我陽生真氣足。


 


真氣不足,就無法展竅開關。而真氣一足,不須引領,只須異性信機準確,臍下守住,自然就可以開關展竅,而我只是坐享其成。


 


第二節、虛空陰陽雙修築基真訣


 


開關、展竅可以不用異性女伴,而築基則必須要同志伴侶,沒有異性,就絕對不可以修習。所以此時擇侶為第一件大事,此時所擇伴侶與開關展竅時不同。


 


這時候的伴侶乃是「虎龍交媾之內侶」,丹經中稱為「同心合意之人」。而且遇尋這種聖侶,純是天緣,無福無德之人,無法修習。


 


不過只要是有心求道,於世間也可尋得。


 


一、陰陽栽接之「法、財、侶、地」四大機密詳


 


要修習男女虛空陰陽栽接的人元無上大法,就必須要具備「法財侶地」四大條件,其中缺一不可,否則就不能修。


 


法:

指的是老師心傳口授秘法,大分有九層:築基、得葯、結丹、練已、還丹、溫養、脫胎、得玄珠、赴瑤池。細分則有數不清的過程。 




財:

指的是外財與內財,外財又稱世財,即金銀錢糧,以供維道之需。內財又稱已財,指的是先天稟賦。


 


侶:

指的是外侶和內侶,外侶用以審報得失,護關這用。內侶以作產葯的基地,與我合修之人。


 


地:

指的是福地,仙境。有益於修行的場所。


 


一、築基之法




築基功夫的目的,是採取內侶鼎中所生之氣,於我身中,從而補足我身中之氣,氣得補,久久融而成血,於是補足我的氣血,這在丹經中叫做「陰精完滿」。


 


(一)置琴鑄劍


琴,乃是調和之物,彈琴可以使音律美滿,採藥之時,必須調和,不調和就無法知道彼家氣血之老嫩,於是白白失去時機,也就是丹經中所說的「不明火候」。




劍,乃是斬妖寶貝,無劍行正氣斬妖除魔,則不可能避免有危險。陰陽栽接乃是有為有作的功夫,防危是第一件大事,所以劍不可以不鑄。 


置琴妙機:於每月農曆的十五日,夜晚子時,靜坐於明月之下,靜心閉目,當陰蹺氣機生起之後,便將神注於上方明亮之地,如此久久而能靜觀其變,知其變化,就已知氣血之老嫩矣!




鑄劍妙機:劍乃是已性,太過於鋼硬,則容易折斷。太過於柔,又會捲曲。


於每月農曆初四日,午時時分,來調和已性。方法是:將神存於腦之中部,即泥丸宮內。初想其中有黑泉湧出,少時即停,靜候於其中,只是寂靜而已。直至有一乳香自鼻孔溢來,並帶少許甘露由口中生出,我一吐而下,覺有雷鳴之宏聲,當知天泉乃鑄劍神水,本為不可多得。


 


(二)葫蘆仙器


葫蘆又稱為「雄劍」與前文之劍不同,是用來采紅的工具,這個工具不是世間凡物,而是「只在中間顛倒顛」的心法。


 


(三)總訣


當我開關、展竅之後,備齊法、財、侶、地,便可以行栽接的築基之法。


借他家氣血秘法


男不寬衣,女不解帶,面對而坐,於三尺之外。



男將神注於泥丸宮中,因為此地為乾元之頂,最能攝取彼家氣血過來。



女將神注於臍下血海,因為此地為坤元之地,守之則使氣血靜極生動,從而產出先天之元氣。



以上為丹經所云:「男則至乎乾元,女則至乎坤元」一事。



少時,我便覺頂門悠然一閉,便是第一機妙時到來,而這時候,氣血尚嫩不宜採取。



又少時,又覺絳宮電閃,此時為採藥之正時,不可錯過,否則葯老,氣血無用。



採取時,先取琴,密密調和,即以內息而彈琴弦,初時三次,即內息三吸三呼;次時七次,即以內息七吸而七呼,再時九次,即以內息九吸而九呼。



再將劍立正,以斬妖魔,即正已性,不生起絲毫妄念。


於是就用雄劍顛倒之法,將彼家之氣采攝過來。


真法為:男子行前段調琴、立劍之法已是顛倒,再以神上升透過泥丸,達於頂上空明之所,一見空明中有氤氳之物飄過,便急急收回,入於下丹田,臍下之氣海,即已經將氣采攝過來。


女子於男子尚採氣之時,也應配合而力送。


推送之法:以神注於雙乳之間,上不可以見重樓,下不可以見臍心,神注愈久,推送之力愈大。


將彼家之氣采攝過來之後,便要追其而過丹田,使此先天之氣周行營衛而事化為血,氣得補,而血也得補,並與我之元精、元神兩相湊合。


 


其法為:當氤氳之物飄過,我便急急收回,入於下丹田,即臍下氣海,已經是將彼家元陽采攝過來,此時我之元神已下注於其中,少時,又將意存陰蹺,引度元精,常有物衝起。上會於氣海即止。這便是將我元神、元精與彼家元陽合而為一了。之後合開關的逆途運行一周,歸於丹田而不動。


 


運行之時,共行內息三百六十五度,即三百六十五息,以符火候,不致於使其不長固而少時即散,於此便是陰精完滿,之後可以得葯。


 


二、築基之財




首先是具備世間之財,世間凡財以供內外伴侶即自己之生計。因為栽接之功不可間斷,一旦間斷使失去「感而遂通」的神機,所以必須一鼓作氣,一氣呵成。


 


再者就是男女雙方的內財,男子的內財即要以開關、展竅作為基礎,琴、劍、葫蘆作為工具,否則根本不可能雙修。女子的內財即後天鼎中之氣,若非聖侶,外鼎之中便很難生出先天之氣,無氣則不能補足氣血,如此一來,從何而談築基呢?


 


三、築基之侶




築基時必須要外侶與內侶。外侶為修道的同志,請其審報火候。一旦發現有異樣(內侶在行功中出現的跡象,凡與教程中描述的功境進程細微火候不符者,或有一些異樣的行為舉止,即為異樣),即立刻用童尿悄浸泡過而又晒乾的茱萸與菖蒲,以冰火引燃(無煙之火為冰火),然後將栽接之男女薰醒。


 


選擇內侶,則有專門的擇侶方法。


 


擇侶之法機密


內財充足的聖侶,雖然難求,但世間也有,只是數少而已,其外表均有顯著的特點,可依此外表而尋覓。


 


外表特點:


一、鼻挺而秀。 


二、胸平而微起。


三、唇香發美。


四、經正而無病(月經政正常而無疾病)


五、體輕而神清(身體輕盈,神思敏捷)


 


最關鍵特點:玉枕高凸。即在其腦後玉枕外有一高凸之氣包,二指寬,半指節長,橫於發下。


 


四、築基之地




地本當取於仙山、福地,以道藏所載為準,但也可另尋妙處。




寶地四益:


(一)、山川清淑。


(二)、土宜紅黃。


(三)、周有甘泉。


(四)、傍鄰清靜。


 


寶地三忌:


(一)、忌近有古墓。


(二)、忌牛池烘窖。


(三)、忌陰森潮濕。




三、男女雙修得葯真訣


 


采來彼家之氣,氣化為血,並與我精、神兩相湊合之後,已是陰精完滿。雖然此時我基已築,精神已壯,但又恐其動搖,所以應當立即採取彼家陽鉛以制,也即是後天鼎中之外葯。從而伏陰汞而寶滿三田。也就是丹經中所講:「點制陰精,化為真汞」。


 


陽鉛又稱為壬鉛。因為後天中之先天物品,有壬、癸之分別。癸為陰中之陰,不能供為藥物,壬為陰中之陽,方才可以成為藥物。


 


四、採取藥物總法心傳


 


首先,應當知道葯生之候,即藥物產生的情況。


 


方法:男女雙方三尺以外面對而坐,不寬衣,不解帶。


 


女子行葯產之法:跨鶴而坐(此坐為下檔處有一凸起狀物,使之跨下舒服、不掉檔。凸起狀物如拱橋狀,以檔下飽滿為度,曰跨鶴坐)。萬緣放下。叩齒七十二次,以通肺腧二穴,次用兩鼻,微微呼吸三十六次,以通周身血脈。在這個時候,又怕氣從下泄,必須加勁,毋任放鬆。並須要用兩手分叉於臍下扉下(俗稱軟腰),並以神意往後(督脈)向上而送,約行三十六息;再以兩手作托天之狀,但又必須分意存在尾閭,導氣後達而上升,如此約行三十六息,再行緩托三十六次,急托三十六次,則自覺尾閭氣動,有騰騰上升的機趣。如此以後,可將兩手放下,仍叉兩腰,加用兩肩往上直聳三十六次,則自覺夾脊關、肺腧等地氣勢動升。而或有塞阻處,加行緊關,意存後頸,往上直提三十六次,則自覺玉枕、泥丸皆通矣。如此以後,方才用下嘴唇包上嘴唇,微微著力,則自覺泥丸之氣下到鼻中低處。其時只用舌搭天橋,無須著力,須以神意存舌搭之處(即舌抵上齶),甘露自降。乃於鼻中微帶縮法(縱鼻吸氣),以意送甘露咽下,直降子宮處,此物乃是藥頭,藥頭已成,女方只是靜寂以守下極甘露所降之處,其餘一切不管。


 


男子行功之法:男子神注於泥丸宮中,久久寂靜不動。當異性藥頭產時,我因體內得有其氣血,而自能感應,其驗為丹田振動,當我覺有丹田振動時,便可行法採藥。


 


首先由黃婆,即外侶同志,以厚桃木檔我頭頂百會一處,阻礙初生之陰物降下,即丹經所說的「先以雌劍將癸摘去之」。


 


