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見過幾種紫砂壺?

你見過幾種紫砂壺?

報春壺

有人會問,器型那麼多,

怎麼記得住啊!

這裡,給大家介紹紫砂壺的命名規律,

掌握這些規律,記住名字不是事兒!

通常,紫砂壺的命名方法有象形法、引申法、用典法、擬人法和裝飾法,以前兩種最為常用。可以通過其形象或引申含義直呼其名,如「一粒珠」、「報春壺」等,令人倍感親切。

【象形法】

六方掇球壺 邵大亨制

象形法指根據壺的形狀命名的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如傳統圓器之掇球壺,即因壺形似兩球相累而名之;而「四方」、「八方」、「磚方」、「升方」壺則是直接描摹了方器的壺形。

清 邵大亨款 龍頭八卦一捆竹

象形命名法尤其適合花貨和筋囊貨,如僧帽、合梅、南瓜、八卦龍頭一捆竹,魚化龍以及玉蘭六瓣、菊花八瓣等。同時還可以加上高矮、大小進行區分,如高僧帽、大合梅等等;至於印包壺、秦權壺、柱礎壺等則完全根據紫砂壺所仿製的器物直接命名。

周桂珍款僧帽壺

民國 桂生制巧色上合梅壺

清 陳鳴遠制南瓜壺

朱可心制魚化龍墨綠泥壺

玉蘭六瓣壺

菊花八瓣壺

曼生柱礎

汪寅仙 大彬印包壺

紫砂印包壺為明代萬曆晚期名家時大彬所首創。印包壺的造型乃源自現實生活,明代的印包就是在上方打一個大結。在當時印包茶壺的造型可說十分大膽和有創意。印包壺以其壺體形似包袱,包裹印璽寶誥。後世將其寓為官運亨通和財源廣進,因而廣受歡迎。

明?萬曆?時大彬制 「龍鳳印包」壺

象形命名法的好處是可以見壺知名,通俗易懂、形象直觀。

【引申法】

引申法指從臨摹物體的形象中,通過抽象引申而加以命名。這種壺名往往富哲理性、具有趣味性,因而能發人深思。

仿古井欄

如思源壺,原本是形如古井的井欄,創作者由「飲水不忘掘井人,居安當思歸來源」中引申稱之為「思源」壺;而以竹為題材的壺命之曰「勁節清風」壺或「高風亮節」壺,氣勢不凡。

「高風亮節」壺

朱可心創作的梅花壺,而謂之「報春」壺,使人聯想到毛主席詩詞《卜運算元·詠梅》中的「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此壺是朱氏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以梅花報春為題,在挺秀飽滿的壺身上,運用雕鏤和捏塑等多種手法,生動地刻划了梅花不畏風霜嚴寒之英姿,端麗穩重,精緻傳神。

朱可心 報春壺

用引申法命名的還有生肖紀念壺,如「吉祥」壺(雞年),「興旺」壺(狗年),「三羊開泰」壺(羊年)等。「竹報平安」壺(以竹為題材的壺)、「流塘月色」壺(以蓮為題材的壺)、天際壺(因絞泥裝飾如江水而取詩句「唯見長江天際流」之意)等壺也有這種意思。

「三羊開泰」壺

天際壺

竹報平安壺

這些由象形而引申,或富哲理、或具雅趣,或營造一種情境,或鋪墊詩情畫意,更能滿足文人雅士的需求,也是文人命名砂壺的常用方法。

【用典法】

東坡提梁壺

用典法以某些歷史典故命名,如傳統作品「東坡提梁壺」(或稱「蘇提」),相傳是大文人蘇東坡設計的。東坡曾卜居陽羨,且好飲茶,有「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的佳話流傳,後人加以附會,便把提梁壺命名為「東坡提梁壺」,其畫面呼之欲出。

