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臭河道還能怎樣換新顏?

臭河道還能怎樣換新顏?

最近,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的新聞


讓人觸目驚心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當初檢查出的環境污染問題,如今依然堅挺存在


上個幾個動圖感受一下


粵東地區的練江受污染河流▼





大沙河定州段3公里長、20米寬的垃圾袋,各種垃圾應有盡有▼





新田新圩鎮祖停下村的垃圾河▼




畫面太丑,不敢看


真的只能這樣永遠臭下去嗎?


來看看臭河道還能怎樣換新顏




聖安東尼奧聖佩德羅河重建


By Mu?oz and Company



這是一個很好的借鑒案例。從一個長長的城市排水溝化身成為可持續生活的線性濱河公園。項目投資1.25億美元,全長

2.2英里,

正在建設中,一期項目已向市民開放,項目總體將於2020年建成。



聖佩德羅河曾經在城市中自由流動,但自十八世紀以來一直被硬化,改道,有些部分已完全被覆蓋。








 Mu?oz公司負責這個的項目設計,其中包括60,000英尺的新牆壁,壁畫和藝術品,四英里的步道,11英畝的景觀美化以及八座經過修復和重新設計的橋樑。現在的混凝土襯裡通道現在設有兒童游泳池,可供玩耍,還有錯綜複雜的長椅和聚會場所。




長達2,200英尺的河岸步道命名為聖佩德羅克里克文化公園,是總體項目設計的一部分。



聖佩德羅克里克文化公園區域由歷史悠久的石灰石圍牆包圍,並設有加寬的走道,新的木板路俯瞰,長椅,以及使用土著水生植物和樹木的新景觀。除了已安裝的五種新型生物硅藻外,河道的擴大和深化還提高了水道隔離雨水的能力。








設中的藝術牆充分展示拉丁裔文化,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剖面圖,放大、放大再放大。










項目雖未完全建成,但可以通過效果圖來大致了解設計的心思。




























施工現場







斯坦福市彌爾河公園和綠色廊道


By OLIN





△ 一度彌爾河被廢棄,建於1922年的河堤將城市和居民同河流隔離開來。隨著城市化的進程,溝渠化的河流成為主要的市區洪水的發源地。



△ 2000年,陸軍工程部提交了一份提案,提案中由一個新的認識,即恢復河岸的自然屬性,移除所有障礙物和蓄水設施,能防止因城市化造成的洪水。




△ 總平面圖——彌爾河公園曾經是被人為開挖、污染嚴重的河岸地區。景觀設計團隊同工程師、生態學家密切合作,重塑河道,復甦了水陸棲息地的活力。





△ 在春季豐沛的降水過後,河流的流量有所增加,但不會為圍邊城市帶來洪水威脅。



△ 植群的設計將自然的河岸走廊同城市公園的需求結合起來。多樣性、可持續的生態系統與城市性相結合。植群被用於提供動植物棲息地,保持可見性,營造空間豐富且方便維護的公園。



△ 基地曾經是一片河邊的蓄水池,如今被重塑的蜿蜒河道和曲折的小徑所替代。原生的植被,從水生植物到濕地植物再到土生植物,從河邊向堤岸緩緩過渡。



△ 如今一切都改變了,鋪裝的小徑將人流引向石頭隨意鋪就的走道,卵石河堤似乎在邀請人們前往河邊。



△ 復原工程使得彌爾河得以自由地流淌,像其17世紀發源時一樣。它恢復了原始樸素的外觀,從斯坦福的市中心一路流向長島。



△ 這一設計有效消除了廢墟和污染,使得野生動植物迅速聚集到這裡。野鴨、水獺和在地面築巢的鳥類只是在這裡了棲息的物種的一部分,它們現在已經完全適應了這塊多樣性的城市區域。



△ 蜿蜒的小路與河流相平行,為散步、慢跑和騎自行車等活動劃分空間,同時也提供休憩和觀景的場所。



△ 野草、野花、灌木和高低的樹木構成的原生植群被設計師精心排布,以恢復退化的水陸棲息地的活力。



△ 人們重新回到河岸。這裡離市區一步之遙,能讓人暫時遠離塵世的喧囂,得以喘息。街道的轟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鳥的啼叫、昆蟲的嗡鳴以及潺潺的水聲。



△ 周圍的居民已經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園的懷抱中。圖片上的兒童正在前往公園裡慶祝萬聖節活動的路上。



△ 精心布置的石塊營造出水系、河灘、瀑布和水池。每一個元素都有各自的功能:減緩流速,為河流層級的變更創造空間,以及為兩棲動物和產卵的魚類提供平緩的水域。這些區域也成為寓教於樂的嬉戲場所。



