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又一個孩子自殺了:死亡遊戲,可能就在你孩子的手機里

又一個孩子自殺了:死亡遊戲,可能就在你孩子的手機里

心理技能提供者

育兒/婚姻/職場




來源:心理嚴選(satirxinli)



作者:凰兮(心理嚴選主創團成員)




嚴選菌說:




曾經看過一部靈異小說(俗稱鬼故事),其中主角遇到一個事件。




當事人因為加入了一個「死亡遊戲」,不得不按照對方的要求,完成所謂的「惡作劇任務」,比如推倒老人、剪斷電線、火殺人等等。



一開始,當事人覺得很有趣,到了後來,完成的任務越多,難度越大,底線不停地掉,這人才感到後悔。




然而,後悔已經沒用了,如果不去完成「任務」,就會被「鬼」殺死。




當時,我以為只是作者腦洞太大。




直至了解到現實中的一些案件後,才明白為什麼大家都說「藝術源於生活」。




原來,這個世上真的存在「死亡遊戲」,而且就

藏在我們孩子身邊,在TA的手機里!


01




死亡遊戲:那些壞人正在引誘孩子自殺





上個月2號,據阿根廷媒體報道,有一名12歲女孩自殺了,原因與一款叫做「Momo」的「遊戲」有關。




據調查,「Momo」通過黑客攻擊,獲取到他人隱私,以此脅迫對方參與挑戰,要求打電話給一個陌生號碼,然後就會有一隻可怕的鳥人跳出來,跟你聊天。




這隻特別恐怖的鳥人取自一名日本藝術家的作品。




這種聊天可不是好事,Momo先是通過血腥恐怖的圖片或視頻引起恐慌,然後會泄漏一些你的個人信息,以此威脅你去自殺。







藉助WhatsApp,Momo迅速擴散到全球,

如今在中國一些社交聊天工具也能發現其蹤跡,值得我們警惕。







前不久的「藍鯨遊戲」,鬧出的動靜更大。




成都12歲女孩小雅正因深陷「藍鯨遊戲」,倉皇不可終日

。原本活潑的孩子,變得內向,不敢一個人睡覺。







「藍鯨遊戲」誕生於俄羅斯,至今已經造成

上百例相關的

青少年自殺事件

並且在去年入侵到中國的社交網路。







截至目前,英國、阿根廷、墨西哥、中國等都發現類似案例。




父母離異的小姚,正是這款「遊戲」的受害者之一。







小姚

從聽一些壓抑的音樂開始,到在自己身上刻字……




在完成一系列的任務後,他漸漸失去了對生活的興趣,決定去做終極任務——

自殺







幸好,警方接報後介入,才制止了他自殺的行為。




所謂「藍鯨遊戲」,其實就是由反社會人格障礙者設置的一套規則,是一種在網上誘導、操縱參與者自殘甚至自殺的惡劣行徑!




在加入相關的群組後,就會有管理員出來對「玩家」下命令,要求每天完成1個任務,直到要求「玩家」自殺。







那些任務,可不是什麼好玩的:





每天凌晨4點20分起床




看一整天的恐怖片;




在胳膊上用到刻出鯨魚的圖案;




……




結束自己的生命。




「死亡遊戲」是想進就能進,但不是想退就能退。







管理員會有意識地收集「玩家」的真實信息,如家庭住址、裸照等等隱私。若有「玩家」想要退出,

就會被威脅,他們會對現實中的親朋好友下手。







死亡遊戲的「玩家」,就像是鬼故事中,被冤鬼纏身的當事人,日日夜夜遭到身心雙重打擊。





02




為什麼遊戲進入者很難掙脫?




設計「藍鯨遊戲」的人,其實是一名驅逐出大學的心理學專業學生,他將自己的學識用在了不恰當的地方,詮釋了有才無德的危險性:




其一,要求在凌晨4:20起床,是因為這個點,人的精神最為脆弱。




此時,起床看恐怖電影,本質上是在進一步摧毀「玩家」的心理防線,加深這一份脆弱。




其二,「任務」從易到難,難度逐步加深,其實逐步破壞「玩家」的抵觸心理。




《為什麼要自殺》的作者托馬斯·喬伊納說:

「任何使人們習慣疼痛、受傷或者死亡的經驗,都有可能使他們越來越無所畏懼。




就像是走樓梯,「玩家」第一天割了自己一刀覺得無所謂,第二天割了兩刀有昨天的鋪墊也覺得沒什麼,到了最後,底線不停地降低,走向死亡,就不足為奇。




其三,管理員的設置,實際上與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主持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無異。




著名的「路西法效應」告訴我們,一個好人,在特定的環境下,擔任特定的角色,TA會不知不覺地做出平時難以置信之事,漸漸變成一個魔鬼。




「藍鯨遊戲」的管理員未必就是個惡人,但當TA掌握了命令「玩家」的權力,TA就會努力辦好自己的角色,誘導「玩家」完成一個個自殘任務,直至令其自殺。







尼采說:「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不需要自殺的管理員,享受到引人致死的快感後,很容易越陷越深。




而實際上,這些管理員也是被「遊戲」控制的可憐蟲。





03




他們都是一些什麼人?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男主角漢尼拔看上去學識淵博、風度翩翩。




事實上,他卻是個「食人魔」,能夠快准狠地切開人體。




這個形象,成了許多人心中「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典型。




在心理學上,有一類人被稱為人格障礙者,即指其人的性格特徵、心理、行為模式與正常人有所偏離,在給自己帶來痛苦的同時,還會對社會造成危害。




其中,有一類型叫做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者」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者,突出表現為缺乏道德意識和責任心,其行為具有衝動性、攻擊性,不顧一切後果。