石銚壺

曼生壺中的「石銚」壺也有一段典故,銚在《辭海》中釋為:吊子,一種有柄有流的小烹器。相傳北宋與蘇軾同朝為官的周禾童曾送給東坡一把石鑿的「石銚」壺,曼生沿用此名,並說「銚之制、摶之工、自我作、非周」,意思是這把「石銚」的紫砂壺,並非周的式樣了,而是我曼生設計用紫砂摶制的,用了這樣一個典故。

秦權壺

前面提到的「秦權」壺、「博浪錐」壺,雖以仿器物而命名,因使人聯想到歷史典故而使人產生歷史感。

博浪椎壺

【擬人法】

擬人法指將紫砂壺以人物進行命名。運用此法最典型的莫過於日本人奧蘭田(玄寶),他在其所著《茗壺圖錄》中,將收錄的32把茶壺分別取了一個人名,諸如「梁園遺老」、「蕭山市隱」、「獨樂園丁」、「卧龍先生」、「凌波仙子」、「浴后妃子」、「鐵石丈夫」、「風流宰相」……

風流宰相

卧輪禪師

傾心佳侶

不僅如此,這些壺還有姓、名、字,如「方山逸士」姓「區」,名「端」,字「元正」;「紅顏少年」姓「殷」名 「妍」,字「倩兮」等等,其實「方山逸士」就是「磚方壺」;「卧龍先生」就是曼生的「箬笠壺」,「凌波仙子」就是筋囊貨「水仙六瓣」、「紅顏少年」就是 「朱泥壺」……這種命名法別有情趣。

豫豐款錫包壺嘴壽星壺

周桂珍 笑嬰壺

三友壺

西施壺

在傳統作品,用擬人法命名的有「壽星壺」、「笑嬰壺」、「三友壺」、「西施壺」等等。

【裝飾法】

紫砂黑漆描金彩繪方壺

裝飾法指以壺藝的某種裝飾加以命名的方法。如歷史作品「八卦彩繪大壺」、「開光彩繪紫砂方壺」、「四方彩繪壺」等壺名中,既點出壺形(大壺、方壺、四方等) ,又指出了裝飾特點——彩繪。

清中期 無款四方開光泥繪壺

而如「錫色方礎壺」、「包錫罩壺」在壺名中點出了包錫裝飾工藝:如「紅木鑲嵌御包壺」、「貼花四方開光壺」、「泥繪束腰圓壺」、「絞泥中壺」則分別在壺名中點出了「紅木鑲嵌」、「貼花」、「泥繪」、「絞泥」等裝飾手法。

貼花

清早期 鄭孔嘉制 貼花八吉祥紋壺

貼花紫砂壺裝飾方法,多用作花塑器上,用泥漿粘貼,裝飾在壺身上,壺蓋、壺把、壺頸等等位置,運用相同的泥色或者不同的泥色來裝飾壺體,富於觀賞性,不同的器形和造型在貼花的運用上視裝飾題材來定,形成效果也不同。

清 康熙 鳳首貼花壺

清堆貼菊花紋提梁壺

清早期 紫泥獅鈕貼花壺

泥繪

即是用紫砂泥化為泥漿,利用壺胎的附吸能力進行堆雕繪刻、畫工細雅、其素靜精製,耐讀耐看文氣足。

笨岩 紫泥堆泥繪王維詩意瓜棱壺

清乾隆 邵玉亭制紫泥泥繪御制詩文荷塘三足壺

乾隆 楊履康制泥繪山水圖如意圓燈壺

清雍正 紫砂泥繪寒江待渡筆筒

絞泥

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紫砂泥,經人工揉合、按壓、層疊、鑲嵌等多種手法絞和而成,再通過拍打泥片,並按要求切割泥片、鑲接泥片,直至打好身筒,這樣便在壺身上形成不規則卻十分自然和諧的紋飾圖案。