其次,便以腦內晶亮之光會透上際光明處,等候壬鉛之來,此即是丹書中所講的「後以雄劍採取之」。便用鉛之訣在於:見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見。鉛氣之來無形也無色,但卻能夠感覺。忽覺丹田一實,復有火溫之感即是鉛氣采來之候。我即刻將神意降下與會合。於是渾身上下,如醉如痴。


 


此便是制伏陰汞,三田寶滿而丹基堅實。即便是沒有還丹,也可以久視而得長生。丹書中稱此為人中仙。


 


五、男女雙修結丹真訣


 


結丹一事,就是采外來之葯而聚我真氣,結而成丹。並非指的還丹而結聖胎之指。丹書講:「六門緊閉存神,卻教真主坐黃庭」。就是指的結丹功夫。其中六門緊閉,是說耳、目、口三寶閉塞不發通於外。存神就是抱元守一,溫養內丹。真主指的是已汞,而黃庭是藏精之府,坐是不動的意思。坐黃庭,就是講已經得於外葯,化精為汞,而歸落黃庭。但又必須提防元陽添漏,謹慎夢遺,並且要求排遣昏沉,節省言語,屏除妄念而調息綿綿。使水火升降,而將河車運轉不息。


 


如此一來,就必修習身內玄妙機運。


 


六、身內玄妙機運(功法)


 


我首先將耳、目、口三寶緊閉,然後將神存於臍後丹田之處,默默不動。漸漸調起內息,並使外息綿綿若存,而似有似無。


 


片刻之間,我身內的陰精已與外來之葯兩相凝結,聚而不散,丹經中謂之「結丹」。


 


我於每日早晨間,清坐清卧,此時其丹如一團軟綿,升於心府。仍要收回虛中,杳然無影,方才不致走失,丹訣講:「神返身中氣自還」,正是此時。


 


懷抱日深,忽然間丹田如春水初生,溶溶漾漾。即守自然之內息,烹之,練之,其水忽化為熱氣,由兩胯內邊流至湧泉。須要神注兩踵,真息跟隨其後,此即丹書中所謂「真人之息以踵」。


 


如此片刻時光,湧泉定靜,即將心返尾閭,默默守候,忽覺有物來於尾閭間,似綿陀,似饅首,又似氣塊,沉滯難行。於是就要調停內息,專心一志,猛烹急練。乃有一股熱湯,透出尾閭,徐徐過腰脊,滔滔上泥丸,所謂之黃河倒卷,漕溪逆運。


 


此等妙河車,乃是《大洞經》所講的:「勒精衛泥丸」與呂祖師說的「搬精入上宮」,但決不與運氣之事相同。


 


此時泥丸宮中,水聲震響,久之而水聲止息,神即休於其中。我持守片時,乃以舌倒舐口齶,鼻中忍氣,牙關緊閉,兩手反平,以手背力撐坐榻,頭面仰對空梁,候他金液滿舌的時候,其鼻息忍而不出,我於是咽一聲,流入氣管,降下重樓十二隊梯,於是神水灌注華池矣!


 


這個「華池」,世人多有不知。或者說在舌胎下,或者說在下丹田,全部都不是,此華池是在人兩乳之間,名叫上氣海,與玄膺隔一層之際。白玉蟾祖師說:「華池正氣海內」也就是這個意思。


 


水滿華池,走而不守,至於絳宮,則心地清涼。如愚如訥,如雞抱卵,暖氣不絕,似龍養珠,蟄伏不動,火功既足,內丹自成。一顆靈珠,宛如丹桔,結在丹田,英英有象。


 


至此則血化為精,精華為泵,本性圓明,如日長明,陰魔盡退,止留得半斤活潑潑的真汞。



第三節、元精相交妙道


 


丹經中:「陰陽之精互藏其宅」。陰精藏於我身,而陽精藏於彼身。我采彼家之氣血,借彼家陽鉛就是元精相交之妙道。此不重述。


 


第四節、元氣相交妙道


 


乾道(男子)行功秘法:閉目調息,神注下丹田,法自下極開始,而氣穿尾閭、上夾脊、透玉枕、入泥丸,略存而降,又自華池下重樓,由絳宮一停,於是過心。


 


泥丸名為髓海,暖氣達腦乃化為液,華池乃是任督會宮,所以須要略停,並不是止於泥丸。於重樓處直下,至如絳宮乃是藏氣之府,腦池所降之液便可以於此化血。


 


然後經心後分兩路達下腰腎,又略存。


 


心後面有兩絡通腰腎,人用心太勞而心血枯,兩腎之精由此逆上而救,所以、勞心之人,其腎必虧。如今於心後退降其氣,其血隨之而下,血便化白而腎氣充足,所以須要略存一下。


 


又覺得之暖氣各向於腹兜,並環拱至臍,須要大存。因為這是練液化氣的妙用,所以要大存。


 


隨之又以意注命門,更須久存。這乃是練精化氣的妙用,故須久存。練氣之訣,其命門、絳闕、泥丸三處為仙凡共寶之要地,凡是能於此著神意,精、氣、神則自然充足。從事修仙的如果舍此三地,便無從下手。然而水府本冷,絳闕本暖,而下極又系陰濁會地,泥丸為清會之天。因為水勝潤下,火性炎上,所以欲令水上升,火使下達,並不是神意指使,而其不從命。絳闕神清,境忘其熱,得有化血再化為氣之驗,因而下注中黃,辟開生面,四境共寧。


 


然後下穿尾閭,如前法升而降而存。如此精而化氣時多,自然會透元氣於杳冥而於彼家元氣會合相交。


 


坤道(女子)行功秘法:也閉目寂神,功法自華池一存後,方下重樓,抵絳宮,法當存此絳宮,而局境寬遂,趣味悠閑,恍見性光,波光藍如。當然說法是如此,而當戒按圖索驥。


 


頓時覺得有涼液自天滴下,而學者此時項背須直,而頭面須帶仰勢。涼液一到心宮,倍覺清涼。而學者此時方見性水。此時應大存。所謂大存,並沒什麼寓意,將所存之事一忘再忘,即是大存。


 


繼而隨機溜下,言溜是指由然自得之趣。又分達於心後,此時更有露液化血,露血化精等等妙驗。


 


再及腹,又覺遍體氤氳而下極(即陰蹺處略上)火熱,這又是練氣化氣(此氣乃另一個字的氣)之念。如此反覆化氣,而自有元氣隨之出體而與男子元氣相亦相媾。


 


乾坤(男女)合修行功秘法:當男、女雙方通過上述功修而紛紛透出元氣並交合之時,(此二元氣初出時帶有陰、陽相異之物,所以能不合而自合,不交而自交)必須知兩元氣交合後必有所生。我當以志將其引落於中黃極中處,如珠盤旋,而又如霞雲覆護,這便是致成天仙功訣。


 


第五節、元神相交妙道


 


乾道行功秘法:在功境達至男女元氣交合之後,便可修行元神相交妙道。


 


於功到寂無所寂,忽覺得內機有如得見一般,繼而又覺勃然機現,乃是活子正象;油然內透而將達於男根,法用天目相凝,其氣自循督脈逆上崑崙;微以意留,覺此髓海波寧,油然而下注,華池生風,匯臨絳闕。此時天君泰定,萬國咸安。又有一動起,乃循海底逆透上顛(關頂),而元神出矣!當有異性元神在虛境之中,於是相會。




坤道行功秘法:清靜體中,空空蕩蕩,心本虛寂,至虛靈而覺,不以空為證。不作空想。知水月交映,其機根於湛寂,寂如之際,一念不生,其念清極,而水月自現。乃覺氣通流趣味,於無聞無見中,這是三才初現,惟守夫混穆氣象,不加一毫維持作用,聽其自羅自列,隱隱現現,一如蜃樓海市,愈現愈奇,有移步換影之幻觸動心目,我念起即掃,內慧光充,有一靈獨露之兆現於濁帶,不住於明,而神樞於寂,一下跳起,而會於男性元神於先天混沌之中。


 


乾坤合修行功秘法:當兩元神會透虛空之後,男則廣其鄞鄂,女則擴其玄牝,自然有種龍、種虎神交生物,而又必下投於各家谷中,此時須要認清。


 


丹經曰:「無中生有還歸彼」,無中生有者先天真一之氣,彼家得之而立命。


 


又云:「有里返無我得之」,有里返無者,乃是先天太極中真陰、真陽交生之性,我用以而了性。


 


但也有神交時而沐俗天緣的,竟於種交之際,引落天寶,若此時偶得天寶,當提起湧泉黑煞(黑氣),升會海底之命玄,並逆自海北(氣海之北)極處,從後升騰,經背而達於腦,匯聚虛際,一旦往前下注,即可降天寶之烈火,而不致於傷我身體。


 


上之為元神相之妙道行功秘法矣,歷來難以示,還望得者珍之!珍之!