他們不在意自己是否犯罪,乃至被捕也不會後悔,更加不會在乎他們是否給別人造成了痛苦。




據說,「藍鯨遊戲」的設計者在審訊時說過:





「我只是在幫社會清除垃圾」




「他們不過是一些生物垃圾,對社會沒有任何價值,沒有人在乎他們死了會有什麼後果」




「那些小孩,都死得很高興」




這就是典型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者」。




這類人看上去與常人一般,實則心裏面倫理道德嚴重缺失,蔑視他人的生命。




就好像在《新警察故事》吳彥祖飾演的角色,一個出色的高富帥,卻無視社會規則,情緒極不穩定,有著強烈的攻擊性。







有心理學博士認為,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者的數量在人群中佔比4%左右,高達數百萬。




換句話說,在我們身邊,很有可能就藏著一名具有危險性的人物。





04




自殘/自殺的

孩子在想什麼?




除了「藍鯨遊戲」和「Momo」,還有一種「遊戲」被稱作「人體刺繡」。





「人體刺繡」,顧名思義,即用針線將手、軀體、甚至是臉給縫起來,其源於日本某動漫作品裡的角色。




對於這種自殘行為,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卻是覺得很帥很酷,跟風到底,甚至還出了教程。




他們卻不曉得,這種「穿針引線」,不僅會疼會痛,而且還有可能造成細菌或病毒感染,引發如敗血症等嚴重疾病。




為什麼孩子會跟風這種自殘式的「遊戲」?




有心理專家指出,無論是「藍鯨遊戲」還是「人體刺繡」,這類遊戲之所以傳播開來,主要還是由於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俄第六兒童醫院副院長說:

「從心理學上說,青春期兒童容易對成年人產生逆反心理,並可能嘗試用極端方式證明自己的獨立性。」




人都渴望被關注,如果這個人沒有被看見、被尊重,心理上就會產生不良情緒。




當孩子遭受到挫折時,覺得自己無法融入家庭和社會,往往就會採用極端的方式,來證明自己,體現自己的特殊,尋求他人的關注和讚美。




自殘和自殺,就是其中最為極端的手段。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研究所,曾經公布數據,每5個中學生中,就有1人考慮過自殺,和上世紀相比,青少年自殺率提高了60%。




俄羅斯總統兒童權利全權代表針對「青少年自殺」之事說過:

「這是國家的悲劇,如果再不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將失去整整一代人。」




我們不能總在孩子自殺的悲劇發生後,才去尋找TA選擇自殺的原因。





05




預防:孩子需要被看見




美劇《十三個原因》(又名《漢娜的遺言》)由同名小說改編,漢娜自殺後,她的父母既傷心又痛苦,卻不曉得她為什麼要自殺。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他們都沒有找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最後,還是靠著漢娜事先錄好的錄音帶,他們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原來自己默默地承受著那麼多的心理創傷:被強暴;被背叛而感到孤單;被同學造謠是個easygirl……




很多時候,孩子的心理問題,都是在他們用極端的方式呈現出來後,大人才有所察覺。




如果作為父母的我們,能夠走進孩子的心裡,察覺他們的需求,或許他們就不會採用那麼極端的方式了吧。




所以,首先,我們需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學會先傾聽,後表達。


父母和孩子間的矛盾,大多在於父母把孩子當孩子,而孩子把自己當大人。





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自己的夢想和規劃,或許並不成熟甚至十分可笑,我們也不要立即否定孩子,而是該給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注意,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時,要像做朋友一樣平等,不要過於看重父母的權威,真正明白孩子的想法後,再給出自己的建議。




當孩子感到自己被關注、被理解、被認可、被支持的時候,才會更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才不會被「遊戲」勾了去了。


其次,父母要做一個善於發現孩子優點的人。


對於孩子而言,父母對他們的認可,比其他的一切都要重要。




「自我價值」,是一個人對自己價值的主觀評價,來自於父母對自己的評價。




從小得到父母很高評價的孩子,心理抗壓能力會很強,他們相信自己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

相反,從小沒有得到父母的鼓勵肯定的孩子,心理營養不足,TA會形成一個對自己極低的評價。




察覺孩子的優點,並對此進行肯定與培養,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我價值。

比如孩子喜歡游泳,那麼就鼓勵支持他們學習,並且在獲得一定成績的時候稱讚他們。


最後,多多陪伴孩子。




孩子會被莫名其妙的事物吸引,缺少玩伴和父母的陪伴正是重要的原因。




如果父母願意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好玩的事情,比如去遊樂園,去旅遊,一起做親子互動遊戲,講故事等等。







正如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所言:

「每個人都希望別人注意到我們的出現,記住我們的名字,傾聽我們的意見,寬宥我們的過失,照顧我們的需求」。




父母們,多陪陪孩子吧!




如果你放棄了這份權利,你就不會知道有什麼有別的東西,正在陪伴著TA。





來源簡介:心理嚴選(satirxinli),嚴格挑選生活中的心理學好文好課(婚姻、親子、職場)。本文作者:凰

,心理嚴選主創團成員,一個愛聽故事的撰稿人。


說說你的感想/故事?


(點右下「寫留言」)



     

 限 時 免 費 下 載      





掃碼關注心理嚴選


回復 

 

48

  即可


(直接發下載鏈接!)




學習更多



1、掃碼回復「

乾貨

」收割

41

育兒

乾貨文


2、掃碼回復「

婚姻

」收割

30

婚姻

好文


3、掃碼回復「

個人成長

」收割

10

心理成長


4、掃碼回復「

167

」收割

167

篇心理嚴選好文



 值得讀推薦 


?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











點完贊,記得留言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嚴選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身邊有個擅長指責的人,你只需要這麼做…
人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TAG:心理嚴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