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你可知道,這才是令我們真正痛苦的原因

你可知道,這才是令我們真正痛苦的原因

外離相即禪 · 內不亂即定

歡迎關注江西黃龍禪寺

「馬雲將辭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一職。」

最近馬雲通過阿里巴巴官方「如約」發布了這條消息。

這也是繼本周末《紐約時報》、彭博社等多家外媒報道「馬雲辭職」之後,來自其本人的正式回應。

對於馬雲的辭職

網友們有著各種各樣的猜測

有人說他都那麼有錢了

也應該辭職了

還有人說統領阿里巴巴大局

一定太辛苦所以選擇了辭職

在名利場上打拚

究竟誰主沉浮

答案不得而知

人活在世

少不了慾望、權利、財力的拼搏

而我們追逐的那些五欲八風

究竟可以給我們帶來多少快樂?

佛教認為六道眾生

之所以淪入苦海

受諸煩惱、不得解脫

皆因後天習染三毒所致

三毒就是導致我們痛苦的原因

五欲八風則是貪慾的具體展現

貪嗔痴三毒具體指的是什麼?

貪嗔痴又有著怎麼樣的過患?

我們如何去對治貪嗔痴?

接下來將分三期為大家

詳細講述以上幾個問題

什麼是「貪慾」

貪慾是一切煩惱的根本

若是一個人沒有貪慾之心

別的煩惱則無法產生

反之一旦有了貪心

別的煩惱就隨即而來

而貪慾中最為顯著的

即是男女之慾望

學佛修行就是讓我們

減少慾望、減輕煩惱

讓我們在對境中成長

讓我們在面對貪執的境界時

能夠通過諸等對治方法

來斷除自己的貪染心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貪心重

你是否今日吃了海鮮排擋

明日還要吃頂級日料?

你是否剛剛血拚購物結束

轉眼看到別人買了個新款美容儀

便又開始琢磨著

下個月一定要把美容儀拿下?

你是否常常抱怨他人命好

看到自己沒房沒車便覺得

這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

......

如果你對

財、色、名、食、睡

五欲過分貪執

又對利、衰、毀、譽

稱、譏、苦、樂八風

過分追求

則說明你貪心熾盛

此時就需要降降溫了

但對於大部分世間人來說

完完全全地放下各色慾望

做個真真正正的清心寡欲之人

實在不太現實

但對於在家修行居士來說

決不可對於世間的五欲八風

過分追求或極端追求

做事則更不能逾越

法律與道德的界限

貪慾的過患

現世及來世,諸欲引災禍

今生砍殺縛,來世入地獄

——《入菩薩行論》

貪慾的過患相當可怕

極度的貪慾會給今生乃至後世

帶來莫大的災難

今生的果報即是會遭受

砍殺、捆縛等痛苦

來世則會墮入地獄等處

貪慾如嗔蛇

毀壞今來世

智者不應依

——《本師傳》

其他經典中也說道

「欲妙之奴遭剖剁

砍頭挖眼斷手足

貪慾令墮眾生獄

令轉餓鬼與旁生」

所以貪慾能招致

今生來世的一切痛苦

當今社會有些人貪執美色

有些人貪執財富、地位

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以致導致種種不幸的事件發生

當一個人貪慾增長時

慚愧心便會減弱

當一個人一旦不肯接受

國法、戒律、家規的約束時

便沒有了正知正念的攝持

就會做出傷天害理之事

令我們痛苦的真正原因

我們之所以會感到痛苦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

有所求,即有「慾望」

當我們喜愛一件物品

或喜歡一個人時

便會產生貪愛的心理

當貪不到時便會嗔恨

所以貪與嗔是一體兩面

其本質即是慾望

佛教講究「人生八苦」

其中「愛別離」、「求不得」

「怨憎會」三苦

皆是由慾望演變出來的苦果

佛陀在《方廣莊嚴經》中

毒葉、寶劍、火焰

比喻闡述了貪慾的危害

從根本上斷除所有的貪慾

對於我們來說有一定困難

但我們要深刻明白

如果貪心增長

一切苦惱就都會出現

在家居士要盡量做到知足少欲

對人、財等不應過分執著

若對名聲、地位、財產

乃至自己的身體

沒有特別大的貪執

這一生便會過得滿足而快樂

虛雲老和尚事迹

《虛雲老和尚年譜》

一書中記載

在虛老38歲時

有一次坐船從寧波至杭州

由於當時天氣炎熱船小人多

無奈要與一年輕女子卧鋪相連

夜深熟睡忽覺有人在觸碰他

他立即驚醒、馬上起來結跏趺坐

持《楞嚴咒》攝心

女子見他有如是正念便不再敢動

隨即女子自己也十分羞愧難當

漢傳佛教中,常提到《楞嚴咒》對治貪心的力量極強。而在藏傳佛教中,守持戒律的人則多持誦作明佛母的心咒,亦為對治貪心的殊勝竅訣。

當我們有煩惱時

身、口、意三門就會去造業

有業力的牽引

我們就要在六道中輪迴

就要感受輪迴的痛苦

貪慾是眾煩惱的根本

也是最大、最可怕的戒律違逆法

對治「貪慾」的法門

眾生的煩惱不同

自然有不同的方法對治

八萬四千種煩惱

自然便有八萬四千種法門

作為其對治的方法

六種對治貪心的方法

學習不凈觀

學習十種不凈相

即有識不凈相一種

無識不凈相九種

也稱為墓園九觀

可以滅除及對治貪慾

修習不凈觀

有識不凈觀

是觀身體的三十二個部分

無識不凈觀

是觀屍不凈

透過打坐滅除貪慾

及滅除對於這個身體的貪愛

守護諸根門

以正念修持自己的禪修業處

來守護六根門

飲食知量

在《中部阿含·一切漏經》

裡面說到

佛陀如何適量地飲食

飲食並不是為了吃的好

而是為了維持和延續這個色身

為了去除身體的苦難

為了幫助修習清凈的梵行

親近結交善知識

重要的就是要與

有修持的善知識在一起

尤其是初學者

應該與少欲知足

有修行的善知識在一起

修行路上有善知識的引導很重要

適當的言談

不說污穢之語

要常說清凈、正直之語

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也許當你放下慾望之時

忽而發現最美麗的風景

就在那潮起潮落

細水長流之處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助建寺廟 功德無量

期待您的支持與參與

三寶門中福好求,一文付出萬文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龍禪寺 的精彩文章:

凈慧老和尚:居士修福的重要性
為什麼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供養三寶,能超度過去七世父母,現生父母增福延壽

TAG:黃龍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