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經緯中國牛立雄:一個「保守型」投資人的堅持與越界

經緯中國牛立雄:一個「保守型」投資人的堅持與越界

文    | 劉旌

編輯 | 洪鵠

一個保守型投資人,是否只能擁有一份相對平庸的成績?

經緯中國投資董事牛立雄的故事證明,這是一個長久以來的謬斷。

因為相繼捕獲了猿輔導、VIPKID、考蟲等明星項目,牛立雄已然成為教育領域最炙手可熱的投資人之一。甚至有同行將他視為「標杆」:和他判斷相左的同行以至於會面臨這樣的自我拷問:「是我看錯了,還是牛立雄看錯了?」

牛立雄自謂的「保守」,並非是一種自謙。在他投資的項目中,鮮少出現「見一面就簽下TS」的戲劇化情形,更多的場景是,牛立雄至少會短時間內見創始人三四次,有的項目甚至要多次驗證公司的數據模型後,才最終做出投資決斷。在他投資的首個教育項目——猿輔導之前,他更是花了近一年時間去研究教育行業。

牛立雄並非是猶豫不決,他需要短時間內的密集見面去理解這家公司和創業者,這都將是他「獨立思考和判斷」的依據。事實證明,他的「保守」成為了他的護身符——在過去7年里,牛立雄出手的十多家教育公司,就誕生了兩家獨角獸以及一家准獨角獸公司(考蟲)。

但如今,牛立雄告訴36氪,他更希望在投資上尋求一些自我突破,突破那個慣於保守的、總想尋找「另一個牛立雄」的自己。


兩年蟄伏,一次命中

2011年9月,牛立雄以「資深分析師」的身份加入經緯中國。

此前,因為相繼發表「阿里雅虎股權暗戰」「曹國偉減持新浪」等一系列影響力頗大的報道,時任網易科技副主編的牛立雄已在財經科技媒體圈頗具名望。

牛立雄轉型之初的經歷顯得有些波折——在入職近兩年時,他仍「一個案子都沒有投」。

其間,牛立雄不可謂不努力。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幾乎過著「除了睡覺吃飯就是工作」的日子,跟隨著資深同事看遍了出行、內容、O2O等市面上所有的領域,但他始終自覺在投資上「沒有真正找到感覺」。

入職前,張穎曾向他承諾,他有三年的「學習期」,這中間甚至可以不投項目。眼看著「三年之限」越來越逼近,牛立雄十分焦慮。事實上,這段時間裡,牛立雄也曾看過幾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是可以投的」項目,但他均放棄了。

這是他從做投資第一天就立下的信條:如果達不到內心的閾值,堅決不「放水」。

直到他遇到猿輔導(原名猿題庫)。

這家公司與他頗有淵源,其創始成員李勇、李鑫、帥科、郭常振等均出自網易,「都是很熟的老同事」。即便有這層關係在,即便這是一個典型的「明星創業團隊」,牛立雄還是足足研究了猿輔導一年之久。

李鑫記得,2012年下半年開始,牛立雄幾乎每周都會與他們碰一面,一開始也沒抱著要投資的心態,更多是想了解一下教育行業,後來越聊越深,甚至要了他的賬號來研究猿輔導的後台數據,「提出的已經是一些很細節的問題了,比如學生分布時間、做題量、做題行為等,一般投資人就問問DAU等幾個通用數據就了事了。」

牛立雄在網易的老同事李好宇告訴36氪,在牛立雄決定投資猿輔導前夕,他自己正創辦教育領域的垂直媒體多知網,曾有一段時間牛立雄隔三差五就來找他,主題無一不是「教育行業」種種。言及猿輔導這個項目,牛立雄幾次坐在辦公室里拉著他一起「算賬」,「到底有多大的用戶市場、價值多大 、估值多少更合理等。」