 


第六節、感通心髓


 


《悟真篇》裡面講:「陰陽得類歸交感,二八相當自合親」《易經》也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萬物衍生的自然規律就是陰陽交感而男女媾精。以人而言,男與女就是同類陰陽。


 


平時,陰陽各偏,或是陽感而陰不應,就是陰求而陽不招,或是陽過而陰不及,或是陽盛而陰不足,這些全都是因為真靈有偏。如此的不中不正,自然也就造成了道的不全與不成。


 


要使陰陽合中,就需陰陽交感,而陰陽交感在人而言,就是男女虛空雙修的感而遂通之訣。


 


男女雙方互感互應,而能相通,那麼如何才能做到男女雙方互感互通呢?此中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東西,便是丹經中講的「白虎首經」。


 


張伯端在《悟真篇》西江月詞第三首中講:「白虎首經至寶,華池神水真金」知几子在《悟真篇集注》中說:「首經即五千四十八日之期,此期初至,先升白氣,降為神水,水中有真金之氣,故曰神水真金」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女子的二七時(十四歲)的天癸(月經初潮)為「白虎首經」。但是《悟真篇》的說法與知几子的又不同。


 


今考證出子野所注而言:「男子二人真經通,女子二七而天癸降,當其初降之時,是首經耶?不是首經耶?」僅閱讀如此幾句話,就知是疑惑之辭,而並非是決定之論。


 


其下文又說:「神水即首經也。老子曰:「上善若水,善利萬物?」真人以首經神水為喻,言其利生之功,非其它丸散外葯可比」這一段話是講神水就是首經,但是神水與首經又皆是喻言,所以並沒有指明首經究為何物。


 


薛道光曰:「首者初也,首經即白虎初弦之氣,卻非采戰閨丹之術,真一之氣,在天曰真一之水,在虎曰初弦之氣,若練在華池,名曰神水。此乃真金之至寶,皆不離真一之精。流歷諸處,故有種種之異名,以其能成就造化。經曰:「上善若水」。善真一之水生於天之先,故曰上善。其利源甚為遠,卻不比尋常後天地滓盾之物。」請看此一段內容,連用了四個「真一」字,學者應當特別注意。


 


至於二七天癸。雖可名為首經,試問又與「真一」二字何相涉?又上陽子說:「白虎為難制之物。倘用之不得其道豈無傷人之理?首經為難得之物,倘求之不失其時,有天仙之分。只此白虎首經,強名先天一氣,仙師太忒漏盡,薛陸注之太詳。世之愚人,若指為采戰之說,或謂閨丹之術者,則禍及於身。學者若知三日月出庚詣,方許求華池神水之丹」據此一段而細察之,雖有「求之不失其時」及「三日月出庚」之說,又怎麼知道不是指每月而言?若竟斷定為二七天癸初降之時,亦未必然。


 


統觀道光、子野、上陽三注,皆未言白虎首經即是二七天癸。唯三注皆以首經與神水相提並論,可知首經與神水,乃一物二名。果能明了神水是何物,則首經問題也就可以解決了。


 


《悟真篇》後序說:「修行之要在乎金丹,金丹之要在乎神水華池。」此意人多不能了解,再者石杏林在《還源篇》後序裡面講:「先師悟真篇所謂金丹之要,在乎神水華池者,即鉛汞也。人能知鉛之出處,則知汞之所產。既知鉛與汞,則知神水華池,既知神水華池,則可以練金丹。金丹之功,成於片時,不可執九載三年之日程,不可泥於年月日時而運用。鍾離所謂四大一身皆屬陰也。如是則不可就身中而求,特導身中一點陽精可也。然此陽精在乎一竅,常人不可得而猜度也。只此一竅,則是玄牝之門,正所謂神水華池也!」


 


按石林仙師乃是南宗第二祖,親受紫陽之傳,其言當此後來雜家之說可為信。所謂「神水華池」不過如此。對於二七天癸,毫無關係。學者可以醒悟也。更參考紫陽仙師《金丹四百字》自序云:「以鉛見汞,名曰華池,以汞入鉛,名曰神水」。此意與杏林仙師所謂:「神水華池者即鉛汞也」一句,正相符合。因此可知鉛汞相交,即是華池神水,華池神水即是白虎首經。而白虎首經,決不是二七初降之天癸,則可以斷言者。


 


學道諸君,若不將此種緊要關頭先弄清楚,仍迷信非五千四八之期不足為金丹大葯之用,則前途荊棘多矣。此尚指自己有能力、設備完全依法試做者而言,其無力照辦者,終身在望梅止渴之中,永無實行之日,尢為可憐。


 


然及「感通心髓」之極密真訣無須遠求,近及在此。即謂元精、元氣、元神相交妙道心髓矣。學者達至無上三元相交大法之境後,自然心到神在,體證而明知,則可明乎「白虎首經」之奧義,遂自通虛空陰陽轉化之上法,而臻達妙境,道果自成。


 


是以修丹之要,縱讀丹經萬卷,仍首重體認,證悟,蓋謂之無上心要,莫過此一字「練」矣!


 


玄覺虛空雙修功程析凝指迷


 


一人孤修的清靜之士,下手淡無,以此清真淺顯,而開入門之孔竅,從而修真。但卻不明白孫汝忠與陶存存一派所謂「開關展竅,當在築基之前」一說。而東派祖師陸潛虛翁則常以古仙之垂語示眾,也絕口不言。而後又說:「蛇足不添,駿骨無價,大道之厄,斯人為之」


 


有人認為,開關展竅,為可鄙之事,實則並非如此。只因世人不幸,而失去其先天之清靜,故要添此開關展竅之法。原本上德無為,不以察求,童子先天未破,直可清養而得胎仙,不假以還返,又那裡需要通關呢?所以以此而為大道之厄。也即是太上所謂:「大道廢,有仁義」之謂嘆也!然而大道乃是以度人而為功,其所流傳之功法,又怎能盡為童貞所設呢?那麼展竅開關,乃是啟玄門而辟徑路。還元而返本,所以要資同類異性而補真身。中年學道之人,只要凝神有法,調息有度,自然會使陰蹺氣萌,然後將其攝入鼎內,勿忘而勿助,待到後天氣生,再調再烹,真機便會自動。當乘其機動而引動,不必去著力開,而關自開,不必去著力展,而竅自展。真氣一升於泥丸,於是河車之路可通矣!


 


通關要法乃是自然而然,乘其乍動而又靜之際,微微起火,逼過尾閭,逆流天谷,便可自然練精化氣,灌注於三宮,以後復得於外來的妙藥,則擒制於我身中之真氣,令其交媾,並使其不得散亂,然後相親相戀,如蚌養珠,如雞之抱卵。而暖氣不絕,同落於黃庭之間,結為朱桔,這就叫內丹。


 


此後,則初候之功夫告成,延年之妙已得,全形之道亦備矣!


 


從古而至今,後天修練的法程,就只講築基,練已這二層功夫,而陶存存先生則卻言:「修道之人,倘不開關,則言築基練已,此乃隔鞋搔癢之舉動,如此無益於事矣」擬以開關、築基、得葯、練已四層功夫,分之而為後天之次序。但恐後人多有疑惑,故又重作一文,將其講授明白。


 


所謂古分二條一事,乃指後天的大端。而今又分為四層,則是後天的節次,這是以開關而辟開築基之路,以得葯而助築基之需要,並以練已而了築基之事。所以四者是相互的,故四端仍然兩端,兩端仍然一端。


 


古人常說:「細微的節次,不是真師而不會傳,不是善人而不能講」。


 


築基練已,雖然不是上乘的丹法,但是其中的節次,也不止於上文所講。《參同契》說:「下德為之,其用不休」此不休,則可見其節次的繁多了。而所聞的異詞,所見的異詞,則須在人之會通。


 


孫教鸞真人曰:「修身之人,必需先用鼎器去開關竅。」又言:「鼎器者,靈父聖母也」為什麼會以鼎器稱靈父聖母呢?此乃因生仙生佛的父母,不同於凡父與凡母,故以靈父靈母的名稱來喻後天之鼎器,以作區分。靈父聖母,逆來交媾,凡父凡母,順去資生。


 


逆來之法,為修真之人始終不離的方法。鼎器一立,神氣便交;隨著神氣相交,積累漸厚;積厚一厚,則衝突健;衝突健,則關竅展;關竅展,則逆運之途得以開闢,河車之路便通矣。


 


但運河車一事,並不與開關之事相同。開關為後天的真氣運行,河車是運後天的金水。功夫到了河車一步,已經是日日築基而兩無分別。陸潛虛謂:「循環灌注,久久而純熟,自然氣滿三田,而上下交媾」。也即古仙真所謂:「常使氣沖關節透,自然精滿穀神存」。吾常常以後天之功夫名為養已,學者若能細細鑒閱,深究其中所舉之節次,自然延年保身之道可得矣!


 


養已究竟是什麼呢?《參同契》說:「內以養已,安靜虛無」此話乃後天功夫之要言。己,指的是己性,也即元神。內,指的是內境,也即虛無。


 


虛無之內,須常安而常靜,安而後能慮,靜而後能應。但要將神靜下來,又必須調息有度。一呼一吸為一息。順其自然,但不可聽其自然。莊子曾說:「真人之息以踵」所謂踵,乃是指相接不斷。綿綿若存。氣徹於湧泉,而往來不絕。仙師有言:「以內息而踵於外息,以外息而踵於內息,以息息而踵於息息,此即是以踵之妙也!」內呼則自然外吸,內吸則自然外呼,內外兩息,一反一正,卻是相生。而開合有度,卻是自然之妙趣,不可以強而為之。


 


古人曰:「若問築基下手,先明囊龠玄關」。明白什麼是內息即可明白囊龠。練丹家言:「呼不出喉,吸歸於蒂」。就是講的內息。如果是口鼻的呼吸,又怎麼能使其不出於喉呢?


 


息得調以後,又須要凝神。凝神一事,是指寂然不動,而內照形軀。


 


但凝神與調息,卻並不是兩段功夫。要知調息則神歸,神歸則覺照,覺照則氣生,一旦氣生,那就靜攝於內。此時金鼎日充,元黃交媾,真氣衝心,將其引至尾閭,一撞三關,牛女之路開,而銀河可挽也。


 


然而養己之道,卻有很多內容,它包括調息、凝神、聚氣、沖關,且築基與練己之事也包括於其中。


 


上陽子說:「寶精裕氣,養己也;對境而忘情,乃練己也。」養己為練己之內助,而練己可除去養己的外像。如果練己而不養己,則丹基難成;養己而不練己,則汞性難固。綜而述之,養己與練己,皆是一道也!


