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那個提問「我該如何過好這一生」的人,死於_________

那個提問「我該如何過好這一生」的人,死於_________


我是2016年7月上的領英:從一開始的只發職場文章,到後來參加線上線下活動,可謂與職場小盆友們玩兒得不亦樂乎。


 

職場朋友們大概是頭回見一個所謂的500強「高管」能將文章寫得如此接地氣,也是出於獵奇吧,因此我的文章一經上線就吸引了大量的關注,有捧有罵一時間好不熱鬧。


 


我的粉絲數量也跟著蹭蹭突破了260W+。




更讓我沒想到的是:居然有人將我的文章比喻為「領英的一股清流」,而我本人,也被網友們冠名為「領英一哥、領英網紅」。

 


這人一紅啊,麻煩就來了。


 


這不,最近我就連續收到了一大堆職場小夥伴的領英站內信、微信、Email,甚至是面對面的「騷擾」:有讓我給出主意的;有來吐槽自己的老闆、公司的;有讓我幫忙做決定的……林林總總千奇百怪。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遇到不懂的事情要「勤學好問、不恥下問、打破砂鍋問到底地問」,但遺憾的是,好像沒告訴我們:要問什麼問題、怎麼問、以及何時問。


 


今天我就通過自己親身經歷過的3個「尬場景」,和大家討論討論關於「如何聰明地問問題這件小事」。












「To be or not to be」


這是個世紀難題


 


場景1 :「Peter哥,你覺得我應該如何過好這一生?」


 


某次我在廣州上職業發展的公開課,當地的培訓機構給我配了個臨時助理,是一名剛大學畢業三個月的95後女生。




培訓期間我們倆一共說了三句話:


 



Peter老師,需要我幫你擦黑板嗎?




Peter老師,要我幫你倒杯水嗎?




Peter老師,中午你想吃點啥?


 

為期兩天的培訓很快就結束了,當我收拾東西打算去機場時,臨時小助理總算抓住機會,在送我出門的路上問了一個哲學味十足的問題:


 


「Peter哥,我好喜歡聽你的課啊,我想將來也能像你這樣「成功」!可我現在卻對工作、人生感到迷茫。你說,我應該如何過好這一生啊?」


 


看著小助理那充滿求知慾的眼睛,我努力思考良久,才告訴她:

 



妹子,Peter哥真的不知道你應該怎麼過好自己的一生。


 


但是有一點我很肯定:今後你再向別人問這個問題時,如果有人能在你話音剛落就立刻堂堂堂堂地將一連串的答案告訴你,




那你千萬要記住我的這句話: 這丫的一定是個騙子!切記切記!!


 





場景2:「Peter哥,你幫我拿個主意吧,我都聽你的! 」




當老師最大的一個壞處,就是你必須隨時做好當「算命先生」的準備。




這不,前兩天我開了微課,聊如何搞定老闆的話題。課程剛結束,就有個聽課的小朋友非要加我的微信,通過好友驗證之後連招呼都沒來得及打,就直奔主題:




「我工作都已經三年了,是不是應該換個公司了?現在我手上就有個Offer,你說我要接嗎?Peter哥,你幫我拿個主意吧,我都聽你的! 」




對著空氣靜默了數秒鐘之後,我才終於冷靜了下來,在微信上默默地打出了下面這句,同樣飽含哲學范的回答:




「要不要換公司還得看你自己!」




場景3:「老闆,我知道錯了,那你說我下回該怎麼做呢?」




助理,是我這一生中除了老媽、老婆之外,最重要的人。




因為TA經常是一天當中和我接觸時間最多的人,她的工作能力、溝通技巧、和我是否合拍、情商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我的工作效率。




攤上一個不給力的助理,那真的是一種非常痛苦的事兒。




比如說我就曾經和這樣的一位妹子合作過,每天像電話答錄機一樣重複性地問同一個問題(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老闆,你想坐幾點的飛機?你想住哪個酒店?你希望和誰先聊天?會議記錄要發給誰?」




