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宏亮瞻局|地中海大集結:俄海軍的實戰威懾與悲壯宣言(下)

宏亮瞻局|地中海大集結:俄海軍的實戰威懾與悲壯宣言(下)

原標題:宏亮瞻局|地中海大集結:俄海軍的實戰威懾與悲壯宣言(下)


   海權


總的看來,在目前東地中海美國海軍部署規模有限,且雙方均無直接正面碰撞意願的情況下,俄軍這次海上兵力集結與演習可以被認為是一次具備處理突發海上衝突能力的武力威懾行動。一旦與北約海軍形成武裝對峙,俄海軍至少表明了奪取東地中海區域海權的的決心和能力。至於能不能打贏則是另一回事。「可以一戰」本身就是一種威懾,只有這種威懾有效,才能達到阻止西方強力介入伊德利卜戰役,乃至出現類似利比亞戰爭中班加西戰役突然翻盤的情況的目的。俄國人在1973年曾經採用類似方式成功過,他們當然希望歷史可以重演。

此外,我們應該注意到的是,其實早在1973年之前的近200年里,俄海軍自帝俄時代以來就有在東地中海部署和作戰的傳統,積累了豐富的相關經驗,也很了解該海域的水文條件。從聖彼得堡到莫斯科,對這一地區安全局勢的任何變化都極為敏感,且介入決心較大。如烏沙科夫在1798至1800年著名的海上遠征中長期在東地中海對法軍作戰;1827年謝尼亞文率領的俄國艦隊聯合英法海軍在希臘納瓦里諾灣摧毀土耳其艦隊;以及1973年蘇聯海軍在海上對峙中將美第6艦隊成功逼離「克里特之門」……


從地緣戰略角度看,東地中海既是俄黑海艦隊進入地中海、甚至遠赴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門戶,同時又是俄海上力量威懾、影響蘇伊士運河與中東局勢的最佳集結點。此外,由西方管控、對歐洲能源安全至關重要的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石油管線的終點就在東地中海沿岸的土耳其港口城市傑伊漢。俄海軍在東地中海的存在將能直接影響該能源線路的效用。我們還不應忽視的是,東地中海周邊有多個與俄羅斯保持傳統友好關係的東正教國家和伊斯蘭國家,如希臘、保加利亞、塞普勒斯、埃及、敘利亞等,自18世紀以來的俄國歷屆政府一直很樂於通過「炮艦外交」來維持對上述國家的影響力。


在地理上,東地中海與地中海的中西部海域相比,其地形更為複雜,類似西西里、撒丁、科西嘉這樣的大島不多,但如塞普勒斯、克里特、科孚、羅德島等中小型島嶼及群島星羅棋布,再加上周邊海岸線輪廓形成的多峽灣地形,讓北部的愛琴海和南部的黎凡特西部海域成為兩個相對獨立封閉,且各自內部又被島群進一步撕裂的複雜海域。其中克里特島既是整個東地中海與西部開闊海域之間的屏障,同時又分割了東地中海內部的南北兩大海域,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克里特之門」。

克里特島位於東地中海的中心位置,北扼黑海經愛琴海通向外界的通道,東南方向則是敘利亞與蘇伊士運河


這樣的地理特徵並不是大型航母編隊最理想的作戰場地,倒是相對更適合主要依靠反艦導彈密集攻擊的俄軍艦隊。塔爾圖斯港和拉塔基亞空軍基地所處的位置也非常重要,它們位於該海域外線但又相距「克里特之門」不遠,再加上敘利亞地面戰場上的一邊倒形勢,這些因素均有利於保障俄海軍在必要時爭奪區域海權的行動。


海軍


如果站在俄海軍的角度,除了配合莫斯科高層的地緣戰略棋局外,其近期的一系列行動還很可能有另一層涵義。我們可以看到,就在地中海演習如火如荼展開之時,在地球另一端,唯一沒有參加地中海大集結的太平洋艦隊也沒閑著。


從8月中旬開始,同樣號稱「冷戰後規模最大」的俄軍「東方-2018」戰略演習因中國軍隊首次較大規模參演而備受全球矚目。作為「東方-2018」的一部分。太平洋艦隊的20艘艦艇和岸艦導彈力量從8月28日開始在鄂霍次克海進行了多輪反艦導彈射擊演練。

對於被西方甚至中國軍迷們冷嘲熱諷了多年的俄羅斯海軍來說,對於自從冷戰後就沒有一艘新型重型水面艦艇下水的俄羅斯海軍來說,地中海和鄂霍次克海似乎有所呼應的演習無疑是一次果敢、甚至多少有些悲壯的宣示:儘管獨立近30年來幾乎沒有再補充大型水面艦艇,但在這個藍色星球的兩端,能同時調集四個戰略級艦隊的近50艘艦艇高調亮相,且其中一端還遠離本土深入戰區——除了美國外,目前世界上擁有這種能力的國家還有第三個嗎?