 


然養我之己汞,就必用彼家異性之真鉛。此乃是後天中之先天,後天中之金水,有氣而無質時,為真鉛初生之始,鬱蒸於兩腎之間,即運起河車以練之,後循尾閭而上於天谷,傾甘露而歸於黃庭,洒濯三宮,將鉛以制汞。氣化液而退陰符,不可走失流珠;液經為氣而進陽火,河車又開始運起。且練性修心,外除塵擾,大隱於市,和光而混俗,身心兩定,內汞堅凝,然後再求得八兩之先天,而配我半斤之後天,從此還丹一中可以涉及了。


 


築基與練己之道,是二又是一。而且有小築基、大築基,外練己內練己,故也不可以不知。


 


何為小築基呢?攝取先天元陽而入於內鼎之後胎息綿綿,然後又生出後天之葯,而行玉練之功是矣。也即是孫汝忠與陶存存一派所講的「築基既畢,乃敢得葯,內葯既凝,乃敢練己」。


 


何為大築基呢?養靈珠而生外鉛,金水溶溶,而勤行於周天之妙,從而完成盡性之功是矣。此也前文所謂:「以開關而辟開築基的路,以得葯而助於築基之需,以練己而了築基之事」。


 


什麼是內練己呢?內練己為河車之事,玉液之功,也即《參同契》「內以養己」之論。


 


外練己一事,乃是萬象皆空,一塵不染,也即古人「對境而忘情之旨也」。


 


要訣:內練是大築基,大築基即是養己,養己仍助內練,內練仍須外練。


 


世間一切的丹經,三五錯綜,詞雖異而事則相同。所以說:「築基練己,是一是二」。望學者善為會之。


 


養己為練己之內助,練己除養己之外擾。養己與練己暫且分開來講,使人易曉,並非是指其為不相同的,然而也有不相同之處。外練己一事,從對境練起,實與內練己不相同,也即與外養己不同。為什麼呢?因為外練己一事,是練己之心使之而定,心定則身定,身定則色慾不能搖,財利不能眩,真汞方可存,而丹基可固矣。然內練己,則又與內養己有相同之處,丹經中的練己一事,是烹練汞而成為珠。陶存存講「練己者,並非是徒然空練」。上陽子也言:「修丹容易,練己最難」。己者,是指己汞真火,必須先要練此真火,降此真龍,聽從驅用,使其沒有奔走之險,才可以制伏白虎,從而得到至寶之真金,此乃練己的原有功夫。


 


依以上功夫的練己,即是內練己,也即是內養己。內練己一事,是將彼家的鉛,用來練我家的汞,並使其相剋而相生,內養己一事,也是用彼家的鉛,來養我家的汞,使其相資而相導,所以說兩者又有相同的意義。


 


養己與練己,功夫本是一串。養己一事,寶精而裕氣,即指築基;練己一事,對境而忘境,即指了性。練己必養己,築基以精氣為培養,己土增加而堅厚,基字所以從於土上。此之所以築基即時養己。練己是以情境為磨練,己心益明而不死,性字所以從心,此之所以了性必先練己。


 


養己雖然須要精氣,但精從內守,而氣自外來,堅其守之必用己,候其來者也必用己。養己之道,也須以安靜為功。仙師為養己者分出兩道:自養一道,相養一道。相養者,精氣也;自養者,安靜也。


 


練己者雖然在情境上作功夫,但情從內淡,境從外空。淡然自得者,己必一有所樂,空然無累者,己必有所持。練己之道,又須動靜兼修。仙真又為練己者分出兩道:內練一道,外練一道。外練一事,乃是和光混俗。內練一事,乃是烹汞成砂。古仙云:「欲識修真正路,先行兩段功夫。發明養己練己,使人好看仙書」。丹經也說:「內心宜活,外心宜死」然而欲活其內心,必須內以養己。然而欲死其外心,必須外以練己。


 


初步基礎,是以後天為妙用,然而卻有可用之後天與不可用之後天。這個不可用的後天,並不得以後天之名,蓋因其至陽至濁,不足道也。如今只對可用的依次而講之:第一為後天,第二為後天中之先天,第三為先天,第四為先天之先天。


 


後天者,乃是陰蹺之氣,為生人之根,乍動而為元精者。修真學人敲竹喚來。入於內鼎之中,自然練精化氣,而開關竅。此氣便會沖五臟,熏百骸,縈繞於脈絡,仍歸於丹田。從此凝神調息,而靜候動機。機動籟鳴,一縷直上,是為後天中之先天。其間采之以劍,而調之以琴,運之以河車,封之於黃庭,此即是玉液練己之功夫。久久純熟,而身心牢固,然後室以臨爐,從而求向先天。這先天乃是元始之祖氣,先把真陰真陽同類有情之物,各重八兩,立為爐鼎。假此爐鼎之真氣,設為法象,運動周星,誘彼先天出來,即刻擒之,不越半刻時辰,結成一粒,附在鼎中,是為鉛母,號曰外丹。


 


至於先天中之先天者,鉛中產陽,簾幃光透,采此至真的陽氣,擒伏自身內的精氣。所謂:「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也。以後的溫養固濟,日運陰符與陽火,撫之而育之,乃化為金液之質,吞歸於五內,是名金液還丹。服食之後,結成聖胎,十月功完,陽神出現,五行難管,位號真仙。再圖以向上,面壁九年,謂之練神還虛矣!


 


面壁者,目中如萬仞當前,紅塵不到,並非面牆枯坐一事。九年者,九轉也。九轉功深,為千百億所化。


 


內葯者,了性之用;外葯者,了命之需。學者盡性至命,必先修內葯以及外葯。此內葯是半斤汞,這外葯是八兩鉛。又必須先採外葯而擒內葯。此外葯是腎中氣,此內葯是心中精。後天之事就完畢於此。


 


至將性立命,必須先資內葯以種外葯。這內葯是珠里汞,這外葯是水是鉛。又必須先修內葯以及外葯,這外葯是丹母氣,這內葯是聖人胎。先天之事就完畢於此。


 


然要知內外兩用,須知什麼是葯?什麼是丹?內丹一物,乃是真汞也,己土也。本歸於離之門,而久則烹之為妙靈砂。外丹一物,乃是真鉛也,龍土也。本藏於坎之戶,而久視則現為養金華。


 


想要結成內丹,必須先以鉛制汞,此鉛並非還丹之鉛,乃是彼家之真火。欲練外丹者,又必須先以汞來迎鉛,而其鉛又非結丹之鉛,乃先天之一氣也。所以結丹與還丹不同。結者,凝也,是取他家之氣而凝我家之氣,造化在後天鼎中,又不離周天火候,方才可以成功。還者,復也,此是采兌宮之金,而復乾宮之金,造化在先天鼎中,須合於同類陰陽,始得成功。


 


結丹而完內丹,還丹而用外丹。內丹為陰丹,因為汞本為陽中之陰也;外丹為陽丹,鉛則為陰中之陽也。地元為外丹,乃濟施之功,而皆切於人。人元為內丹,講性命之理,皆切於己。更有當知之事,內丹為內葯,而金液還丹也名內葯,是因其造化在內。外丹為外葯,而金丹也為外葯。是因其造化在外,而此大丹兼乎於內外。又必須知道,外丹為外葯,也有未成丹而稱為外葯的,大坎離相交,河車開始運轉,化氣而為液,下降於黃房,也名外葯,然而卻並未成丹。而內丹為內葯,乃有沒有成丹而也稱之為內葯的,築先天之基,絳宮化液,流歸於元海,液仍化氣,也名為內葯,然而卻並未成丹。此便是清靜功夫而兼乎內外。


 


先天與後天之學,其間藥物層次,頗有相類同之處,但大小卻有不同。如今舉列相類同的而講。


 


後天的坎離,是用來築丹基;先天的坎離,是用來立丹基;後在的鉛汞,只能夠少結丹;而先天的鉛汞,卻能夠大還丹。三年之練己功夫,所以能了其性:九年之面壁功夫,所以能了其命。後天之坎離者,元神與元氣交媾,而築丹基,生小葯。先天之坎離者,真陰與真陽交媾,而立丹基也即丹母,生大葯。後天鉛汞者,金鼎烹來生藥物,藥物即外鉛,河車轉運制流珠,流珠即內汞。鉛汞相拘,而小結丹。先天鉛汞一事,乃是同類陰陽成戊土,戊土即是外鉛。調停火傾合己土,己土即是內汞,鉛汞相見,而大丹還。


 


當小丹烹練的時候,腹內醺醺如醉,之後假借周天子午,漸采而漸凝,從而使鉛投而將汞伏,化作陰砂。大丹凝合以後,爐中赫赫長紅,之後假借外爐符火,勤增勤減,遂使鉛干而汞現,從而化作陽砂。練己了性,是為養陰砂。內則寶精而裕氣,外則對境而忘情。如此方才能夠身心兩固。三年者,乃是三月不違之意。面壁了命一事,是養陽砂。要使形神俱妙,真教人粉碎虛空,此能變化而無窮。九年一事,九轉大還之意義也。


 


《心印經》曰:「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此修練之至寶名言,其間生生化化,互相資養,特別為學者講授如下:


 


行逆修一道,精化為氣,氣化為神,行順修一道,神生其氣,氣生其精。如果要問怎麼樣逆取?此是因為本元走漏,精氣與神全部落於後天,不能求之於我自己,而必須求之於彼家。求之於彼就是逆取。精化於氣之事,為精在陰蹺,逆入紫府而練之,乃化為氣。氣化神一事,為氣在陽爐,逆入黃庭而練之,於是化而為神。逆行之道,從精開始練起。順修一道,則是從神開始練起的。二者必須有相需之妙,不相悖也。逆修元精,先要凝神,神凝則氣聚,氣聚那麼精生。其間神氣互相交媾,自然產出天精。此精為天一之水,在坎而為王,一名母氣,又名外精。


 


修練之人,以母氣而培養子氣。以外精而補之內精,這乃是同類施功。子氣一事,乃是心氣之指。內精一事,乃是心精之指。後天培養的學問,自外而入於內,所以必先修外葯,以反而至於內葯,又有神化為精,精化為氣的道理,正所謂:「絳宮化液,流歸元海,液仍化氣,後轉河車」正是講授此事。更有氣生精,精生神的道理,所謂「白雲上朝,甘露下降,抽出坎陽,去補離陰」也是為此事而闡言。


