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期間,拔除一座鬼子的炮樓有多難?神劇原來都是騙人的

抗戰期間,拔除一座鬼子的炮樓有多難?神劇原來都是騙人的

武漢會戰後,日軍暫時失去了戰略進攻能力,正面戰場難得的安靜下來,日軍抓緊在佔領區實施「治安肅正戰」,消化勝利果實。為了消滅神出鬼沒的游擊隊,日軍在佔領區大規模修建炮樓,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妄圖把我軍困死在游擊區,這就是所謂的「囚籠政策」。

「囚籠政策」對我軍造成了很大的威脅。據點周圍崗樓密布,公路沿線壕溝遍野,點、碉、路、溝相互聯結,冀中平原被分割成一塊塊的區域,密如蛛網,又逐村建立維持會,加強特務組織,實行奴化教育。富饒的冀中平原,變成了"抬頭見崗樓,邁步登公路,無村不戴孝,到處是狠煙"的恐怖世界。

打破「囚籠政策」的關鍵,在於拔除敵人的炮樓據點,只要打開「鎖鏈」,我軍就能充分發揮游擊戰、運動戰的優勢,逐步消滅敵人。1940年8月,一場大戰在華北大地上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軍民一心,破襲鐵路,拔除據點,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

日軍修建的炮樓非常刁鑽,專門修在視野開闊的高點上,分上下兩層,四面開口,通常駐紮一個步兵分隊,擁有八枝步槍、一挺機槍、一門擲彈筒,大型據點還裝備九二式重機槍。對於缺乏重火力的游擊隊來說,打炮樓就是個苦力活。炮樓四周光禿禿的,連藏身的地方都沒有,只能靠集火射擊吸引敵人火力,爆破手接近炮樓,用炸藥包或集束手榴彈進行摧毀。

打炮樓的關鍵在於快速。據點與據點之間有公路聯通,任意一處據點遇襲,敵人的機動部隊就可以順著公路快速支援,倘若久攻不下,就有腹背受敵的危險。靠人命去填固然可行,但是代價未免太大了寫,通往勝利的道路上,灑滿了革命先烈的斑斑熱血。經過血與火的淬鍊,我軍總結出一套對付炮樓的行之有效的辦法,土坦克就是其中一種。

製作土坦克很簡單,就是一張八仙桌,上面蒙上打濕的被子,幾個戰士躲著桌子後面慢慢接近炮樓,鬼子的子彈打不穿。那時候的被子是用實心棉花做的,吸水後又厚又重,纖維緊密,具有一定的防彈性能。八仙桌是用上好的實木,作用相當於防彈板,防彈纖維加防彈板,原理上來說很接近現代防彈衣。

十四年艱苦的抗戰中,我國軍民圍繞著堅固的碉堡,同敵偽頑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頑強鬥爭。抗戰勝利後,一座座碉堡被推到拆除,有些地方還依稀可見當年遺址,訴說著日寇的斑斑罪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往今來 的精彩文章:

為保護文物,專家往國寶鐵獅子腿里灌水泥,結果令人尷尬了
兩個盜墓者偷喝了古墓中的酒,醉倒後被擒:這酒喝了可以長生

TAG:史往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