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外國人的攻城神器,傳到中國竟無用武之地,原因難以想到!

外國人的攻城神器,傳到中國竟無用武之地,原因難以想到!

在古代,只有攻城略地,才能開疆拓土。所以如何能最快的攻佔敵人的城池,是當時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因此各種「攻城神器」應運而生,其中有一個神器是國外的「舶來品」,被傳到中國之後,本以為會像外國那樣所向披靡,攻無不克,但是結果卻很悲哀,在中國竟無用武之地,那到底是這東西沒用,還是咱們中國人不會用呢?今天就讓小編來給您揭秘!

這款「攻城神器」就是攻城錘,在中國也叫撞車,想必很多讀者在影視劇中都有看到過,但小編想說的是,這東西在實際戰爭中是不會用的,你又被電視給騙了!為什麼不會用呢?且聽小編接著給您說。攻城錘,據記載是古埃及人發明的,他們的靈感來自於公羊打架的羊角,於是就有了攻城錘的雛形,後來經過數百年不斷的改造,才有了今天在電視劇中看到的樣子:主體是一架木車,中間用繩索懸掛一根圓木,直徑在60-100厘米左右,並且一頭包有鐵皮或者鐵釘包裹。

在古埃及時期,人們靠著這個攻城神器,攻破了無數的城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後來就傳到中國,具體是誰傳入的,由於年代久遠,史料缺失,已經不得而知。但是它在中國是沒有用武之地的,因為它「不符合國情」!在古埃及時期,由於生產技術不發達,所建造的城牆大都是土牆,而且還是單一城牆,莫說用攻城錘了,就是連日下幾場大暴雨,士兵都要出來加固城牆,所以當時國外的城牆很脆弱,經不起這攻城錘的幾下撞擊就倒了。

攻城錘傳入中國,為什麼說它「不符合國情」呢?首先你要知道我們老祖宗的智慧是無窮的,對於打仗可以用「猴精」來形容,所以在中國古代是不會像外國人那樣修城牆,建防禦工事。中國的典型防禦城牆是瓮城,在城門外或者城門內,修建半圓形或方形的護門小城,高度也與大城相同,與主城牆連為一體,而且與所要保護的城門不在同一直線上,這樣的布局攻城錘就是成精了也沒辦法,因為它體積龐大,根本進不去瓮城的城門,根本無法對主城的城門,產生威脅。所以說它傳入中國之後毫無用武之地。

更何況,中國城牆一般都有護城河,這撞車也根本接近不了城牆,只能是軍隊的累贅!而古代人喜歡鑽研各種攻城破敵之道,所以偉大的魯班祖師爺發明了三個「符合國情」的攻城神器。第一個就是用於觀察和瞭望敵軍城牆內軍情的巢車。第二個是用於填埋城牆戰壕和護城河的填壕車。第三個是雲梯,也常見於影視劇中,想必讀者們都看過。這個三個攻城神器,在有記載的戰爭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電視上的攻城,之所以會出現攻城錘,一是為了體現出當時士兵的英雄無畏,二來用攻城錘攻城,具有很高的可觀賞性。

現在讀者們該明白了吧,不符合國情的「舶來品」,即便是再好,也是沒有用武之地的。所以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什麼事情也都要結合實際情況,切不能盲目的「複製粘貼」別人的成功,要不然你連失敗了都不知道為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清朝最節儉的皇帝是道光,最節儉大臣竟是他,他還有個綽號叫掘墓人!
武則天的鳳袍絕非一般,說出來很多人都不信,竟是這個樣子!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