有一回問得我火起,忍不住批評了她兩句:「做事時要注意觀察,做個有心人。你當我的秘書都快半年了,期間我出差已經不下40次,怎麼就不能觀察總結出我的規律呢?!凡事都來問老闆,那我還要你幹嘛呢!」。




一看我真的發火了,妹子非常緊張地站在我面前,一邊尷尬地低下頭,一邊小聲地答道:「老闆,我知道錯了。那你說明天的飛機我該給你訂幾點鐘的呢?酒店住哪裡呢?會議要邀請誰呢?」




一直以來,我們以「聽話」的方式被教育,卻又以「不會提問」的方式被diss,這就很尷尬了。


 



別為「不能解決的問題」


尋找答案


 


這些年出現了個很時髦的新名詞——知識付費、碎片化學習。




據說這是繼馬桶之後,人類歷史上的又一大「認知革命」,而且好多人都從中賺到了大錢。




這麼好的事你說我怎能放過!




因此前一段時間,我頗為認真地和國內幾大知識付費平台好好地合作了一把,

一通折騰下來,我總算搞明白了其中的奧妙:




原來陳安之的成功學又從河裡爬上岸了,只不過這回穿上了「互聯網思維」的新馬甲。




比如說「職場焦慮症」:






  • 先說痛點:你現在是不是非常焦慮?你在工作、人生里是否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別人都在學習而你卻在原地踏步,你這樣是會落伍的!






  • 再開藥方:不要怕!我這裡有治病的良藥(解決方案)!包你藥到病除!






  • 講個段子:這是成功大濕的真實經歷,不是我瞎編的!






  • 最後收錢:只花1.9元就能過好你的一生!你還猶豫什麼!




縱觀人的一生,好像無時無刻不被一些疑惑所困擾著:




年輕時想出人頭地可不知道該如何「成功」?




結婚生孩子後又想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可不懂該怎樣讓自己和家人開心快樂?




人到中年有得有失,卻始終無法「不惑」。




成功的人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失敗的人想奮起直追絕地逢生,可到底該怎麼做呢?!




靠「每天聽課5分鐘,成功幸福伴一生」?




其實照我說啊,大夥之所以會上當,是因為你們沒有搞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




這個世界上分別存在著兩類問題,一類叫「Fixable(可以解決的)問題」;另一類叫「Manageable(無法解決,但可以被管理的)問題」。




舉例來說:







你娶了這個妹子就不能娶那個妹子,二者只能選其一,否則你老婆會讓你痛不欲生——這就叫「可以解決的問題」。




可針對「工作vs生活的平衡」,這種抽象的,會隨著你的年齡、家庭狀態、對生活的訴求的變化而變化,無法一次性解決的問題,最好的處理方法是:管理和利用。




「職場焦慮症」就是屬於此類問題。




人類進步的最大原動力,來自於慾望,職場也是一樣。




功名利祿是慾望,夢想情懷也是慾望,無所謂誰高雅誰庸俗,因為無論何時,它們都會像連體嬰兒般與你雙宿雙棲生死與共。




因此只要你是個正常的人,就有慾望,焦慮就會伴隨而來:得之則喜,失之可惜。







「焦慮」絕不是一種病,更不需要治!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管理它,控制它,引導它,利用它。




最後請千萬記住Peter哥的這句話:如果有一天你不再feel焦慮,那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你要麼是腦子進水了,要麼是開始走下坡路了,除此之外絕無第三種可能。





你沒辦法滿足所有人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作為職場導師,我最怕聽到的一句話是:「Peter哥,請你幫我做個決定吧!」。


 


我連你是誰、做過什麼、能做什麼、想做什麼都不知道,請問該怎麼幫你做決定?!


 


因此聰明的做法是:首先,別光想著要答案,而要去問,獲得答案的方法和路徑;第二,認賭服輸,心甘情願!


 


咱們就拿換工作來舉例吧。


 


其實很多小夥伴們來找我幫他們「做決定」之前,心裡早就已經想得七七八八了,但還是覺得需要找個人來走走過場。




而且這樣一來,就算將來這個決定惹出了岔子,那也和自己無關了:


 



你看你看,當初我其實並不想去這家公司的,都是我爸、我媽、Peter哥、我七大姑八大姨們躥騰的,才讓我現在這麼地被動。


 


哎,當初要是不聽他們的就好了!!