△ 緊挨著大草坪,喀里多尼亞花崗岩鋪地呈階梯狀向河岸延伸,為市民活動提供場地。





梅寧吉湖濱棲息地修復


By 澳派景觀


梅寧吉湖濱棲息地修復項目是政府資助的眾多項目之一,旨在改善當地動植物棲息地環境,並為庫隆、洛爾湖區及穆理河口區域創造更多的社會資產,增強社區意識。政府在2009年宣布開始此項目,當時正值旱季,特別是洛爾湖區和艾伯特湖的水位已降至歷史最低點,該地的鹽度數值表明當地本已脆弱的環境處於嚴重的危機當中。




▼ 遊客將沉浸在臨湖棲息地的獨特魅力之中



受環境、水和自然資源部門的委託,澳派景觀設計工作室負責項目設計和場地基礎設施施工監督工作,而基礎設施則包含了兩個觀景平台、一個鳥瞰台及沙灘固化座椅。我們通過整合已帶有標識和座椅的步道,引導前灘的遊客,展示當地的歐洲風韻、地方特色及環境歷史。




▼ 沙灘固化座椅



▼ 觀景平台



▼ 低矮且隱秘的觀景台



▼ 簡潔的細部與材料



此項目的設計任務書重點在於確保近期施工項目持久耐用,在此前提下,澳派景觀設計工作室結合場地遺留下來的資源,如水體邊緣、蜿蜒曲折的步道以及小型的棲息地。為了恢復保護區周邊的臨湖植被,我們特意將觀景台設計的低矮且隱秘,並將其與周邊湖水邊緣銜接。同時,在材料選擇上我們也堅持簡潔原則,選取複合型木材、鋼板和混凝土,確保滿足設計任務書中持久耐用的要求。此外,在與工程顧問FMG緊密合作下,我們成功確保所有應用元素設計壽命長達百年之久。此外,說明性標誌牌的設計不僅宣傳了一種人類介入自然的全新形式和特色,並且為遊客提供了當地動植物信息。




▼ 鳥瞰台



▼ 從觀鳥台眺望湖景



▼ 鳥類信息介紹板



▼ 鏽蝕鋼板細部




項目建成後,梅寧吉的人們和遊客可以來到這個小鎮,欣賞前灘保護區的全新面貌,在水邊漫步,沉浸在臨湖棲息地的獨特魅力之中。




▼ 人類與自然的和平共處





難道咱們中國就沒有不錯河道改造工程嗎?


當然有


比如



浦陽江生態廊道


By 土人設計




這麼美的鳥瞰


你能想像它以前是怎樣一條被拋棄的母親河嗎?



浦江是「中國水晶之都」,鼎盛時期全國80%以上的水晶製品均產自浦江,全縣曾經有2.2萬家水晶加工作坊,至少有20萬人直接從事水晶生產。水晶產業一度給浦江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但隱藏在繁華背後的卻是一個極度「危險」的浦江:蕩漾碧波被水晶污水吞噬,加之農業面源污染、畜禽養殖污染、生活污水處理水平落後,水質被嚴重污染。浦江全縣出現了

462條「牛奶河」、577條「垃圾河」和25條「黑臭河

」,環境滿意度調查連續6年全省倒數第一。曾經擁有秀美山水的浦江如今生態危機重重,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變得滿目瘡痍。




好在浙江的「五水共治」工程。該工程是從治理金華浦江縣的母親河浦陽江開始的。 土人設計(Turenscape)通過水生態修復和景觀營造,拯救了一條被拋棄的母親河。設計運用了生態水凈化、雨洪生態管理、與水為友的適應性設計以及最小干預的景觀策略,將過去嚴重污染的河道徹底轉變為最受市民喜愛的生態、生活廊道。設計實踐了通過最低成本投入達到綜合效益最大化的可能,並為河道生態修復以及河流重新回歸城市生活的設計理念提供了寶貴的實際經驗。




設計策略




1. 濕地凈化系統構建及水生態修復策略


在本次研究範圍內共有17條支流匯聚到浦陽江,規劃提出完善的濕地凈化系統截留支流水系,將支流受污染的水體通過加強型人工濕地凈化後再排入浦陽江。設計後濕地水域面積約為29.4公頃,以濕地為結構,發揮水體凈化功效並提供市民遊憩的濕地公園的總面積達166公頃,占生態廊道總面的84%。各斑塊設置在對應支流與浦陽江的交匯處,將原來直接排水入江的方式改變為引水入濕地,增加了水體在濕地中的凈化停留時間。同時拓寬的濕地大大加強了河道應對洪水的彈性,精心設計的景觀設施將生態基底點石成金,使生態廊道成功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通過水晶產業的整治和轉型,結合有效的生態凈化系統構建,浦陽江目前的水質得到提升。從連續的劣Ⅴ類水達到現在的地表Ⅲ類水,並且水質逐步趨於穩定。




