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上個世紀的青年都在玩什麼?

上個世紀的青年都在玩什麼?








最近

我常常思考一個問題:每天上班、吃飯、下班、吃飯,做著相同而重複的事情,周而復始。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很無聊呢?人生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我是這麼認為的:耳機突然隨機到一首好聽的歌,下班之後忙裡偷閒去看了最新上映的電影,甚至在洗澡之前刷到了一個特別好笑的視頻,對我來說這樣的片段就是美好的。






雖然聽歌、看電影、看小說並不能讓我們對這個世界做出任何改變,但是普通人的生活就是這樣的,這些有意思的流行文化就是許多普通人精神上的碳水化合

物。


不過,如果我們回首歷史就會發現,對於我們如此重要的青年文化和流行文化,出現不過短短几十年。







青年文化也好,流行文化也好,其實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間還並不長,這主要是時代原因,梵高的畫在現在成為無價之寶,但是他在世的時候卻是貧困潦倒,很少有人能欣賞他


1880年,27歲的梵高孤身來到奎姆,開始走上畫家的道路。他開始學習透視學和解剖學,臨摹大師米勒的作品,前途一片光明。





△ 

梵高的自畫像




不過當時的梵高並沒有什麼賺錢的能力,只能靠弟弟資助他進行創作。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是反映民生疾苦,比如哭泣的女人或者礦工的悲慘生活,後來受日本浮世繪和法國藝術運動的影響才創作出《向日葵》這樣的傳世名作。


1890年,同樣受富孀梅克夫人資助的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寫下經典作品《黑桃皇后》,表現的主題也是幸福的理想被殘酷的現實所粉碎的現狀,但是看他演出的人卻幾乎只有權貴。






可見,在生產力不發達,生活不安定的19世紀80年代,我們現在唾手可得的青年文化可能只存在於酒館和妓院里的低吟淺唱,就連像交響樂、藝術品這樣的文化也是極其脆弱,不具有市場價值,主要面向貴族階級,無法向下滲透


二戰在1945年結束,世界上的流行文化開始井噴,年輕人們第一次大規模的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歸宿。



4年之後,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前往紐約,為他在視覺藝術上的巨大成就埋下伏筆。





△ 

安迪·沃霍爾的版畫




5年之後庫布里克拍出了人生中第一個短片《拳賽之日》,走上成為導演大師,影響整個電影產業的道路。





△ 

1946年庫布里克的自拍照




9年之後,貓王憑藉一首《That"s All Right》驚艷出道,顛覆了整個美國樂壇,成為迷倒全世界的偶像。







15年後,披頭士在利物浦正式成立,他們的音樂幾乎成為全世界搖滾樂的啟蒙作品。







19年後,邁克爾·傑克遜初次登上演藝舞台,關於他相信我已經不用再多說了......





△ 

流行音樂和競技體育,永遠是人們的最愛




隨著戰爭的結束,解決了溫飽問題的年輕人們終於有了施展自己天賦的空間,電影、音樂、文學和藝術開始成為每個工人或者學生閑暇時間的消遣物,每種青年文化都在搶奪著屬於自己的麥克

風。


不過由於那個年代的信息交流還不夠順暢,所以人們喜歡的偶像相對單一,可能全班20個同學,19個都是貓

王的歌迷。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青年流行文化逐漸從無到有,從貧瘠到興盛,也從單一走向了多元。


2018年的中國,你可以愛《一塊紅布》、也可以愛《南山南》,你可以愛《路邊野餐》,也可以愛《復仇者聯盟》,你可以愛張豐毅也可以愛蔡徐坤,並且輕鬆的在微博上、貼吧里找到自己的同好。





△ 

現在群魔亂舞的百度貼吧,幾年前其實真的是青年文化的聚集地、烏托邦




每個貼吧,每個論壇甚至每個微博上的tag,就像1880年那些隱匿在歐洲的地下酒館一樣。而現在的我們可以大搖大擺的走進數萬家酒館裡的一家,如果喝到了一杯特別香醇的酒,還可以詔告天下,向所有朋友安利,甚至自己成為釀酒師,引領一種文化和

潮流。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酒館,我們才不會在在重複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







流行文化的確很酷,但如果縱觀流行文化興起的這幾十年就會發現,每種流行文化在剛剛興起的時候都曾有過不被認同,甚至被打壓的

經歷。


因為流行文化的本質是為了快樂,在剛誕生的時候,很難有實際的生產力,但

快樂這個事情其實非常主觀:你想獲

得的快樂,並非所有人都懂,你想創造一種文化潮流,更需要超乎常人的天賦和勇氣。


就比如現在特別流行的克蘇魯文學創始人洛夫克拉夫特,每天在8平米的小黑屋裡寫恐怖文學,當時的他就認定這種以大怪物為背景的文學體系是最酷的。







可惜他的處女作《克蘇魯的召喚》只能給他帶來非常微薄的稿費,大家也都覺得他怪胎,病態,46歲就鬱鬱寡歡的去世了。洛夫克拉夫特也許不會想到,幾十年後的英國,恐怖小說成了佔領報攤半壁江山的全民文學,底層群眾人人都