除了牛立雄性格中保守審慎一面,更大的背景是,其時在線教育剛剛起步,甚至在「線上還是線下」等一些如今看來十分基礎的問題上,業內都存巨大爭議,更何況牛立雄所面對的是剛剛從社區轉型題庫的猿輔導。

牛立雄記得一個細節:他曾與一位教育行業很有名望的前輩交流這個項目,對方直言自己不看好題庫,因為學生並不缺題做。

牛立雄認為,對方忽略了猿輔導與傳統題庫的本質不同:它不僅僅提供海量的題源,更重要的是動用了大數據等技術,提供了一套智能化、個性化的測練一體系統,這是對傳統練題效率的飛躍式提升。

事實上,這也正是在線教育變革在線教育的核心一點,即技術的賦能。「猿輔導最初推的兩個產品——猿題庫和小猿搜題,都是基於技術的變革而出現的,在機器學習沒成熟之前,根本不會有這樣的產品。」

牛立雄堅信,在K12這樣一個「必定誕生大機會」的領域,以技術為引導、且具備大流量的產品必將佔據重要一席。

明確這一點後,即便投資團隊中有人有不同的意見,牛立雄還是堅持力陳。最終在當年8月,經緯以小几千萬美金的估值投入。三年半後,猿輔導成為國內首個躋身獨角獸的K12公司。

對牛立雄來說,猿輔導也成為了他投資生涯的轉折點——這不僅迅速建立了他對教育行業的認知,也直接導致他日後將投資重心聚焦在教育領域。

之所以完全轉向教育投資,還要歸因於牛立雄前兩年部分領域的項目訓練。在通盤比較了眾多領域的投資特點後,牛立雄強烈認識到教育行業的優勢:由於教育公司多為預收款,公司運轉往往依靠學員預存款就能維繫,股權融資獲得的資金不僅擁有較高的安全邊際,使用效率也更高。

李鑫向36氪回憶,牛立雄在投資猿輔導四五個月之後,看教育項目的速度瞬間加快,他甚至能在聊天中明顯感覺到,後者對市面上的眾多教育公司已是「心中有結論」的狀態。


險被錯過的獨角獸

投完猿輔導半年之後,牛立雄遇到了他投資生涯的第二個關鍵項目:VIPKID。

這是一個優勢顯著的項目——VIPKID創始人米雯娟曾和家人創辦ABC英語,線下經驗夯實,VIPKID提出的「北美外教在家上」理念也被牛立雄極為看好。

但同時,這個項目也有明顯的短板——在當時,視頻一對一模式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未被充分驗證。一家投資機構曾向適齡兒童家長問卷詢問:「你能接受孩子通過視頻在線學英語嗎?」一半的家長表示懷疑。

雖然當時牛立雄在教育投資上已「有了一些感覺」,但他向來不是個感覺型投資人,正如投資猿輔導一樣,他還需要一個「讓自己不得不投的理由」。他希望用公司的轉介紹率、續費率等數據來做支撐,但由於VIPKID尚處實驗班階段,一共才四十個學生,這些數據一個也沒有。

牛立雄只好先緩一緩。然而,隨著他對VIPKID模式的研究至深,他愈發地意識到:錯過VIPKID,錯過的可能是一個百億級的機會。姑且不論視頻技術、學生需求等因素,VIPKID模式的根本飛躍在於,它極大激發了師資端的供給——以前孩子要學英語,即便是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符合的外教也很有限,而VIPKID把國外老師帶來中國,「就像是拉開了上游的水閘,這是開創性的」。

猿輔導而後開拓出在線授課時,也是類似的邏輯——讓清華北大畢業的老師,去給三四線城市的學生教課。這是線下教育時代難以想像的一幕。

牛立雄一度猜想,自己很可能就這麼錯失了這個機會。幸運的是,VIPKID幾近拿下一家基金的TS,後者因為一些內部原因,最終放棄了。

3個月後,牛立雄再次見到米雯娟,後者超強執行力進一步打動了他:短短3個月,米雯娟已經新招了多名骨幹,同時做了線上系統。更令他欣喜的是,40個孩子中有28個到期的孩子百分之百續了費。