2. 與洪水相適應的海綿彈性系統策略


設計運用海綿城市理念,通過增加一系列不同級別的滯留濕地來緩解洪水的壓力。據統計,實施完成的滯留濕地增加蓄水量約290萬m3,按照可淹沒50cm設計計算則可增加蓄洪量約150萬

m3

,一方面這大大降低了河道及周邊場地的洪澇壓力,另外一方面這部分蓄存的水體資源也可以在旱季補充地下水,以及作為植被澆灌和景觀環境用水。原本硬化的河道堤岸被生態化改造,經過改造的河堤長度超過3400米。硬化的堤面首先被破碎並種植深根性的喬木和地被,廢棄的混泥土塊就地做拋石護坡,實現材料的廢物再利用。迎水面的平台和棧道均選用耐水沖刷和抗腐蝕性的材料,包括彩色透水混凝土和部分石材。濱水棧道選用架空式構造設計,盡量減少對河道行洪功能的阻礙同時又能滿足兩棲類生物的棲息和自由遷移。





3. 低投入,低維護的景觀最小干預策略


浦陽江兩岸楓楊林茂密,設計採用最小投入的低干預景觀策略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這些鄉土植被,結合廊道周邊用地情況以及未來使用人流的分析採用針灸式的景觀介入手法,充分結合場地良好的自然風貌將人工景觀巧妙地融入自然當中。設計長度約25公里的自行車道系統大部分利用了原有堤頂道路,以減少對堤上植被造成破壞;所有步行棧道都由設計師在現場定位完成,力求保留灘地上的每一棵楓楊,並與之呼應形成一種靈動的景觀遊憩體驗。



新設計的植被群落嚴格選取當地的鄉土品種,喬木類包括楓楊、水杉、落羽杉、楊樹、烏桕、濕地松、黃山欒樹、無患子、櫸樹等。並選用部分當地果樹包括:楊梅、柿子樹、櫻桃、枇杷、桃樹、梨樹和果桑等。地被主要選擇生命力旺盛並有鞏固河堤功效的草本植被,包括西葉芒、九節芒、蘆葦、蘆竹、狼尾草、蒲葦、麥冬、吉祥草、水蔥、再力花、千屈菜、荷花;以及價格低廉、易維護的撒播野花組合。





4. 水利遺迹保護與再利用策略


場地內現存大量水利灌溉設施,包括浦陽江上7處堰壩、8組灌溉泵房以及一組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引水灌溉渠和跨江渡槽。設計保留並改造了這些水利設施,通過巧妙的設計在保留傳統功能的前提下轉變為宜人的遊憩設施。經過對渡槽的安全評估以及結構優化,設計將其與步行橋樑結合起來,並通過對鑿山而建的引水渠的改造形成連續、別具一格的水利遺產體驗廊道。該體驗廊道建成後長度約1.3公里,是最小干預設計手法運用的成功體現。設計通過在原有渠道基礎上架設輕巧的鋼結構龍骨並鋪設了宜人的防腐木鋪裝,通透的安全欄杆和外挑的觀景平台與場地上高聳的水杉林相得益彰。被保留的堰壩和泵房經過簡單修飾成為場地中景觀視線的焦點,新設計的棧道與其遙相呼應形成該案例中特有的新鄉土景觀。通過運用保護與再利用的設計策略,本案例留住了鄉愁記憶,也保留了場地上的時代烙印,讓人們在休閒遊憩的同時感受藝術與教育的價值意義。


















沒有治不了的污


就怕比河更污的是人心


「坐在垃圾堆上數錢,躺在病床上花錢

的畸形發展


終究是短命的操作


面對這樣的觸目驚心的河道環境污染


缺的不是技術


缺的不是資金


缺的也不是設計


缺的是壯士斷腕般的治理雄心


相信更大力度的監管,更有成效的作為


終究能還處處碧水藍天~






全文完






拾光景觀


公共空間/住宅商業/別墅庭院/公園景觀/旅遊度假/



長按二維碼,快速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光景觀 的精彩文章:

搜,搜,搜,搜圖大法
為了那片青楊(上)

TAG:拾光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