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核襲計劃駭人聽聞:摧毀蘇聯150座城,殺死中國2億多人口

美核襲計劃駭人聽聞:摧毀蘇聯150座城,殺死中國2億多人口

原標題:美核襲計劃駭人聽聞:摧毀蘇聯150座城,殺死中國2億多人口


日前,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公布了一批解密文件。文件顯示,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軍方制定了令人瞠目的核作戰方案,一旦實施,人類將面臨一場浩劫。


秘密會談


位於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國家安全檔案館發布了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簡稱參聯會)1964年制訂的一項核戰爭計劃——統一作戰行動計劃,其內容觸目驚心,美國約翰遜政府時期(1963年11月至1969年1月)的核戰計劃包括對核目標、常規軍事目標和城市工業目標進行打擊,目的是摧毀蘇聯和中國的工業潛力、大量消滅兩國人口,使中蘇兩國社會癱瘓。


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軍方就開始研究如何對蘇聯軍事目標實施先發制人式打擊,一些軍事策劃人員認為首先摧毀蘇聯核力量可以使戰時美國的損失減輕。


然而,到1963年11月,高級防務官員得出結論,「限制損失」策略可能會失敗。在白宮舉行的一場高度機密的凈評估小組委員會吹風會上,凈評估小組委員會主任利昂·約翰遜空軍上將告訴肯尼迪,「無論我們做什麼,都沒有辦法避免核戰爭爆發對美國造成不可接受的損害。」儘管如此,先發制人仍然在統一作戰行動計劃選項之中,損害控制邏輯「深植於關於美國核武庫數量和能力的決策中」。


計劃毀滅中國30座大城市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總統遭暗殺,副總統約翰遜繼任。約翰遜當上總統後決定深入研究對中蘇的核戰計劃,他要求軍方澄清一旦同蘇聯開戰是否將中國也拉進去。五角大樓聯合參謀部主任安德魯·古德帕斯特中將在新版統一作戰行動計劃中指出,「中蘇」意味著「所有中蘇國家和衛星國,但不包括南斯拉夫」,不過,考慮到南斯拉夫的鄰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阿爾巴尼亞都同中國或蘇聯結盟,這些國家成為全面核攻擊打擊目標之後,南斯拉夫人也可能會受到嚴重傷害,尤其是輻射。1964年3月4日,在約翰遜總統與參聯會成員會商之後,總統助理切斯特·維克托·克利夫頓少將受命撰寫一份備忘錄,列舉這場會晤後必須做的事情清單。備忘錄中稱,根據指示,如果蘇聯或中國對美國發起核襲擊,使總統和他的繼承人不能工作、通訊受破壞,美軍聯合或特定司令部司令有權對整個中蘇集團進行報復性反擊,即使蘇聯的一些盟國或中國沒有發動襲擊。


接下來,美國軍方在參聯會主席馬克斯韋爾·泰勒上將主持下,開始緊鑼密鼓地完善對中蘇全面核戰方案。根據美軍制定的對中蘇核作戰方案,有五個攻擊選項:兩個是先發制人攻擊選項,打擊核目標、打擊核和非核軍事目標;三個報復性攻擊選項,核目標、核和非核軍事目標、軍事和城市工業目標。原先,對中蘇作戰的首要任務是「摧毀或壓制敵人的軍事能力」,優先考慮核軍事目標,「次要關注點」是將襲擊擴大到城市工業目標,但泰勒上將認為需要擴大首要任務,結合攻擊核與非核軍事設施以及城市工業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摧毀中蘇集團發動戰爭的意志和能力,將敵人逐出工業大國行列,並且確保戰後力量平衡有利於美國」。


令人震驚的是,作戰計劃幾經修改,參聯會竟然把大量殺傷中蘇兩國民眾作為一個主要目標,在所謂的「有能力摧毀敵人的戰爭支援和城市/工業資源」原則指導下,城市中的工人、店員和管理人員無疑都成了殺戮對象。美軍打算「摧毀蘇聯和中國」,使中蘇兩國不再存在有活力的社會。對蘇作戰目標包括摧毀蘇聯150座城市和70%工業用地,使其社會癱瘓。對中國而言,實現這一目標要複雜得多,這是由於中國大部分人口(84%)都生活在農村地區,減少中國30%人口意味著要殺死2.12億人,而攻擊中國眾多城市只能殺死一小部分人口。參聯會估算,考慮到中國現狀,毀滅中國30座大城市、消滅30%城市人口、摧毀50%工業用地之後,中國將不再是一個生氣勃勃的國家,整個社會都會崩潰。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多年後告訴記者,他和約翰遜總統完全控制著統一作戰行動計劃的制訂。據稱,麥克納馬拉尤其希望確保中國毀滅。


不過,統一作戰行動計劃沒有具體說明敵方死亡人數,但相關數據可參考1961年的一項評估,評估指出,美軍的全力攻擊能造成蘇聯城市71%傷亡率和中國城市53%傷亡率。1962年的另一項評估顯示,美軍對蘇聯軍事與城市工業目標的突然襲擊能造成7000萬蘇聯人死亡。


到1964年5月,五角大樓部署了數百枚可用於統一作戰行動計劃的導彈:488枚義勇兵洲際彈道飛彈、70枚泰坦一號和泰坦二號火箭、208枚北極星導彈。



關鍵時刻調走主要策劃者

1964年6月,參聯會主席泰勒上將分發一份絕密文件給空軍參謀長、陸軍參謀長、海軍陸戰隊司令和海軍作戰部長,該文件詳細介紹「針對紅色中國及其盟友和蘇聯集團衛星國」的打擊選項,分別分析了單獨打擊和共同打擊可行性。美國情報機構獲悉,蘇聯同羅馬尼亞的關係陷入困境。事實上,在1963年秋季,羅馬尼亞外交部長告訴美國國務卿迪安·臘斯克,在古巴導彈危機期間,蘇聯沒有同羅馬尼亞磋商過,蘇聯也沒有在羅馬尼亞部署核武器。


就在核戰陰雲密布之際,7月制訂全面核襲中蘇計劃的核心人物泰勒上將調任美國駐南越大使。不久,美軍深陷越南戰爭泥潭,與此同時,蘇聯政治和軍事領導層也不想主動核襲美國,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阿列克謝·柯西金等重要領導人駁回了一些軍人提出的先發制人摧毀美國核設施的建議。另一方面,進入上世紀60年代中期之後,中蘇關係也日益緊張。隨著局勢發展,美國政府高層認為核襲中蘇計劃已不合時宜。1968年,約翰遜總統下達指示修改作戰方案,如果要核襲蘇聯,可把中國排除在外。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宮,當他獲悉統一作戰行動計劃後被嚇得目瞪口呆,他認為總統需要的是不會導致世界末日的軍事計劃。尼克松希望,軍方不要輕易動用核武器,以防止局勢升級。進入70年代後,東西方關係趨緩,核戰計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逐漸降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時報 的精彩文章:

日本名教授曾活取中國抗日戰士睾丸做研究向美國科學雜誌投稿
北約峰會召開,特朗普傳出的第一句話卻是……

TAG: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