「我問米雯娟,這些數據都是真的嗎?她很堅定地告訴我:百分之百真。」於是,牛立雄要來後台賬號和家長做電話回訪。當他看到:錄像中的孩子由一開始的懵懵懂懂,到後來面對外教時的興奮神情,他更加確信「不得不投」。

牛立雄轉身就去張穎的辦公室當面講述了這個項目,張穎在次日見到米雯娟,聊了半小時,當場拍板,以一千多萬美金的估值投資了VIPKID的A輪。如今,VIPKID的估值已超35億美元。

長久以來,在線教育行業的共識是,K12和少兒英語是最容易誕生百億級公司的賽道,而相繼捕獲猿輔導和VIPKID的牛立雄是那個幸運地、同時抓住兩條大魚的投資人。

「實際上這兩家公司在當時都極具爭議。」李好宇認為,在牛立雄投資猿輔導和VIPKID的2013年、2014年,整個在線教育行業尚處迷霧,他在當時的決策難度是如今不可比擬的,「不僅有膽識的成分,更多是他堅持的思考和判斷,保證了投中的必然。」


 尋找「反面」

擁有了猿輔導和VIPKID,牛立雄已經成為了教育投資人中的「標杆」。

真格基金投資副總裁姜敏說,從結果來看,在當今總共十隻左右教育獨角獸中,牛立雄一人就投中了兩隻,且他並非是撒樣式地「海投」,而基本做到了「少而准」,這甚至引起了「大量的、來自於同行的好奇」。

近段時間以來,牛立雄將投資關注點聚焦在國際教育、素質教育等領域,並密集出手了一批項目。另一位教育投資人告訴36氪,某種程度上,牛立雄已經成為了教育投資界的「壓力源」。「正因他之前投得極准,以至於他現在投資任何一個教育項目後,許多投資人都要自問:這個項目我該不該投?是我看錯了還是牛立雄看錯了?」

這種壓力甚至傳導到了公司端。經緯的被投企業、輕課創始人肖逸群說,牛立雄投資的教育公司之間形成了某種獨特的關係:除了業務交流之外,大家也在時刻觀望別家的發展,「唯恐自己會落後,在暗自地較著勁」。肖逸群認為這是好事,他將這種關係稱為「一種更大的、正向的驅動力」。

談及投資上的「精準」,牛立雄卻認為這並非緣於他掌握了「什麼投資的終極奧義」,關鍵一條是對「獨立思考」的堅持——這句話說來輕巧,真正做到並不容易。

肖逸群告訴36氪,在經緯找到他之前,實際上他已經拿到了多個TS,沒有強融資訴求,但見到牛立雄後「大有一種英雄所見略同之感」,比如他們都認為不應盲目拓課,輕課不要靠SKU取勝,而是將單個課程上做成爆款;再比如都認為沒必要研發app,而要利用好微信生態的窗口期。

最終,在輕課的這一輪融資中,經緯成為了它的領投方。

牛立雄將「獨立思考」進一步精確為「對第一性原理的堅持」,即穿透那些紛繁的概念包裝,回歸事物的本質。

比如在2015年前後,隨著網路直播的興起,相當一批在線教育的創業者也在教學中動用了直播形式,甚至打出「直播是在線教育唯一商業模式」的口號。在牛立雄看來,這是典型的「被概念忽悠」:教育公司的終極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成績,直播也好、錄播也好,只是達成教學效果的路徑。他投資的輕課為錄播模式,最終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獨立的思考和判斷之後,牛立雄避開了一些投資雷區。2015年後,在線教育行業興起一波狂熱的O2O浪潮,一眾創業者借鑒了外賣、打車領域的商業邏輯,搭建平台,讓老師和學生在平台上完成交易。雖然產品本身的壁壘不高,但在資本助力下,他們還是通過大量補貼,短暫吸引來了老師和學生。