 


又有陶存存仙翁之言云:「知內不知外,無以通關竅,收外不收內,無以固根源」學者能夠體悟於此,則可知精氣與神互相資養之妙了。


 


丹法本以練精、練氣、練神,而分為三關。然而窮其之修練,又實不止於這三者。倘要是層次不全,自然會出現躐等(超越等級,不按次序)的錯誤。今祥述而論之。首關之練精,必然用鼎器,而合元黃以交媾,並化金烏而上飛,那則精化為氣了。次一關練氣,必須明了子午。抽出坎中之陽,而去補離中之陰,那則氣化為神。化氣與化神,築基與還丹,全都有這樣的功法。但是其中的藥物、爐鼎、大小卻又不同。至於練神之道,就有三關:一則為練神了性,一則為練神了命,一則為練神還虛。練神而了性者,為玉液練己之道。鉛來而伏汞,結成為丹基,內又有真火,綿綿之不絕斷。外有子午抽添,漸采漸凝,烹汞而成陰砂。練神了命一事,乃是金液練形之道。鉛歸而制於汞,結就胎嬰。內有真火,赫赫長紅。外有陰陽置用,日增而日減,那麼干汞而成陽砂。練神還虛一事就更上一層了,其乃是與道合真之事。移神於上院,端拱而冥心,直要與太虛同體,普照大千世界。如此則法身圓滿,舍利交光,分身應用,充周於無窮,所謂子子孫孫,百千萬化,至此而應時立功,身則歸於三諸之境,而道高超越九祖矣!


 


藥物有三層,開始是自無而生出有,之後則是自有而入於無,最終是無而產出有。


 


自無而出有一事,乃是後天的鉛火,雖然從外邊生來,而卻無形無質,乃是金氣初生之時也。


 


自有而入於無者,送往西鄉也,雖然從內里種出,然卻是至空而至虛,為坤家洞陽之境。


 


由無而產有一事,乃是同吐兌方。正是先天一氣,自虛無中來,無形生妙形,無質而生出靈質。二候求之,四候合之,金丹成,而聖胎結,溫養畢,而陽神顯現矣!


 


如果修習之人不知道自無而出有與由無而產有之區別,是相懸萬萬,如此性命不能固,而金丹不可成矣!


 


葯有三層,開始則取外葯制於內葯,繼則由內葯以修外葯,終則食外葯以合內葯。取外葯以制內葯者,築基練己之事矣。此般外葯,乃是小葯,練精化氣之時也。


 


由內葯以修外葯之事,為乾坤鼎器一事也。此般內葯,為真汞播精施種之時機。


 


食外葯以合於內葯,迎鉛制汞,為將母見子之事。此之外葯,乃是大葯。驟得之而大醉,汞得之而長生。調和固濟,則為聖胎,溫養之事完畢,那就是聖人了,為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時。


 


以前有人曾問道於團陽子曰:「上陽子說內葯了性以結丹,外葯了命以還丹,此是說學人應該先修內葯,還是先修外葯?是不是正如瑩蟾子所講的:「學道必須先從外葯起,然後及以內葯呢?」團陽子回曰:「你因以後天的外葯與先天的外葯,同等視之,混淆不清。又哪裡知道後天的外葯,乃是在癸先,而先天的外葯,則是在癸後。名雖同,但其實質不同。如果執文而泥於象,為不得師訣者之通病」


 


了後天之學,將鉛制汞以成砂,此砂乃是七返之寶,至清而無瑕,小還丹是也。了先天之學,抽鉛添汞以成砂,此砂乃是九轉之至寶,金光罩體,大還丹是也。


 


後天之道,神氣之事,先天之道,性命之事,性命與神氣,看似相似,而實際上卻相差懸遠。所以《入葯境》裡面講:「是性命,而非神氣,水鄉鉛,只此一味」。這句話甚可玩味。


 


學者知此以上分別,當了神氣而了後天,而以性命了先天。


 


為何呢?性所命者而曰性命,兩件原是一件,此立命之心法也。《悟真篇》云:「異名同出少人知,兩者玄玄是要機」蓋以命為異名,而以性為同出,以鉛為異名,而以汞為同出。所以水鄉鉛,只一味也,一味鉛,本於一味汞也。


 


《道德經》中曰:「無欲以觀其妙,有欲以觀其竅」。觀妙觀竅,玄玄之機。人自當至靜無欲,以觀其妙,此乃是定性之功。待到時至機動,無始真一之氣自虛無中來,實有一竅。此兩者雖然有異名,卻皆本於太極,是為其同出者。於其無者以觀妙,自然性在於此,而命也在於此也。


 


此性者本乎於天命,而命也本乎盡性。天以氣而成物,而理也賦,則乃命以與人性,所以說:「天命之謂性」也


 


人以理而造物,從而氣方才開始生出。此是以性而立其命,所以言:「盡性以至於命」


 


在天則理從氣出,在道則氣從理出。理從氣出者,以氣為重。此氣乃是氤氳化醇之氣,人得此氣而生身,然後理有所寄,所以此氣為可重也。氣從理出者,更以氣為重矣。此氣用是元始真一之氣,陰受於陽光而鉛種鉛中,又見一陽生起,所以此氣愈漸可重,金液還丹之道,非一鉛氣不能生成,識者寶之。


 


先天者,超乎後天之上,最初最始,為本為元,為一氣之尊稱也。但此先天之氣有三端,先天之名有二義,二義是什麼呢?先出於天者一也,先原於天者二也。先出於天者,此天更早,為生天生地之先天也。此氣同鴻蒙之體,初名太無,天地未分,先有此氣,其先出於天也,所以叫先天。


 


先原於天者,從天而起,為生人生物的先天。此氣含氤氳之象,潛形於太虛,人物未產,先有此氣,其先原於天也,也叫先天。


 


至於生仙生佛的先天,合前二義兼而有之。此氣從虛無中來,稱太乙,金丹藉此而後成,曰祖而曰始,曰含真,可與先出於先,先原於天者,為三相類,所以也稱為先天。


 


歷代聖人丹經,或講生天生地之先天,生人生物之先天,無非是比喻此生仙佛之先天而已。


 


而問之生天生地一事者,團陽老祖告之云:「這個先天,乃是太極所生。《經》所謂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不知其名,強名而曰道。正是此事物。乃萬象之祖,兩大之宗。無體無形,無聲無臭,開始則杳杳冥冥,五行不到。又復恍恍惚惚,一氣自然。至於清濁分判,玄黃別開,乾坤定位,天地分彰。」又有問之生人生物一事。團陽老祖答曰:「這個先天,天地而主之,一而三,三而一。一者氣也。三者精氣神也。鼓鑄群生,不離三一。以言其精,為二五之精。以言其氣,為陰陽之氣。以言其神,為虛空之神。虛空之神,即與陰陽之氣相來往。二五之精,即與陰陽之氣共生成。其氣靈,靈故神,其氣妙,妙故精。上蟠於際者氣也,而天地之精神,在其內也。人得此氣而受生,即為天元之氣,但此氣有清有濁,有剛有柔。得其剛者為男,得其柔者為女,得其清者為智,得其濁者為愚,父母未交以前,此氣存於於穆。父母施受之際,此氣降於其初。等到了精血混融,胎元宗具,而此氣已渾然於胞胎之中。此時之元神,是以氣為神。此時之元精,是以氣為精。氣純而包固,即是精。然此乃是元精、元氣、元神,為人受生之先天。如果童子逢師得訣,守此清修,也可成無為天仙」


 


又有真氣、真神與真精,為修丹的先天之物。學者不知道真機,則無從下手,又從何地方去覓尋至寶呢?


 


今所講的先天之物,見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見。乃是丹士修習致虛而守靜,借假以修真,從無而產有一事。這個時候,乃是之二一之道,分合皆出於自然。神為不神之神,精為至精之精,氣為真一之氣,這就是三。不神之神,神乎其神,龍性是也。至精之精,精而又精,正是虎情是也,這就是二。至於真一之氣,乃是了命的真鉛,即合於龍虎情性,打成一片。號為丹母者也,這就是一。


 


若能得此真一而餌之,三屍五賊皆逃遁,六六宮中儘是春,又豈能是受生之時的精氣神可以等同呢?又豈是後天的精氣神所敢企望的呢?