愛看。


他更加想不到的是,在2018年的今天,會有這麼多年輕人成為他的擁躉,還引領了一批諸如《潘神的迷宮》、《怪奇物語》、《水形物語》這樣的經典克蘇魯電影出現。





《怪奇物語》之所以能風靡全球,一方面是小演員們精湛的演技,一方面就是因為那種神秘恐怖的克蘇魯世界觀




不過其實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英國,這種被稱為廉價恐怖小說的玩意也是被上層社會嫌棄的玩意,甚至被稱為「廉價毒藥」、「Pulp」,但是這堆垃圾里卻誕生了無數經典影視劇的前身,比如斯蒂芬·埃德溫·金的小說《閃靈》。





△ 

當年的廉價恐怖報刊原本,


現在還有人留著,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這種文學就像80年代日本被人詬病的輕文學以及現在中國的網路文學,也許50年後再回頭看,也會留下許多經典。不信你再去看看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不是也覺得和藹可親了


90年代的朋克和搖滾也是如此,在當時的中國玩搖滾,封建點的家庭是絕對不同意的,什麼雞冠頭,皮夾克,那妥妥的是二流子的裝扮,但這還是攔不住像崔健這樣的少年投入搖滾樂的懷抱。





△ 

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年4月出版的《新英漢詞典》第97頁刊登了詞條「Beatles」,那是披頭士第一次登上了中國內地的嚴肅出版物




現如今,中國的音樂節三天一大開,五天一小開,成了比吃飯喝水還稀鬆平常的事情。


流行文化之所以流行,就是因為無論在哪個時代,永遠都有一群和別人想法不大一樣的青年在不斷探索,尋找自己的快樂和自由,頂著壓力和辱罵,最後得到了認可。


我們熱愛的文化,就是會給我們帶來快樂的文化,只要不影響別人,那就無關對錯。


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審美觀念的改變,有的人開始喜歡小鮮肉,有的人喜歡二次元,有的人愛窩家裡玩遊戲,也有的人喜歡聽音樂節蹦迪,並且願意為了這些愛好消費,這無可厚非。







你也沒有必要在那些自己不喜歡的小鮮肉評論下憤世嫉俗;在別人付費玩遊戲的時候冷嘲熱諷;在別人看日漫的時候無腦愛國,因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喜歡的文化也是這麼過來的。







搞懂了這些,我們就會發現,這個選擇多元的時代,真的是太寶貴了。這就像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代,每個群體都喜歡讓自己的文化變得更火,更主流,相互競爭,搶奪主流的話語權。


並且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的興盛,社會對青年文化的接受度應該越來越高,有力量內核,有吸引力的文化自會興盛,無聊的文化自然會被社會淘汰掉,無人問津。


更何況,在這個時代,我們想要走出去,探索、接觸世界的衍生物,還有人為你的行動助力。比如《侶行》的那對夫婦,花了一億環遊世界,拍了很多好看的節目,做了很多常人不敢做的事,這需要極大的勇氣,但和贊助也是離不開的。





△ 

圖片來自微博@我們的侶行OnTheRoad




在二戰結束之後,傑克·凱魯亞克曾經通過旅遊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尋找靈感,拎上啤酒,寫出了影響一代青年的作品《在路上》。





△ 

傑克·凱魯亞克的旅行路線圖




而你也可以打開一瓶

樂堡啤酒

,把自己心中的朦朧金句發到社交平台上;約上幾個朋友,把相機里的膠捲給狠狠用光;亦或是把剛剛哼唱的小調給錄下來,配上符合自己心情的歌詞,放給身邊所有人聽,甚至登上更大的舞台,把自己的熱愛唱給你的歌迷聽。


至於為什麼推薦

樂堡啤酒

呢?首先

樂堡啤酒

有獨特的拉環設計,可以使你在急需靈感的時候不會被一個開瓶器給難倒;其次

樂堡啤酒

自始至終都熱愛音樂、支持音樂創作,在無數音樂節上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







試問,如果你在音樂節上看到心儀的女生,怎能不立刻拉開一瓶

樂堡啤酒

給她喝呢?


最難能可貴的是,早在1880年,樂堡啤酒在丹麥創建了自己的品牌,並且和全世界的青年文化共同成長:就像安迪·沃霍爾的版畫一樣,既有經典血統,又不失潮流細胞。


而有著精良釀酒工藝的樂堡啤酒也不斷革新,讓全世界年輕人一口樂堡就對味,成為聚會、派對和音樂節的潮流飲品。








 

在接下來的這部短片里,你可以看到黃子韜坐上時光機器,和樂堡一起從1880年開始,品味貫穿時代的青年文化和支撐著樂堡啤酒成功始終的文化和力量,你會發現,我們所熱愛的青年文化,就隨著那一次次碰杯,和啤酒花飛舞間慢慢成為世界的主流......






△ 

「樂堡啤酒×黃子韜」首支視覺大片




如果你還覺得不過癮,不妨點擊

閱讀原文」


樂堡拉開,快樂就現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博士 的精彩文章:

我們在自如合租時,美國人已經住進末日地堡了

TAG:X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