市面上的教育O2O公司,牛立雄幾乎每家都見過,但他的結論是:教育O2O不可行。一來,如果單純以流量邏輯來做平台化的生意,這到頭來一定是互聯網巨頭的遊戲,輪不到初創公司;二來,教育O2O到底價值何在?一個很容易想見的邏輯是,由於平台無法真正控制教學質量,且學生和老師對平台的依附度並不高,平台自身的價值是有限的。事後來看,那一撥聲勢浩蕩的教育O2O公司,大多沒有熬過2016年的資本寒冬。

在李好宇看來,牛立雄還在媒體時,就表現出了極強的獨立思辨力,「不混圈子,但喜歡自己琢磨事兒」。

「阿里雅虎股權暗戰」一文正是例證。這篇報道的梗概是,雅虎在2005年10月收購阿里巴巴集團股份時協定,5年後雅虎將擁有後者第一大股票投票權及與馬雲等管理層一樣多的董事席位,這意味著一旦「十月大限」到來,馬雲有可能喪失去阿里的控制權。

如此關鍵的細節,是牛立雄從幾百頁的招股書里扒出來的。「只有他會在2010年去翻阿里在2005年的招股書。」李好宇對報道刊發後的「盛況」記憶猶新:一度使阿里的股價「在幾天里持續動蕩」。

「可以說,他在做媒體時就屬於『研究型記者』,而獨立思考應該是一個優秀投資人素質的標配。」

牛立雄對獨立判斷的堅持,甚至有點「不近人情」。在考蟲之前,李好宇曾先後創辦教育導向的多知網和選課網,即便是他們關係甚篤,牛立雄也沒有投,直到他做了考蟲——這個針對大學生市場的產品,達到了牛立雄心中的閾值,最終拿到經緯的投資。

多位熟悉牛立雄投資的創始人告訴36氪,他在看起項目時,極少出現「見一次就簽TS」的情況,他更習慣於多聊幾次再下判斷,如果時間緊,就在很短時間內密集多聊幾次,「這可能也是給予他充分的思考、判斷的基礎吧。」

回顧過往,牛立雄自詡「運氣」:過去幾年裡被他看好的教育賽道,實際上都沒有發出現大範圍的「擁擠狀況」,這在客觀上給予了他更充沛的時間來忖度與決斷。

做投資7年,牛立雄自認有了一些改變。比如他對「保守天性」的不斷突破——在向36氪復盤往昔時,他認為在投資猿輔導、VIPKID等項目上,多多少少有著「對人的押注」,而不僅僅是對產品的研究。雖然從入行的第一天起,所有人都告訴他「投資到頭來都是在投人」,但正如許多真理一樣,「可能只有真正去經歷了,甚至是錯了,才能真正理解」。在未來的投資中,牛立雄希望可以進一步加大「對人判斷」的比重。

他還試圖成為一個更開放的投資人,而不僅僅將關注力僅放在那些「也投射著自己性格」的創業者身上。他甚至還投一些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最近,牛立雄接觸了幾位看似「辭藻華麗」「銷售人格強烈」的創業者,但他自覺獲得了許多新知。實際上,他近年投資的創業者也無法被簡單地標籤化:除了猿輔導李勇、VIPKID米雯娟這樣的穩重型選手之外,也有相當一批的90後創業者,從出身背景來看,互聯網、線下教育、媒體、甚至是剛畢業的留學生等皆有。

做投資的過程就是不斷和人性弱點做鬥爭,和自己的性格缺點做鬥爭。」牛立雄說,7年投資也讓他獲得了更多的自我認知。

他相信,他的下一隻獨角獸很有可能將在這些與他迥異的創業者中誕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羅永浩未來要燒10億拉新,從子彈辭職的工程師可以號稱原子彈工程師
寵物服務平台波奇網千萬元投資興牧,為小型寵物醫院提供安心渠道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