 


因此,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與其問有經驗的前輩該不該接受A公司的Offer,不如靜下心來,向他們好好討教換工作的方法和流程。







世界上最大的謬誤就是羨慕別人的「成功」,因為他的結果和你無關,你也copy不了。




有那個閑工夫,不如多花點力氣多學習多觀察方法論,看看他們換工作階段都有哪些得失、教訓、收益。


 


在此我還想特別提醒一下大家:這個時候你們不是不能問問題,而是要懂得問「有意義的」和「聰明的」問題,比如說,你可以這麼問:






  • (愚蠢的問法):「姜老師,釣上來的魚分我兩條好嗎?」


 




  • (聰明的問法):「姜老師,請問在渭水之濱釣魚要注意些什麼?怎樣選擇合適的魚竿?魚餌的配方要怎麼設計?」


 



別浪費彼此的時間


帶著proposal去問問題


 


作為曾經的職場「高管」,我從未幻想過自己的下屬會永不犯錯,只要不在同一個坑裡,以同樣的姿勢摔死兩次就行。


 


其實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能從錯誤中學習。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未來會有大量的工作崗位被AI取代。




因此職場中人必須要未雨綢繆,學會和加強一些新的技能,這其中就包括「自我學習能力」。







我們之所以要去問問題,是因為我們不懂、不知、不能。但這些原因不可以成為我們懶于思考和逃避自我學習的借口。


 


剛參加工作時逢人就問會被先輩們誇為「

可愛

」,可都年過30還次次隨意發問,每次問的都還是沒水平的問題,那就只能被別人譏笑了。


 


是不是一個「有心的人」是我在選擇和提拔下屬時首先會考慮的一個因素。


 


何為「

有心

」:善於觀察,及時總結,觸類旁通,自我驅動——這四個要素缺一不可。


 


在此,讓我們再把小助理拉出來「吊打」一下吧:


 


第一次給老闆安排出差時,你肯定對TA的習慣、偏好、忌諱一無所知,所以這時候問的問題通常都是開放型,比如說「老闆,你希望訂幾點的航班?住哪個酒店?會議邀請誰參加?」


 


可等到幾次磨合後,你的問題就應該慢慢地轉變成選擇和建議題:





老闆,根據你的出差行程和相應的航班信息,我建議這樣來安排你的此次出行計劃:**日坐**航班,然後住在***酒店,最後在**日回北京。你看這樣的安排ok嗎?


 


都是在問問題,可問的姿勢不一樣,給人的觀感立馬天差地別!


 


這裡面的奧妙,你get到了嗎?


 


寫在最後


 


套路講完了,最後讓我們重新再回顧一下文章開篇的那三個問題,什麼才是「聰明的問題」,以及如何才能「聰明地問問題」呢?






  • 「Peter哥,你覺得我應該如何過好這一生呢?」




正確答案:這是一道無比愚蠢的問題—PASS (就是說,今後連問都別問,誰問誰弱智!!)






  • 「Peter哥,你幫我拿個主意吧,我都聽你的! 」




正確答案:此類問題可以問,但要改成這樣的姿勢:「 Peter哥,請問對於一個剛工作三年的職場小白,如果此時想換工作,哪些因素是我需要考量的呢?以及做決定的思考方法和流程是什麼?」






  • 「老闆,我知道錯了……那你說我下回該怎麼做?」




正確答案: Byebye


 



今天來個聰明提問大賽吧,


請開始你的提問!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張思宏。前亞馬遜中國區副總裁,人稱「Peter哥」,一個讀書人,兩個孩子的爹,三所大學MBA客座教授。個人微信公眾號「沒空讀書」(id:mkdspeter)。


文中圖片、封面圖片來自Pixabay、影視截圖,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2018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kedIn 的精彩文章:

做到這4點,讓你成為大家需要的那個人
我,今年30歲,離職5次

TAG:Linked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