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小窗幽記》:莫因一時嫌隙,疏遠了你的朋友

《小窗幽記》:莫因一時嫌隙,疏遠了你的朋友

日知錄

毋以小嫌而疏至戚,勿以新怨而忘舊恩。

——陳繼儒《小窗幽記》

人對親近的朋友的要求似乎總之苛刻的。不知大家有沒有感受到,我們對不同人的評判總是取決於不同的標準:若是不熟悉的人,我們對他的感受往往會停留在對他的第一印象上,彷彿那就是他的樣子,之後他身上發生的種種因為都與你不相關或者你根本不了解,於是他永遠是你第一印象的樣子;但若是熟悉的、在身邊的人,我們對他的評價便往往依據最近發生的事情,不論曾經他是怎樣的人,若是最近對你做了什麼,那都會成為你對他評價的重要依據。

於是才會發生許多無端的猜測和衝動的反目。小時候,我們在教室里與同桌朝夕相處,但兒時的心智總是還無法讓我們客觀詳盡地評判一個人的才能品質。所以或許一支鋼筆的消失便會讓我們懷疑到同桌身上,或許某日同桌忘記了告訴出去有事的你課上老師布置了哪些口頭作業,在那一個剎那,依舊是孩童的我們會感到憤怒,將一腔怒氣發泄到同桌身上,殊不知第二日或許就在某個角落發現了被遺忘的鋼筆,也沒有耐心去想一想或者這只是他的無心之失。

疏遠和遺忘就是那麼一剎那間的事。更甚者,還會反目成仇、互相傾軋。當今的熱門影視劇中上演了多少親人、朋友之間相互誤解而疏遠、反目的情節,令人唏噓感嘆不已。而歷史上也曾經不知發生了多少相同的戲碼。根據《史記》記載,秦朝末年,張耳、陳余在剛開始同甘共苦,結為刎頸之交,然而卻在之後的戰爭中因為一次誤解產生了無可彌補的裂痕。當時張耳在巨鹿城內被秦將圍住,求救陳余。陳余雖然覺得兵力不足有如螳臂當車,但還是讓人派出千餘兵馬試圖攻打秦軍,但幾乎一到就全軍覆沒。張耳沒有等到救援,在之後遇到陳余時,便責怪陳余。這件事情以後,兩人就分道揚鑣,甚至在後來相互殘殺。

在這篇列傳的最後,太史公感慨道,張耳、陳余貧賤不得志時,彼此信任,誓同生死, 可當他們有了各自的地盤,卻爭權奪利,毫不顧忌之前的情感,變得乖戾、嫉恨。這實在是令人感到遺憾之事。雖然他們名譽高、賓客多,但他們的作為和吳太伯、延陵季子這些前賢相比,卻相差甚遠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與朋友雖然不至於反目成仇,但如果因為發現親人、朋友身上的一些小缺點,或者發生一點不愉快,就有意疏遠,甚至逞一時口舌之快,那豈不是傷了他們的心嗎?要知道,他們也許曾經不求回報地幫助過你,在你最需要的時候關懷過你。

我們的火爆脾氣往往在最親近你的人面前會展露無遺,但是如果這些相濡以沫的親人朋友總是那麼容易被一時的怨氣所離間,如果真誠的付出總是那麼輕易會付之東流,那麼世上還有什麼美好能夠永駐呢?面對朋友,我們更要學會寬容和反思,說話做事之前想一想曾經的美好時光,也許疏遠和惡語就不復存在,讓這來之不易的緣分和情誼繼續深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你眼中懦弱的劉邦 可能才是真正擁有大格局之人
王陽明:不要讓讀書成為心的負擔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