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極為難忍的三叉神經痛,此方或有奇效

極為難忍的三叉神經痛,此方或有奇效

小編導讀

三叉神經痛系指嚴格局限於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的陣發性、短暫性劇烈疼痛。聽罹患此症的患者說,發作時如同被電擊,著實難忍。

那麼,從中醫的臟腑經絡角度分析,三叉神經痛的治療切入點是怎麼樣的呢?又可以使用什麼方葯呢?且看老醫吳文鵬五十年行醫心得——

三叉神經痛起病多自三叉神經第二支(上頜支)或第三支(下頜支)開始。由第一支(眼支)起病者甚為罕見。疼痛多是,急驟發生,呈陣發性,電擊樣和火烙樣劇痛,嚴重者可伴有面部多肌肉抽搐,口角牽向一側並有結膜充血、流淚、流涎等癥狀,故又有痛性抽搐之稱。

齒屬腎,上下統屬陽明經,說明齒與腎、手足陽明經脈關係至為密切。《靈樞·經脈》曰:「胃足陽明之脈,起子鼻之交頒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循髮際,至額顱。大腸手陽明之脈,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手足陽明經脈在面部循行部位,似與三叉神經出腦後,在半月神經節凸側處分出三支佈於面部的區域頗相一致。近年研究手足陽明經脈之主穴,如地倉、承泣、頰車、下關、迎香等,皆有三叉神經分支。因此,筆者設想,腎與手足陽明經脈的藏象、經絡病變,是三叉神經痛臨床諸證產生的病理生理依據和基礎。

玉女煎出於《景岳全書》,實為陽明氣火有餘、少陰陰精不足而設。方取白虎湯中石膏、知母二味,清陽明有餘之火;熟地黃滋陰精之不足,麥冬養陰清肺,與熟地黃合伍,取其肺腎相生之意;牛膝導熱下行。此乃辛涼合甘寒法,以求壯水制火之作用。

臨床應用之時尚嫌藥力不足,故筆者常增人玄參,以取滋陰降火之功;白芷以散頭面陽明風熱;防風乃風中潤劑,祛風而無傷陰之弊,且可引葯至病處;細辛乃牙痛要葯,入少陰血分;藁本、羌活為治療頭面風痛不可缺少之品;此外,隨症可配芎、三七、延胡索之類。此方有滋陰清火祛風、散瘀止痛之效,陽明有餘之火得平,則病可自愈。

自擬鎮痛活血息風湯:

生石膏(先煎)40克,熟地黃9克,玄參20克,知母15克,麥冬20克,延胡索9克,香白芷9克,防風12克,細辛6克,三七(分沖)15克。

隨症可加川牛膝、荊芥、川芎、藁本等葯。在臨床上,面部三叉神經痛往往被誤診為牙痛,久治不愈,用此方治療收效頗佳。

END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五十年行醫心得》(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吳文鵬編著),《中醫外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陳紅風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謝謝瀏覽點個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試從扶陽著手,趕走斑禿!內含斑禿日常調護注意事項
痔瘡、肛周膿腫、肛裂……這些難以啟齒的困擾,5個名醫經驗方送上!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