的確,儘管近年來下水了少量高性能核潛艇(如北德文斯克級和北風之神級)和2000至4000噸級的新銳中輕型水面艦(如22350與20380型護衛艦),但俄海軍一直期待的大型航母、兩棲攻擊艦和新型萬噸級大驅卻一直因預算不足、外界制裁和造艦能力萎縮等問題的制約而無法落實,對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基洛夫級和光榮級巡洋艦、現代級和無畏級驅逐艦,以及「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等蘇聯末期遠洋主戰艦艇的改裝升級工作要麼雷聲大雨點小,要麼拖拖拉拉很多年無法完工。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與美軍目前的主力遠洋作戰艦艇相比,單論平台本身,俄軍目前接收自蘇聯的同類艦艇其實並不算落後。美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首艦1983年服役,蘇軍的基洛夫級巡洋艦首艦1980年底服役,光榮級首艦1982年底服役;美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雖然首艦1991年才服役,但其平台原型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首艦早在1975年就服役了,蘇聯海軍同級別的現代級和無畏級驅逐艦首艦的服役時間都是1980年。雙方主戰艦艇的平台結構和設計基本為同一時代的產品,除基洛夫級外的其他艦型噸位也很相近。


但為什麼沒有人嘲笑美軍艦艇老舊?卻反而成為各國爭相追逐學習的先進楷模?根本原因只有一個——蘇聯解體了。原本計劃大批量建造的重型遠洋艦艇中的絕大部分在俄羅斯時代被停建,最終只完成了基洛夫級4艘、光榮級3艘、現代級17艘、無畏級12艘。它們的對手呢?提康德羅加級完工27艘、伯克級已完工62艘且還在續建、斯普魯恩斯級31艘。巨大的數量差距背後,是美國海軍在漫長的建造期內不斷對同級別後續批次艦艇設計、技術、性能、武備等全方位的優化升級。


反觀俄海軍,由於原定的後續升級型號的建造無法按計劃執行,導致本來平台升級潛力還很大的各型主戰艦艇並沒有獲得如美軍同級艦那樣的新生命。早期建造的艦艇因缺乏資金維護不當過早退役,儘管美軍也將部分早期建造的同類艦除役,可後續源源不斷的同級新艦完全可以彌補退役艦空缺,而俄海軍則是退一艘少一艘,沒退役的也因升級不利與美軍同類艦的差距越拉越大。

即使是作為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的低配版,光榮級巡洋艦也已是目前這支俄海軍的絕對主力。圖為擔任俄太平洋艦隊旗艦的「瓦良格」號光榮級巡洋艦,其曾於2009年率隊赴華參加慶祝中國海軍成立60周年的海上閱兵活動,並擔任外軍編隊領艦。


尊嚴


隨著舊艦陸續老化退役,在沒有新艦接替的情況下,俄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顯然已經受到致命削弱。我們從2018年與2016年的兩次地中海集結中其實就能直觀的看到這一點。儘管媒體一再渲染2018年的所謂「冷戰後最大規模集結」,實際上2016年底進入地中海的那支編隊實力要強大的多。後者包括1艘7萬噸級的「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一艘2萬多噸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2艘無畏級驅逐艦、1艘克里瓦克級護衛艦,以及2艘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共7艘遠洋戰艦;而2018年的這支編隊不僅只有6艘遠洋戰艦,且總噸位和單艦作戰能力也明顯「輕」了一個檔次。

1696年10月20日,俄羅斯在彼得大帝的強力推動下通過了第一個建設正規海軍的法案——這一天也被認為是俄羅斯海軍誕生日。在此後300多年時間裡,如果說上世紀70年代後期至冷戰結束前是這支海軍的巔峰,那麼今天的俄羅斯海軍毫無疑問處於衰落之中,且仍未見谷底。蘇聯海軍曾經在1975年的「海洋-75」全球海上戰略演習中同時在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操演,無論巴倫支海還是好望角都能看到紅海軍的五星鐮刀鎚子旗。這曾經令西方膽寒的一幕恐怕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都不可能再重現了。


但至少在今天,在2018年的8月底9月初,聖安德烈旗仍然在遠離國土的地中海艱難地守護著的俄羅斯海軍的尊嚴。這支蹣跚的艦隊仍然擁有貌似破舊實則極具威力的重型水面艦與核潛艇、經過數十年研究演練的導彈時代海戰戰術,特別是從來都不缺乏的勇氣。


(「宏亮瞻局」繫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特約副研究員王宏亮為澎湃防務開設的個人專欄,力求在兼顧分析的深度和厚度的同時,在前瞻性、敏銳度上更上一層樓,每周一期,不見不散)


宏亮瞻局地中海大集結:俄海軍的實戰威懾與悲壯宣言(上)


作者: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王宏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精神分裂症,一旦發作,終生不愈?
世界盃8強歸位:巴西迎戰比利時,這竟是最沒懸念的一場較量?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