 


後天之物,乃是呼吸之氣,思慮之神,交感之精。這三件物品,可以聞,可以見,可以測,可以推,生身以後之用,所以叫後天。


 


人在胞胎中的時候,只有一點元氣,並沒有呼吸之氣,思慮之神,交感之精。等到了十月胎全以後,脫離了母腹,便假借口鼻之竅,外納天地之和,此乃呼吸之氣所由來的原因。而思虛之神,也緣此氣而進,借家為寓所,奪舍而居住,此神乃是歷劫輪迴的種子,生時先來,死時先去,棄舊圖新,毫無休息。赤子下地而先哭,此也因默著於其輪迴之苦。迨其撫養漸成,識神用事,情慾纏擾,元氣日亡,並使呼吸之氣刻無停息,也何慘也!更有後天之精,生不帶來,死時先去。只因身中的元氣漸充而漸滿,推而至於十五歲左右,陽極陰生,陰長陽清,遂令渾淪之氣,化為交感之精。交感者,有交有感則有精,無交無感也無就,此精乃是慾念所逼,氣血所化者也。更有夢感,夢交而遺其精的。必是氣血不固,腎竅難留而出泄,這些都是屬於感交之精。


 


故吾願學道之士,只取於先天,不取後天,上藥是可得矣,即或築基練己,不敢驟尋極品,也必練元精而化元氣,練元氣而產真鉛,以為後天之先天,以足半斤的後天,那麼也可求此無上之先天了。


 


《心印經》曰:「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此乃是修丹的妙物也」顧其中之最上者,元神、元氣與元精,真精、真氣與真神。元者何?先天之意。真者何?亦是先天也。


 


先天之元,本生於皇降,所謂童子之天元正是;先天之真,成於大道,我輩之人元是也。不得天元而修之,必然就只能修人元。


 


或問:「天元如此其重。請即天元而言講一下,可否嗎?」其實,天元一事,是依天地以陰陽五行,化生人物,氣以成形,而理也賦於其間。生人之氣乃是元氣。母與父未交之前,其中止有元氣,而沒有後天的呼吸之氣,等到了十月形全,宛存口鼻,乃隨於母之呼吸,而外納天地之太和,並使之輪迴陰神,緣此呼吸而進,後天的神氣兩全,即時便可哇然墜地了。幸好當時口不能講話,目不能笑,無知也無識,元氣渾淪,不慮不思,陰神無用,元氣以元神得以相資而養。等到了二八十六歲以後,神完而氣足,陽極而陰生,遂之變出後天感交之精,而慾火蓬蓬,陰神肆志矣。故童真上德,有緣遇師,即將天元之體,清靜修持,可作無為天仙。如果等到後天用事之時,即么先天已退位了。


 


或有學者問之天元即然如此的容易修持,何不舉列童子入山證果呢?即童子而為神仙,多好呀!善哉!天地生人,立天之道,行天之德,所以當內守以成真,不妨外出而成人,用以廣大其造化。否則,仙道雖盛小道必微也。足以於順生人以後,重逆生仙之方,此是人元大道。所以又曲成萬物而不遺,範圍天地而不過。只要學者能識得精、氣與神就可以了。


 


元神與真神有何區別呢?元神者,渾渾噩噩,真神者,朗朗明明,一個隱混沌而無光,一個經鍛煉而有用。儒家以靜安靜慮得,釋以行深而成大般若,道以泰定生智慧,此真神之妙也。以此而言之,元神是無知無識,識神是多知多識,真神是圓知圓識。


 


元精與真精的區別在於,元精在我家,真精在彼家。其在我家者,絳宮渾然之氣,積久而生靈液者是。其在彼家者,華池壯盛之氣,《悟真》所稱首經者是也。八月十五,金氣足而水潮生,正合於二分真信。學者識得此精,一口吸來,霎時天仙有分,非凡物也。


 


元氣與真氣的區別在於,元氣者,童子得之於天,所謂成形之氣,隨年加長者也。如果是真氣則不然,先天元始之祖,自虛無內生來,要得真師口訣,先設乾坤鼎器,調和真龍真虎,打合真陰真陽,半個時辰,結為鉛母,鉛中產陽,乃為真氣。所以天以元氣生人物,而道以真氣生仙佛。人元練氣之法,有奪天地造化之功,然並不容易。


 


曾得知團陽老祖有人元練氣奪天地造化之論,遂而起問:「天元與人元之區別又是怎樣的呢?」團陽老祖曾語:「天命之謂為性,理從氣出,天元也;盡性以至於命,氣從理出,人元也。上德無為,不以察求,清靜之功也,曰天元,下德為之,其用不休,返還之道也,曰人元。上德之士,得天甚厚,然猶有清靜修持,必將元氣元神,練為至清至虛,化為正等正覺,乃克盡乎天元之理,是天元非上德,現成之事也。其以上德為天元者,以其故我元虧,自然與天元相近。下德之士,得人最多,所以先有返還妙諦,必將陰丹陽丹,打成一團一片,練入太無太虛,乃能全於人元之道,此人元決非下德現成之體也。其以下德為人元的,以其自他有耀,所以號人元之術。上德本體,性命雙賦於其中;下德妙用,性命雙全。而要以一氣為陶鑄,是故人得元始真一之氣以成仙,即如天施陰陽五行之氣以成人。丹道所以奪天地之造化者,以天道而同。


 


上德之體,精氣神皆稱為天元,因為得於天者甚厚,所以不必求於彼家,故稱之天元。而下德之士,精氣神皆名曰真,因其取於人的地方甚多,不能求之於我家,所以就叫做人元。然而這人元下手,也有采元的妙諦,求元的秘機。是以人而還於天者,采元精而補元氣,精元氣而養於元神,練元神以成為真神,後天之事就完畢了。


 


又以真神生真氣,以真氣求真精,奪真精成真鉛,則先天的事就完畢了。


 


得於返本還元,抱元守一,直與上德之事相近,修下德而不造無為之境,抱上德而不究無為之玄,皆不能服食天元,而位證天仙。


 


性命之理,有順有逆,順成之性命得之於天,以一兼二,逆成之性命造乎於人,以一合二。以一兼二,即氣以賦理,氣理合而性命渾全。以一而合二一事,舉水以滅火,水火交而性命長在。天命之謂性,命中有性,順而成之,孟子曾以形色而謂天性。因為其所命者,有此形,即有此性,良知與良能,皆於所命之形體而寄之。盡性以至於命,性中造命,逆而成之一事,於感於召,皆於性之神光為之,如今而知上德清靜,守其順成之道,而結仙胎,即天以全人也。並可知道下德返還,修其逆成之道,而結於聖胎,又盡人而合於天也,學道者其知之。


 


玄關一竅,自虛無中生出,不居在於五臟六腑,肢體間就更不用說了。以其名而講,此關為玄妙的機關,所以叫玄關,此一竅為萬法歸一之地,有獨無偶,所以叫一竅,一言而備之曰「中」,為何叫中呢?中是上下之中,但它也不在上下之中,它有死有活,玄關死活作何理解呢?凝神聚氣現出此一中,就是活。以活之論,乃算做玄關一竅,所以說「自虛無中來」。以死之而論,就叫做黃庭、氣穴、丹田。真機直露,得者秘之。


 


玄關者,乃是神氣交媾的靈光。視見玄關,明滅無定。初入於玄關,恍惚無憑。以其神氣乍合,未能固結。到得交抱純熟,死心不離,始識玄關之中,人我皆忘,鬼神莫測,渾渾沌沌,兀兀騰騰,此中的玄妙,變化萬端,不可以名狀,無怪其名之多也。其間各人所見不同,各因所見而名字,各就其所用而號之。


 


自古仙師本來就秘而不言,都要摩頂受戒後,乃有傳述。即有所諭,不過是說:非心非腎這些話而已,吾說其並非黃庭、氣穴、丹田。今再說破,識者秘之。


 


丹家有一穴,而這一穴有兩孔,中間中洞,孔竅開於兩端,所以稱之為兩孔穴。


 


師所傳口對口,竅對竅者,即此境界也。為任督兩脈交合之地,陰陽交會之所,烏兔往來之鄉。一穴而有兩孔,其中有作為的功法,此法最是玄玄。


 


《參同契》講:「上閉則稱有,下閉則稱無。無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兩孔穴法,金氣亦相須」此數語之言,即講盡為之之法了。


 


上下者,天地之謂。閉者,冥合之事,有無者,妙竅之指。稱者,名狀也,一上一下,皆藏於此穴之間,若有而若無,咸在乎此穴之內。當其致虛守靜,天地冥合之時,有以觀其當選;妙有之物,不可名而可名,所以稱有,所謂窈冥有精,其中有信者也。無以觀其竅,虛無之竅,可狀而不可狀,所以叫無,也即所謂其中有物而歸於無物。無者以奉上,即是將無而還有。其所謂奉者,是誰敬奉,是誰相奉,神德恭居,其氣自還。還即奉也,只怕是上無神德。上即是黃庭之上,德即是謙柔之德。《參同契》所謂:「反者道之驗,弱者道之柄」也。致虛用道,求鉛用德,德有為而道無為,不可不知其法也。兩孔者,玄牝之門也,為金丹化生之所。人於一穴兩孔夫子,知行追攝之法,則兩門皆開,夫而後金來歸於性,可稱還丹也。所以說:「金氣亦相須」云云,相須一事,相須此攝法也。


 


修玄之士,無論大丹小丹,均宣靜養穀神,立其根本。穀神者,先天虛靈之稱,吾人元性是也。養人元性是也。養於何處呢?玄牝之處可養。上陽子陳致虛曰:「玄牝乃二物,若無此二物,又安有萬物哉?」蓋因玄,天之謂;牝,地之指出。


 


看到《易經》的首卦,乾,便可以知道玄牝一竅。實為生生化化的源頭,入道之前,怎能不尋此生化的源頭呢?此生化之源,即是玄牝之竅。故老君言之:「穀神不死,是謂玄牝。若又以穀神為玄牝者,何也?」這是由於假借虛無之玄牝,養虛無之穀神,所以以穀神之名而名為玄牝。此是因用所名之義,而且更有說者。


 


《金丹四百字》講:「此一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那麼便說明,玄牝不但養神,百且也養氣。


 


神氣相交而玄牝得現,所以當凝神聚氣,二物交融,乃能結成乾坤圈子。其中又有倒顛之用。自上凝下者,神也。以其玄天之尊體,而行牝地之卑躬,那麼上下交泰,氣神和合。


 


《道德經》講:「天下之交,天下之牝」。蓋因此竅當中,故叫天下之交。中有柔道,所以謂天下之牝。說牝道而玄道也在內,是以又名玄牝。玄牝者,一乾一坤,一剛一柔。不如此,神健氣健,反相敵而反相離,所以以男下女,以神而下氣,顛倒相俱,而陰陽相媾,此神與氣合,而根基立也。否則神自神而氣自氣,氣自氣而神自神。神不得氣,那便沒有補神之物。氣不歸神,那便沒有養神之用。谷令元神長在,必明此事。勤以行功,元神則住矣!


