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他們有一個夢想,顛覆中國的黃土地。

他們有一個夢想,顛覆中國的黃土地。

在億萬農民進城淘金,人們擔憂「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之時,偏偏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逆流而動,從大城市回到了農村種地。


 


他們計劃要用大腦和知識武裝農業,用互聯網和科技帶領農業,他們想顛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模式。這群人中有海歸青年、IT技術人才、傳媒精英、退伍軍人,更甚至剛畢業的90後。與其說他們回家種地,不如說他們是新農人。




今年天貓生鮮在「全球收穫季」邀請到了10大新農人,他們來到了台前,講述自己和黃土地的故事。


 





王妍:脫掉高跟鞋,為父親投身農業



農產品:唐貴妃梨、櫻桃十二釵、玖紅蘋果






我是「迫不得已」做農業,我的初心,是一份孝心。



 


在2012年前,我有著自己的傳媒公司,過著大多數人歆羨的都市白領生活,當生活朝著既定軌道前進的時候,父親的退休打亂了我的節奏。

 


我的父親,是一名老農學家,跟田間地頭有著一生羈絆。他退休後身體大不如前,但卻仍放不下他所熱愛的事業和土地。所以我做了一個決定,我要放棄原來光鮮亮麗的一切,脫掉高跟鞋,轉行當農民。


 


從彩雲之上的傳媒行業到充滿泥巴糞土的農業,這回我直接從天上掉到了地下,而且臉是朝下的。


 

選址「試驗田」、提出三個五年計劃、改變當地傳統經營意識……我與父親一起克服重重困難,建立起一套獨特的「互聯網+現代農業」的栽培和管理系統,凝聚全國20多名農業領域的專家的「最強大腦「,並且成立了山東省首家生態農業院士工作站,成功研發了唐貴妃梨、櫻桃十二釵、紅心蘋果等12種「超級水果」。


 


現在的我已經非常熱愛「新農人」這個身份,而且我們正在做的,不僅是培育優質的農產品,更是用現代農業來「製造」新農人——讓周邊的農民成為科學管理的「農場主」,並讓他們再去輻射到每一個村莊,進而逐步影響改變延續千年的農耕文化。



蘇志宏:越長大越「不安分」


農產品:文旦柚、芒果







敢於放棄是我從三伯身上學到的。



 


三伯和我父親都不是很安分的人,在80年代末中國湧起留學潮的時候,他們兩個就辭掉工作去日本留學,後來竟在日本開超市、賣白菜。對我影響最深的一件事情是在他們蔬菜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三伯卻用1200萬元買了台滅菌保鮮的設備,立志要把家鄉的荔枝,賣到日本。


 


90年代的1200萬是什麼概念,放到現在也是能買北京二環內一套房的。這台設備讓我從一個「富二代」變成「窮二代」。但誰料正是這次豪賭,三伯憑藉獨一無二的保鮮技術,僅用了10年便成了獨佔日本市場的「荔枝先生」。


 


而我則從一個懵懂的小屁孩,成了正正經經的農二代。


 


受三伯的影響,不安分的我停了學,一股腦地鑽進了農業中。每天和果農同吃同睡,一起耕田、播種、澆灌、採收。榴槤果園基地出產的榴槤,一路新鮮運送至我們位於泰國北柳的水果工廠,經過熟度確認、清洗稱重、剝皮去核、氮氣凍結後,裝箱出貨,發往中國。


 


父輩們把水果賣到了全球20多個國家,現在輪到我從五大洲把甜蜜帶回中國。



楊興忠:IT直男打造網紅百香果


農產品:百香果







我來自廣西農村,曾是一名在IT業打拚的「杭漂」。



 


百香果,現在大家熟知的網紅水果,但在幾年前,這種水果差點就絕跡了。


 


早幾年大家很少人知道百香果,每年回家同事們最期待的就是我從來家來回來的這個酸甜可口的果子。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更何況是在北流這個偏遠的地方,交通不便,沒有銷量,只能賤賣,8毛錢一斤,根本無法糊口一家人。慢慢的很多果農都砍掉了百香果。


 


我的小時候都是百香果的記憶,而現在這個伴隨我長大的果子卻要瀕臨滅絕。我考慮很久,最後還是辭去工作,回老家種百香果。


 


回村種百香果卻發現村裡百香果病害問題很嚴重,次果大量出現,農民根本不知道如何管理,也沒人想過開網店拓展銷路。


 


我開始從源頭改良種植技術,提升百香果的品質和口感,由於有互聯網IT的工作經歷,我將銷售渠道放到了線上,並在天貓開了一家旗艦店。2015年後百香果越來越受大家所喜歡,甚至有非常多網紅達人推薦百香果,北流的百香果身價暴漲,成為水果界當之無愧的網紅。後來慢慢帶著當地村民一起將百香果走到線上銷售,現在吸引了很多年輕人返鄉跟著我一起種百香果。





胡冰銘:不去格子間,去田間


農產品:天目山小香薯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七品芝麻官》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跟大部分同學一樣,去過大城市,也做過一夜暴富的美夢,可惜現實很骨感,大城市容得下肉身,卻容不下靈魂。恰逢爸媽抱怨家裡三十畝小香薯銷路不好,我便決定回鄉種番薯去。


 


普通農村家裡培養一個大學生不容易,我卻回家當農民,一時惹來各種流言蜚語。


 


而我並沒有把流言放心裡,默默地琢磨如何開拓小香薯的市場。村裡的老年民靠著集市散賣和小販收購掙著不夠糊口的錢,賣多賣少全憑運氣。


 


作為一名國貿專業畢業的90後,我大膽地在村裡發展了電子商務,不僅賣自己家地小香薯和其他農產品,還聯合村民成立了合作社,幫助更多本地農產品走進消費市場。慢慢的我的基地面積擴大到100多畝,種植過程中,何時施肥、何時除草,都統一進行,形成標準化的生產道路


 


如今,曾經背後說我「大學白讀」的人,都一個勁兒地誇有知識就是不一樣。


 


但是,我的規劃不止於此。我想在海南開發小香薯種植技術,這樣就可以保證消費者全年都能吃到小香薯了,村民們也不用再看天吃飯了。


 



 



新農人為了創業理想和產業夢想而來,創新是他們的秉性,這種創新精神也讓他們在諸多領域創下里程碑。天貓生鮮·全球收穫盛典上,獲得農人之光的還有:第一個把中國柚子賣到歐洲的庄展中,第一個實現冰下養蟹的孫秀玲,第一個做大閘蟹電商的顧敏傑,第一個辦起農民培訓學校的卜凡,讓北京油雞重煥生機的仁海義,第一個為新疆農民成立合作社的劉敬文。


 


正如劉敬文所說:「我們需要把我們在世界上所收穫的露水,反哺如今乾涸的鄉村。」他們可能由於不同的原因選擇了農業道路,但卻有著共同的情懷,和共同的一個標籤——新農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熱門生活館 的精彩文章:

美,是一種會傳染的習慣
她做的不是蛋糕,而是藝術品

TAG:環球熱門生活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