鵬程萬里 孔小明作品

錦帶漢方 孔春華作品

牧童渡水 吳順洪作品

三潭印月 吳順洪作品

牧牛 胡洪明作品

【附常見紫砂壺型】

1、西施壺

原名西施乳,言壺之形若美女西施之豐乳,流短而略粗,把為倒耳之形,蓋採用截蓋式,壺底近底處內收,一捺底,後人覺「西施乳」不雅,改稱「倒把西施壺」。

2、掇球壺

掇,落起來的意思,掇球,落起來的球。掇只是大亨原創,掇球壺是典型的幾何型傳統圓壺式,也是最優秀的紫砂壺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壺鈕,壺蓋,身壺,由小中大三個順序排列的球體組成,壺腹為大球,壺蓋為小球,似小球掇於大球上,故稱掇球壺。

3、石瓢壺

「石瓢」最早稱為「石銚」,「銚」在《辭海》中釋為「吊子,一種有柄,有流的小烹器」。從留傳於世的石銚壺看,至陳曼生、楊彭年時期,已有了很大的變化,「曼生石銚」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穩當,壺嘴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暢順,壺身呈「金字塔」式,觀賞端莊。那麼,紫砂「石銚」何時稱「石瓢」呢?這應從顧景舟時期說起,顧引用古文「弱水三千,僅飲一瓢」,「石銚」應稱「石瓢」,從此相沿均稱石瓢壺。

4、潘壺

據《陽羨砂壺圖考》記載,潘仕成字德畲,為清道光廣東番禺人。由於潘氏家傳素嗜飲茶,便在宜興訂製專屬砂壺,一則自用,一則往還饋贈。潘氏訂製的砂壺形制固定,且慣於將印款落於蓋沿之上,壺底及他處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為陽文篆字「潘」印。由於潘氏聲名遠播,世人乃將此一形制稱為「潘壺」。壺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為「高潘」。

5、仿古壺

一說清代邵大亨初創,原意是壺體仿照鼓型,後人仿製做這種壺形就成了仿古代壺型的意思了。另說最早見於近代趙松亭按吳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頸高、蓋板平滑,壺蓋與口沿子母線吻合嚴密,合成圓線飽滿,扁鈕有力,虹鈕有勢,二彎流胥出自然;圓圈把勻勢而起,有些款把圓下有垂,富於靈動,整體骨肉亭勻,收展有度,有一氣呵成之暢。

6、德鍾壺

此壺是大亨所創光素造型代表作中的又一佳器。器形端莊穩重,比例協調,結構嚴謹,泥色紫潤,系最佳天青泥之呈色。技藝手法的表現已達紫砂傳統基礎技藝的巔峰。壺身手感極佳,觸摸舒服,造型簡潔質樸,一洗清季宮廷之繁縟習氣。

7、容天壺

取材於源於佛教中的大肚羅漢,取名源於「肚大能容天下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首創,早期作品壺形偏低,後來壺形較高。要體現此壺的氣韻的確很難,需要做壺之人用心體會。在氣韻飽滿的壺身上添加一微微矮頸,壺蓋增高成半球狀,平添拙樸童趣。出水效果極佳,用起來確實方便舒適。視覺上穩重大度,在質樸中見深厚。

8、笑櫻壺

笑櫻壺是紫砂壺中的經典壺型之一,流傳甚廣,皆因其張力十足,為人所喜愛。看外表也許你會覺得平淡無奇,但由於形體輪廓,結構比例,尺度的細部處理安排得當,恰如其分。據說「笑櫻壺」的造型原是出自「嬰寧一笑」的歷史典故「嬰寧一笑千愁解」。笑櫻壺以交融而又諧調之態漫流的幾種色彩,恰如「嬰寧一笑」,表現出傳統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內質。

9、文旦壺

文旦創於明未清初,形與西施、貴妃壺相近,後兩者為清中末後所創,重玲瓏嬌秀,前者則重古拙,這也與當時藝術審美注重相關。清代文人吳梅鼎曾經稱讚文旦壺說:「至於摹形象體,殫精畢異;韻敵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是啊,在文人的眼中,文旦壺的韻味風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無骨;又似西施那動人的曲線,丰神綽約,俊俏天成。