 


神住絳宮為布政之明堂,知識見聞皆擾之。惟凝於黃庭,絕其聲籟,去除念慮,再行清靜之工夫而養之,日久可功成。所以《悟真》說:「要得穀神長不死,須憑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黃金寶,一顆明珠永不離」


 


穀神一物,至虛至靈的汞性。真精者,至清至嫩的鉛情。根基者以汞迎鉛,造就金丹之地,黃金寶,黃房之指,以其為還金之地,故稱為黃金寶。


 


金鉛與木汞交並,而成一顆明珠。明珠者,即金丹矣,大如黍珠。金來歸性初,方才可以稱之為還丹,一得永得,故言永不離。嘗謂張紫陽這一首詩,直明千古真訣,先天後天皆宜之,但吾所解者,乃是基於先天的立場。


 


如果以後天而論,亦須先求玄牝,乃可築其丹基。因為穀神憑此而立,真精也憑此而返。以玄牝而養穀神,以穀神而養真精,神得精而培元,精得神而化氣。《參同契》曰:「內以養己,安靜虛無」。又曰:「性主處內,立置鄞鄂」。於此可知修身之要,必先以靜養穀神作根基。


 


《道德經》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識得守中,即是仙佛種子,否則修道無地,一舉足而即落於魔坑,中者何?玄關是也。《參同契》講:「運移不失中,浮遊戲守規中」皆指此也。陶仙翁說:「中非四維上下之中」「乃是喜怒哀樂之未發」道云:「念頭不動處為玄牝」釋云:「不思著,不思惡,全憑什麼,那個才是本來面目,乃是真中」中境,乃是妙自以養己凝神,入室還丹,以至脫胎神化,無不在這裡。


 


所以初入道的,即要認識這個東西,方才能夠有登進之路。昔日文始真人問道於太上:「修身的至要,記載在那一章裡面?」太上答曰:「在於深根固蒂,守中抱一而已」


 


學道的人,下手修習之初,要牢持筋骨,力戰睡魔,塞兌垂簾,離諸妄想,迴光返照三穴。三穴者,分別是黃庭、氣海、丹田也。然而雖然返照三穴,但又要不執於此三穴,也不馳意於這三穴。如此以後,神安與其內,息任於天然,渾乎具忘,杳無聯兆。正如道德經所謂:「無欲以觀其妙者」也正此時,致虛守靜之際,神凝而氣合之時,不意有一境忽然從規中化出,其大無外,而其小無內,那就是玄關現象了。


 


《道德經》言:「有欲以觀其竅,」正是指此時,如果再考之《參同契》:「上閉則稱有,下閉是稱無」理解此「上下」二字,都在中字里潛藏,陰陽來往於其內,坎離升降於其間,合上下而入乎其中,之所以上者而下閉,那是管括微密。


 


此外,吾再來講一講藥物,藥物是什麼呢?上陽子說:「此葯自物中來,所以叫藥物」葯又有小葯大葯之分。丹道分為小葯與大葯,也即是先天與後天的區別。後天就是小葯,用以結丹,先天就是大葯,用以還丹。後天的小葯為無形無質,但去實有,先天的大葯,有體有用,但卻沒有實際的物質。


 


後天的真鉛,棄癸而取壬,陰中藏陽,以無生有之事。《悟真》云:「三元八卦豈離壬」三元者,精氣神之三元。壬為天一所生,居子之先,為一陽之元,蓋壬癸皆居於坎之北。水屬陰,壬水則為陰中之陽,癸水則為陰中之陰。又壬癸為干,亥子為支。欲求真鉛者,必以天干為準,地支次之,先天乎地也。要之,壬也者,只是個最初之義。無思無慮之始,動而仍靜之先,子則有知有覺之助,靜而向動之際也。癸陰不用而亥未脫陰亦不用也。求小葯之法,在此時也。先天則不然,產在坤,種在乾,以有生無,以我求彼,蓋乾金入坤,曰坤中金;坤實成坎,稱為水中金。坎居於北方,兌在西方為鄰,故寄於兌,名為兌金,欲求此金者,不求於乾,不求於坤,直求於兌可也。不求於乾者,乾方播種也;不求於坤者,坤方含元也;不求於坎者,坎雖有陽,尚藏於水,未露氣機也;直求於兌者,鉛中產陽,已現其金,喻初三日,月出庚方也。故以坎水為川源,兌金為藥物,並非真有乾坤坎兌列我身中也。無非是以有生有,以我求彼而已。我運一點陰火之精,種在彼家之內,遂生鉛中之陽。陽氣一動,採取歸來,又種在我家胚胎宮裡,而成真人,《悟真》說「他坤位生成體,種在乾家交感宮」正是指此事。


 


種在乾之種,是初播之中,是養育也。崔希范與張伯端二翁復起,也會以愚解為然也。種鉛得鉛,其機如此。但其種鉛之法,須要在丁壬先後之間,然後得震兌代行之效。師之口訣,並識於此。內外二葯之真機,今已宣露,得吾言者,三生有幸,千萬不要輕視也。


 


心中之神稱為汞性,心中之精稱為汞液。收汞性於黃庭,凝汞液於紫府,是為龍汞,是曰真汞,是號內丹,是名陰丹,稱後天半斤子也。身中之氣曰鉛精,身中的精曰鉛華。察鉛精於坎宮,采鉛華於兌戶,是為虎鉛,又稱為真鉛,是號外丹,是名陽丹,又稱為先天八兩母。


 


丹法以乾坤為鼎器,以坎離為藥物,取坎而填離。金始還焉。蓋神形六段,其體本虛,地勢極陰之中,有一陽而來複;乾形三連,其體皆實,無勢盛陽之內,有一陰乍生。天地間實者不能容物,而虛者能受,故假坤之虛以藏其實,而以乾之實先投其虛。法功如此。又要知金之轉移,才能分葯之老嫩。


 


因為自從先天乾金,隱居於坤位,此時陰中合陽,雖似坎中有一,而水底潛形,秘而不露。迨至水中金現,有如兌西月出,方為可用之金,而采以一符之頃,此正有氣無質之時也。取於兌,猶這取於坎;產於兌,而猶如產於坤。然非乾父之精光,不能產此大葯也。饒他為主,我反為賓;欲他上浮,我卻下沉。賓主浮沉,皆在鼎在作用,然後知鼎器之設,妙在乎空耳。陶真人云:「鼎器之中,本來無物,二七之期,感觸乾父精光,而陽氣始動。乾中亦本來無物,採取之時,吸受坤母陽鉛,而金丹始凝,皆是劈空造作出來」其曰「鼎器者,不過假此以作盛物之器也」。其言最妙,所以講明於此處。


 


先天是乾坤,後天是坎離。然而先天有乾坤也兼有坎離;後天有坎離,而復有乾坤,這是為什麼呢?


 


先天是乾坤者,指的是童真元陽未破,內具乾象而陽固,外具坤象而陰固,所以叫先天乾坤也。


 


後天是坎離者,中歲元陽已走,坤包乾陽而坎成,乾包坤陰而離成,故名而為後天坎離也。


 


先天有乾坤,兼有坎離者,蓋以乾坤為鼎器,坎離為藥物。


 


後天有坎離而復有乾坤者,蓋以得坎離為妙用,還乾坤之本體也。更有當知者,後天練己之物,又名先天坎離。言其取坎填離。而得成玉液還丹。先天後天之取坎,皆名先天。待有他家來,我家種之分別。


 


按:先天乾坤,即是天元藥物,猶如後天坎離,乃是人元藥物也。童子得訣逢師,坐守乾坤而道成。至於落於後天,則乾坤更名鼎器也。


 


采練之事,乃采彼家陽鉛,練我家子珠之氣也。陽鉛即地魄,以其藏於外邊至陰之中,所以稱為地魄。練己時得之,那麼可以制我汞性,而使之成砂。


 


《悟真》曰:「但將地魄擒砂汞,只要人元采合練耳」


 


什麼是采呢?采當以不採之采。什麼是練呢?練當以不練之練。


 


什麼是不採之采呢?龍閑而虎靜,守雌不雄。建子之月,其氣始升,神即隨其升而逆入鼎內,就便引來,所謂不採之采就是如此。


 


什麼又是不練之練呢?彼在我家,即葯是火,相融之久,其陰自化,陽即因之而長,積在爐中,自然運化,所以叫不練之練也。但其間,仍須要凝神以待,乃能采之;調息以守,乃能練之,精盡化氣,腹內充實,而內丹可結矣。


 


河車一事,乃是得葯運行的要旨,並非存想搬運的方法。乃是子午進退,陰陽闔辟,內外升降,天地自然之火候。


 


自從築基以來,金鼎充足以後,調內息,而凝內神,使神息相依,風火交合,忽而靈芽吐萌,氣機生動。我即起河車以練之,使之自下往後,由督脈進,而逆流天谷,返於中宮,此得葯當行之事也。可惜後人不得真傳,多落存想搬運,空空往來,有何益處呢?只緣妙語少人,所以仙師難說耳。今吾試而言之,其妙在意守於內,神馭於外,然自有此說,而凝者紛紛矣,蓋以真神即真意,如何兩處分身!主內而復主於外,安得獨充二役?此凝之必然者也。


 


抑知神守內息,只貴凝而不貴運,運則必用乎意也;周天之妙,外運逸而內掌勞,故內掌必以意當之。譬之於人也,身坐燈前,影現壁上,身動而影亦動也;吾發室中,聲流牆外,語出而聲亦出。


 


意也者,即如神之身與語;神也者,即如意之影與聲,沒有不相見不相聞者的也。故以意籌其內,而其神自運於外,是二仍是一。運內即運外,不要管著他,自然兩相知。為什麼呢?真意居於其中,調遣呼吸,又有隱隱相知的,是神嗎?是意嗎?此神還即是意嗎?伍真人說:「有兩相知之微意」蓋即是指此。


 


不知神與意之何以體分身也,又不知神與意之何以裡應外合。這即是以不知而為真知也。


 


我只伏我內而調我內,這裡氣動,那裡氣升,這裡風行,那裡風送,這裡是意,那裡是神,是神是意,分而不分,只覺守內者會理家事,馭外者即上天門,不知其何以有此兩相知之微意也。玄乎!玄乎!


