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兵馬俑青銅長劍的真實原型:出土戰國鐵劍品鑒

秦始皇兵馬俑青銅長劍的真實原型:出土戰國鐵劍品鑒

當年論壇上大佬們沒日沒夜的撕逼大戰中,有一個話題可謂經久不衰。那就是大秦對馬其頓的斗獸貼。由於《復活的軍團》那部紀錄片的影響,很多人都喜歡講大秦兵馬俑青銅劍夠用好用。但這和作者的常識不符。且不說青銅無論韌性還是硬度都不能和鋼鐵相比。光從形制上來說,一米多長的細長青銅劍無論如何也不會有什麼優異的機械性能。大秦就算劍上玩出花來,秦俑坑裡出的也還是鉛青銅。但是大秦活得挺好的,一統天下南征北戰,不可能裝備一磕就斷的武器。筆者當年就一直覺得這個事情前前後後有不少都說不通的地方。奈何論壇撕逼的兩腳書櫥砸了一版又一版的資料,就是沒人摸過實物。

圖1

這個疑問直到筆者在網友高爾夫處見到了這個東西(圖1)。筆者心中的疑問才真正被解開。這支鐵劍全重453克,重量約等於3.5台ihone6,全長104.5cm,刃長87.8厘米,柄長16.5cm,刃寬2.6~2.65cm,刃尖寬10mm左右。重心在握把前29cm,劍身中部有刀鞘殘留。這應該是一把秦代鐵劍,而兵馬俑出土的被一些人吹上天的青銅劍,其實就是這種鐵劍的青銅明器模型而已。

出土的先秦的青銅劍

為什麼筆者敢這麼說呢?先說一個看考古事實:戰國末期,中原諸侯國軍隊已經大量裝備鋼鐵武器了比如,益陽楚墓出土過鐵劍二件, 分兩式。

圖二

I式:扁平莖, 附銅劍首, 有菱形銅格, 劍身兩邊有刃, 尖鋒, 表面雖鏽蝕嚴重, 但去銹以後仍具有金屬光澤。經湖南省鋼鐵研究所進行金相檢測, 此劍硬度為H R c20 一2 2 ; 金相組織主要為鐵素體十珠光體, 其製作方法系採用塊煉鐵反覆鍛打而成塊鍊鋼。劍長78cm、莖長14cm、劍寬3.5cm。圖二中10號為I式

II式:造型基本同I 式, 唯劍端無銅劍首。劍長8 8cm、莖長1 3cm,劍寬3.6cm。圖二中11號為II式。

圖三

圖三1,陝西鳳翔高庄秦墓出土劍五件。形制相同,尖鋒,兩面刃,體很長,扁平莖,無首。標本M21·1,通長105cm、莖長21cm、劍身寬3.2cm。出土時劍身有木鞘朽痕。

圖四

圖五

宜昌前坪戰國兩漢墓也出土了一柄秦代鐵劍,通常一米二。圖四1號劍,圖五6號劍

圖六

河北易縣燕下都44號墓出土鋼鐵兵器。圖六8、9、10、11、12號劍。燕下都共出鐵劍12把。其中二件僅存鋒刃之殘部, 四件僅得劍首, 一件僅有部分劍格, 完整或基本上完整的共八件 , 形制沒有顯著區別,長7 3.2一1 0 0.4 厘米不等。11號最長, 長100.4 厘米。10號除鋒略殘外, 保存最佳, 長99.5厘米。

古代鋼鐵冶煉

以上例子表明,秦楚燕三個不同的諸侯國鋼鐵劍的發展已經趨於一致。在進入戰國時,各諸侯國鋼鐵冶煉和鍛造技術雖然發展程度有高低,進入鋼鐵時代有先後,但是技術已經擴散,鋼鐵武器基本取代了青銅武器。也就是說,秦國可以做出優質的鋼鐵劍。而且不單是秦國,戰國七雄都可以生產優質鋼鐵武器。非說秦軍使用青銅武器,然後又去論證青銅武器多麼優秀,其實是跑偏了。

再回到開篇的這把劍。一般穩妥的說,從銹跡,還是形制,大家會說這是一把戰漢的劍,也就是戰國到漢代。戰國到漢代是一個非常非常漫長的歷史時期,筆者怎麼確定這支劍是戰國還是漢呢?先看基本數據

圖七

圖八

圖九 作為比例尺對比的是iphone6ps

這支劍和漢式鐵劍在形狀上幾乎一樣,差別很細微,絕對是直系血親。但它們又有不同。這支劍較典型的漢式鐵劍要纖細,尤其是劍鋒,銳利度明顯高於漢式鐵劍,然後是劍格。這支劍的劍格已經脫落遺失,但仍然可以看出,它原配的應該是是典型的一字型劍格。大約如圖10第12號,圖12左起第2第3那樣。

圖十

圖十一

圖十二

這類一字型劍格在秦漢之交尚且常見,西漢和東漢之後的就不常見了。結合這支劍出水的位置,在廣西西江上游田陽田東一帶,筆者推斷應該是秦帝國南征百越時留下的。好了,該說說性能了。

判斷一支劍的性能,尤其是這麼細一支劍,要看它是不是滿足了使用者的需求。首先它得直,當筆者拿捏這支劍的後端平舉,劍身都不彎,可見剛性很足;輕微掰折,可以感到劍身內部沒有任何暗傷,韌性很好;輕微拍擊劍身,劍不顫不抖。作為對比,如果把小汽車的彈簧減震鋼打磨成這樣的形狀,它會被自重壓的輕微點頭,揮舞時會開始變形,拍擊這樣的鋼劍劍面,會看到劍身有明顯震顫而且震顫時間長。為什麼某寶上熱賣的爆款秦劍漢劍普遍做的很厚?那是因為要達到古劍的形制和尺寸,耗費的成本不低。

魏文帝曹丕的《典論·劍銘》曾說:魏太子丕造百辟寶劍三,長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五兩,淬以清漳,厲以礛諸,飾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飛景。其二名流采,色似采虹,長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四兩。

陝西博物館收藏的尺子

考慮漢魏一尺約24.18cm,十寸一尺;一斤約222.73g,十六兩一斤,換算過來13.92克一兩。所以曹皇上的飛景應該是101.304cm長,431.52克重;流采與飛景同長,30兩,417.6克重。也就是說,飛景的重量接近於2.5台iPhone 6 Plus,流採的重量相當於3.7台iPhone 5。基本上,筆者看到的這把秦代鐵劍,和曹魏時代皇帝佩劍的製作工藝是同等級的,滿足長,輕,硬的訴求,是犀利的殺人利器。完全可以滿足秦帝國的軍事需求。擁有強大軍工科技的戰國七雄是不害怕與同時代任何文明國家進行對比的。

參考資料

湖南省益陽地區文物工作隊《益陽楚墓》, 《考古學報》1985 年1期。

庸城考古隊《陝西鳳翔高庄秦墓地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1981年1期。

湖北省博物館《宜昌前坪戰國兩漢墓》,《考古學報》1959年1期

河北省文物管理處,《河北易縣燕下都44號墓發掘報告》,《考古》1975年4期。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靈吸怪,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的關鍵秘籍:靠羅馬軍團太說話算話贏得效忠
中舟必洞,中人必碎:在南方和水戰大受歡迎的明清標槍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