10、漢鐸壺

漢鐸,即漢朝之鐸。漢鐸,即漢朝之鐸。《說文》中對鐸的解釋是:鐸,大鈴也。它是器物的名稱。具體地說形狀有些像甬鍾,但體積小。梅調鼎(1839—1906年)字友竹,號赧翁,慈溪人,長期在慈城居住。有人稱讚他是清代書法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其為之作銘的漢鐸壺可算是目前在紫砂歷史上最據研究價值的漢鐸壺了。

11、匏尊壺

《說文》:「從包從瓠。包,取其可包藏物也。」按「瓠」(hù),葫蘆,一種圓大而扁的葫蘆,即匏瓜。匏尊:以干匏製成的酒器。蘇東坡《前赤壁賦》的「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 一代大文豪蘇東坡的黃州生活和「匏尊」的命運,何其相似?紫砂「匏尊」壺的形象,創意來自這種有苦意的匏瓜。陳曼生設計的十八式中有四款壺是有關匏瓜的,經典的「匏尊」壺,就是他「匏壺」的升華。

12、漢扁壺

形體扁圓,底部圓韻而豐滿,肩有圓棱,口與肩平滑舒展,平蓋,蓋邊飾反弧線,扁圓鈕,形成大小對比。腹肩口產生曲折剛勁的張力。大平蓋穩住架勢。嘴微曲,大把向外拉出,嘴側肩與把側形成一條氣貫全壺的流線,相互呼應,生動而自然。

13、井欄壺

顧名思義,其造型源於井欄。「井欄」一詞,傳統文化中多見,如「命理之學」中有「井欄」一格,陳式老架二路太極拳譜第四十一式為「回頭井欄直入」。實際生活中的井欄即井之護欄,亦名井床,井干。古人掘井多置井欄,有的還置井蓋,井頂,井亭,它們即可護井,又能起到美化環境作用。

14、漢君壺

漢君壺是六十年代初,紫砂陶趨於低谷時所制,為大眾服務之茗壺,至今比較珍貴。漢君壺曾以商品大量湧現,現一壺款,由於壺藝家學養不同,所制器物差別甚大,有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之感。漢君壺原似曼生扁石壺之式,清末民初為平蓋漢君壺,基本定型。

15、茄段壺

茄段壺,造型靈感來自枝頭成熟的茄子,若要達到較高的藝術表現力,最佳須使用特級紫茄泥。以茄蒂為壺紐,生動有趣;氣度飽滿,將張力處理在欲破不破之間;流、把的呼應自然順暢,靜動如一。壺面充分表現出紫砂的種種優越屬性,色澤暗淡沉朴,如紫水晶深邃,如古玉溫潤。

16、漢瓦壺

漢瓦屬於圓器當中的一種,歷來多位藝人都有仿製此種款型,而之前楊彭年的一款漢瓦壺卻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圓筒形壺體,上侈下教,短流勢較直。蓋平略見弧,橋式鈕,鈕面陰刻海棠紋樣。泥質堅結,砂色暗紅。壺蓋子口製作圓而不規,轉捻即緊,拈鈕可以翕起全壺。

17、美人肩壺

美人肩紫砂壺宛如古代女子端莊可愛,帶點宮廷的雍容華貴,又不失大家閨秀般的妖嬈。造型飽滿,大方得體,以體現圓潤的壺身為主,壺蓋與壺身彷彿合為一體,沒有空隙,用手撫摸上去,能感受到它的溫暖。美人肩作為傳統器型是由清代的老作品演化而來,是一款經典器型,同一種器型在不同的工藝師手裡能夠表現出不同的神韻與氣韻來,以古代美人的肩線及豐腴美妙的曲線,幻化出動人心弦的壺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鑒定收藏 的精彩文章:

齊白石畫佛

TAG:鑒定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