 


泛仙槎,而游銀漢,朝碧落,而歸黃庭,灌注三宮,則所得之葯,方不致閑散無用,而真氣愈多矣!吁!世人昧卻河車旨,搬運勞勞枉費心,不把真傳祥細說,饒君到處去摹尋。


 


金丹之道,貴得於真神,真氣,真精,而後能成造化。然不用其真心,亦不能得此真精,真氣,真神也。


 


真心者,識念未起之前,人慾未交之會,陰氣未染之萌也。修身妙道,全在定靜中下手。


 


學人練己未純,惟有此著功夫,稍能濟事。兵家所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時也。當心地偶清之際,我則閉塞三寶,凝神調息,內想不出,外想不入,此時慾念未發,有功即致,乘識神之未用,而可以見其真神矣!乘濁氣未擾,而可以養其真氣矣!乘淫精之未播,而可以待其真精矣!


 


一心轉向,致虛極而守靜篤,並可以認其玄關也,此性命雙修之第一義也。其心之用,豈不妙哉。如待有事物交接,人我應酬,笑言飲食之念,觸動心機,而乃從而剋制之,則內心浮動,雜誌已生,我止之而即止,幸也。


 


苟或止之而復起,麾之而又來,愈逐愈多,如逢勁敵,閉目作天人之戰,撫衷為糜爛之場,心敗矣,可能奈何呢?


 


大抵初基之士,比不得塵緣久淡,對境忘情之人。頓悟虛空者,固稱上智,漸悟了性者,亦非下流。學人只覓真心下手,雖練己未到,也可覓靜入門。總要遇而勿失耳。


 


其真心,或在平旦,或在晚間,或散於十二時中,自領之而自取之可也。此說也,其名似創,而實非創,更便於初學之流,卻也與前古丹經融通不悖。苟如此漸造之,時時守其真,日日抱其真;無時無日,不見其真。由其漸而及其常,久久純靜,則並舉練己之功而也包之矣,不更大歟。


 


然則心地偶清明時,正是一派好功課,好光陰,好境界,願人以一刻千金珍重視之也。


 


心為一身之主人,神為三品之上藥。惟心與神,是二是一,不可不辨也。


 


老君曾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所以當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


 


潛虛老祖也說:「調息之法,調心開始,凝神之法,自調息開始」此乃是聖賢仙佛之梯舫,吾人入德之路也。下手學道者,必須攝念歸靜,行往坐卧,皆在腔子里,則守靜始能篤也。


 


蓋有念為妄心,無念為真心。人能收念於平日,而還其所止之地,乃能專心於臨時,而堅其入定之基。


 


聖人云:「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也正是如此,心之靜者,息亦易調;心愈細,而息愈微也。息調神歸,於是而再安其神,凝於氣穴之中。夫心也,而又曰神,此又為何呢?


 


蓋心在絳宮,動以紛之則為念,靜以收之則為心,即靜心而返乎神室則為神。神也者,無思無虛,無為之中無不為,無用之中藏大用,此所謂三品之大葯也。凝神之際,務要與息相依,毋以神遂息,逐息則神散,運息則神搖,只要息息動蕩,任其天然,隨其自然,斯其神愈覺凝然。等到了靜極而動,便是神乎得其氣機,是氣初破鴻蒙,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修道之士,乃如是有為也哉。


 


神者,火也;息者,風也。欲識風火玄機,須將神息安頓。神貴含光默默,息憑真氣綿綿,但安其神,不逐於息。有如爐中聚火,箱管抽風,風自煽而火愈紅,火愈紅而金自化。可見是風來助火,並不是火去追風。但其中尚有機竅。欲令風箱之氣專篤而吹,必使風管逼爐,使他從消息中度去,乃能煽起爐焰。


 


火色重青,學者凝神聚氣,即是火熔金。息向坎中吹。又即是引管逼爐,助風追火之勢也。


 


爐中火發,陽光騰騰,此時神即是氣,氣即是葯,猶之火練鐵紅,紅鐵也紅。瓊王宮翁所謂「火即葯,葯即火」者,此也。火藥交融,金丹立就。若使息不內吹,徒內喉鼻中搖弄,即是管不逼爐矣,不覺可笑乎?


 


息靜則神歸。凝神之法,固賴調息,神定則息住。調息之法,也賴凝神也。蓋其存神於虛,則內息方有,所以息戀神而住,神依息而留。神息兩平,若存若亡,不知神之為息,息之為神也。風得火而煽,火得風而灼,相維相系;又不知風之為火,火之為風也。功夫純熟,真有不可以文學形容者。


 


曹元君言:「我與諸君說端的,命蒂從來在真息」以真息而為命蒂,為什麼呢?乃因人以後


 


後天的呼吸,配先天的呼吸。而先天的呼吸,乃是身中真氣,被息引動,悠悠來往。斯時也,是息動耶?或是氣動耶?息動而氣也動兩不分明,息中有氣也,所以說:「真息氤氳,氣中有息」也。所以說「真息囊龠」。真息動而真氣生,真氣來而命蒂生。復命之根,養命之源,護命之寶,誠在乎真息而已。神貴凝,《參同契》所謂:「安靜虛無,內照形軀」是也,神不是意,或謂「內照玄關,必用真意」是也。


 


沖虛云:「真意者,虛無中之正覺」。陸潛虛曰:「灌註上下,必以元神斡運乎其間」。元神的斡運,即元神的正覺,不得謂元神即是真意也,也自有體用之殊耳。蓋杳冥無為,靜中宰運者神;從容大雅,理事不亂者意。


 


所以神為丹君,意為丹使也,神與意實有體用之分,即分體用,則二也。用因乎體,故又可以一物視之,但有進說者,欲培真意,須養元氣。真意從靜極而生,乃克成我之妙用。道所謂「常應常靜」,又所謂「安而後能慮」「定中生慧」也


 


垂簾打坐之初,神意有不必分者,至於動靜交作,則神意分焉。有時當以神守中宮,而或以意代之,不可也,如致虛、守靜、觀其復,當其臨爐之會是也。有時當以意守中宮,而或以神將之,不可也。如擒鉛,制汞,掌天罡,作媒合之際是也。為什麼呢?神則無為而意則有為也,神則無為無不為,意則有為有以為。神以意為正覺,意能動也。欲養元神,須以無念為主,而後能無為無不為。上陽注《參同》曰:「真人潛深淵,無念以應之。浮游守規中,無念以使之。呼吸相含育,無念以致之。三姓既會合,無念以入之」無念之用,尚不止此也。欲運真意,須以練己為先,而後能有為有以為,潛虛《金丹就正篇》云:「練己求鉛,以己迎之,收火入鼎,以己送之,烹練沐浴,以己守之。溫養脫胎,以己成之」


 


己士之妙,也不止此也。神哉,意哉。直貫金丹之始終,須臾不可離也。其他有妙用處,總在學人自參,我特集諸說以啟其端也。




肥兒茶-健脾消食化積-成人小兒都適用


健脾強腎壯骨話補鈣 - 後愛傲骨無雙


美麗腰約-健康減肥不復胖,斬將追魂全在腰


脂肪瘤/結節患者的福音



市面上唯一一款食品級氣血雙補的調理品



專門調理脾腎濕寒的食品級葯食同源調理品


讓您遠離濕寒體質 - 後愛排濕湯


哪裡能買到正品佐丹力159素食全餐?



《九陽真經》全文


《九陰真經》全文



床上八段錦,睡覺前做一做,精力旺盛,百病不生!


你往往不是胖只是腫! 教你擺脫虛胖快練八段錦


八段錦,竟能如此萌!


內八段錦:躺著就能練的道家養生功


神秘的道家"隱仙派"(附功法)


站樁:養生第一大功法



道德是自然界的運化能量(此文勝讀十年書)


中醫人的道德與信仰


熊春錦:道德是醫學的靈魂


《道德經》與《黃帝內經》是練功者的寶典


解讀《道德經》「道」的涵義


丹道修鍊百問(一篇文章搞清什麼是丹法)


一位道友的真實修真之路


最全修道入門,老道長萬字長文告訴你!


道家打坐修鍊十二步秘法(收藏)


《西遊記》暗藏的道家修鍊的玄機,絕大部分人不知道


明心見性與性光的秘密!公開道家密傳的修鍊之法


一位道門弟子修行練功的故事


關於道家修行的目的


深山修道三百年,揭秘特異功能本質


道家的長壽秘密與丹法修鍊秘圖


丹法:金丹大道修鍊之全功


修道必成十八秘法


李謹伯修道九竅及開竅方法


道家修鍊密法(非常難得)


真傳丹法小周天


對任督二脈·真氣·小周天的認識


如何辨別丹道周天與氣功周天?


為什麼打通小周天不生病!


打通小周天,百病皆不侵!


道家的長壽秘密與丹法修鍊秘圖


積精累氣乃丹法有成之關鍵


丹法煉精訣要


丹法:金丹大道修鍊之全功


解密丹法修真仙學天機


我幾十年的修道經驗(極其珍貴)


道家秘傳圓光術(收藏)


性光的修鍊方法(收藏)


辟穀之術(收藏)


神秘的胎息養生法(收藏)


《易筋經》全文及講解 - 道教導引之術



象數療法與周易 八卦學說、五行學說、陰陽學說綜述


《易經》全文翻譯解讀



劉力紅:易經里的中醫!


走近中醫,才明白人這輩子到底該何去何從才是安好!




性命雙修,從身體到心靈的養生之道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誰說中醫不能治急症、重症?!追憶國醫大師顏德馨
光明日報:醫學中出現一些誤解 - 把身體當成了生命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