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談之色變的輻射,人究竟能承受多少

談之色變的輻射,人究竟能承受多少

輻射劑量單位"西弗" (英語:sievert,縮寫:Sv,簡稱:希)是一個用來衡量輻射劑量對生物組織的影響程度的國際單位制導出單位,為受輻射等效生物當量的單位。

1西弗=1000毫西弗 (msv)

1毫西弗=1000微西弗 (usv)

首先,對我們有害的是電離輻射,所謂電離輻射,是指能夠使物質發生電離的輻射。電離輻射通常可分為兩類,一類為高頻率的電磁波,如X射線、γ射線;另一類為高能粒子束,如α、β 粒子或中子束等。引發電離輻射的放射性物質是人類居住環境的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的電離輻射41%來自石頭、泥土及建築材料中的放射性氣體;28%來自岩石、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質;15%來自X射線等醫療輻射;9%來自食物和飲料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6%來自宇宙射線;1%來自高空飛行等。天然輻射源所致平均輻射劑量就世界範圍來看,每人每年大約為2.4mSv。而我們所關心的「電離輻射危害」指的是人們在利用射線和核能時受到超過一定劑量的電離輻射而造成的健康影響。

電離輻射對生物體的效應是通過電離輻射的能量作用於生物大分子和水,使得後者發生分子不穩定、分子重排、產生自由基並造成損傷。在這其中受影響最大的就是 DNA分子。受損的DNA可以經體內酶系統修復,但也可能發生錯誤修復,這是電離輻射可能誘發癌症的原因之一。分子電離、自由基產生、化學鍵斷裂使得亞細胞結構破壞,表現為細胞代謝、結構、功能的改變。相同輻射劑量作用下,不同細胞出現的損傷程度不同。一般來說,淋巴組織、骨髓、小腸上皮和性腺對輻射最為敏感;其次是角膜、晶狀體、內皮細胞等;肌肉、骨骼、軟骨和結締組織對輻射最不敏感。

高劑量電離輻射的危害是沒什麼懸念的,廣島、長崎兩次核爆炸、若干核事故以及放射治療都有大量的統計資料,大劑量輻射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認識已較為清楚。

而人們更關心的低輻射劑量對健康的影響,很難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給出確切的答案,還有一些爭論。儘管一些流行病學調查和生物學實驗表明小劑量的電離輻射可能對生物體起到「刺激和興奮」作用,甚至可能調節免疫功能,降低腫瘤發生率;但從安全形度出發,全世界對電離輻射仍採取保守態度:假設小劑量輻射仍有潛在風險,應予以防護。

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輻射劑量,一般在0.05微西弗/小時,接觸到的環境只要維持在0.2微西弗/小時以下都是正常可接受的。但是偵測環境如果超過20微西弗/小時,就是緊急狀況。(比如有人一小時內吃了2萬隻香蕉。。。香蕉吃多了會變香蕉俠,等下你就知道為什麼)

如果人體瞬間接受輻射量超過200毫西弗,就會使身體會造成危害,超量接受會嚴重傷害腦中樞,還可能幾小時內就會死亡。

地球上普通人受到的累計輻射平均值為每年2.4毫西弗(mSv)

其中氡為1.2毫西弗,宇宙射線為0.4毫西弗,大地本底輻射為0.5毫西弗,食物中攝入0.3毫西弗。

手機 -- 0微西弗

手機的信號發射器不產生電離輻射,不會致癌的。如果你用香蕉做個手機另說。。。

在離核電站50英里(80公里)的地方住一年。 -- 0.09微西弗

吃一根香蕉 -- 0.1微西弗(科學上有個名詞是:Banana equivalent dose 香蕉等效劑量。例如經過輻射的約350ml牛奶中含的放射性東東,就等於1/75 香蕉等效劑量。

總之香蕉有輻射,可以變成香蕉俠,但得一次(一分鐘內)吃20000根。)

在煤炭發電站50英里(80公里)的地方住一年。 -- 0.3微西弗

用CRT顯示器一年 -- 1微西弗

坐飛機從紐約到洛杉磯(廣州飛北京也行) -- 40微西弗

在磚,石或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物里住一年 -- 70微西弗

醫學方面

x光手臂透視。 -- 1微西弗

牙齒和手掌x光透視 -- 5微西弗

x光胸透 -- 20微西弗

咪咪x光檢查 -- 3000微西弗

胸部CT -- 5800微西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秘宇宙解碼 的精彩文章:

宇宙中還有這十個難解之謎
一億年才誤差1秒!原子鐘太厲害了

TAG:探秘宇宙解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