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80、90後的動漫往事:回不去的黃金時代

80、90後的動漫往事:回不去的黃金時代

原標題:80、90後的動漫往事:回不去的黃金時代



遼寧瀋陽,一個孩子趴在商場的動畫模型上。《貓和老鼠》上世紀八十年代引進中國,或許也是他父母的童年記憶。/ 視覺中國

新的大門已經開啟,舊的大門緩緩關閉,但動漫之所以能成為無數人成長的見證,就在於即便往昔之門關閉,但那些曾帶給我們感動的角色和情節,依舊活生生地存在於門後,可供無數次重溫。

文/蘇煒、火車頭

1980年,電視機對於大多數中國家庭,還是一件稀罕產品,那時候人們喜歡談論詩歌,談論傷痕,談論未來。對於剛剛出生的嬰兒,時代還沒有準備好「八零後」的標籤。


那年十二月,少數幸運的孩子圍坐在電視機前,見證一個日本機器人首次來到中國,它的名字叫做阿童木。1980年年底,中央電視台引進了首部日本動畫片《鐵臂阿童木》,標誌著日本動漫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阿童木的作者是被譽為日本漫畫之父的漫畫家手塚治虫,他最著名的觀點之一是漫畫不只屬於兒童,還應該是一種覆蓋更廣泛受眾的藝術形式,這與當時中國人對動畫片的普遍認知不大一樣。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手塚治虫筆下的機器人生活在一個科技發達的未來世界,複雜的情節、龐雜的人物共同勾勒出這個世界的種種細節。



漫畫家手塚治虫,很大程度上開創了日本現代漫畫的格局和基調。


電視前的中國孩子們驚訝地張大了嘴巴,他們此刻還不知道,從《鐵臂阿童木》算起,長達三十多年的國外動漫尤其是日本動漫引進,將對未來80後、90後兩代人的童年,產生怎樣深刻的影響。



最早的阿童木還生活在黑白時代。


01


被電視連接的另一個世界

8月27日,《櫻桃小丸子》的官方博客發布公告:《櫻桃小丸子》的作者櫻桃子已經於2018年8月15日晚上8點29分因乳腺癌去世,享年53歲。


消息一出,許多看小丸子長大的中國年輕人既震驚又難過。雖然動畫已經遠離了其中大多數人的生活,但這道訃聞,還是讓那些蹲在電視機前守著動畫頻道的寒暑假一起湧上心頭。很多人翻出早已丟在角落漫畫書,在社交網站上開始懷念這部動漫以及與之相關的青春。



人與人的情感總是共通的,小丸子的班級合照,勾起許多中國人的校園記憶。


從阿童木1980年的首秀開始,隨著80後逐漸長大和電視機的普及,動漫也一部接一部進入我們的生活。


八十年代前期,基於中日傳統文化的相通,加上翻譯成功的主題曲,《聰明的一休》《花仙子》迅速受到中國觀眾的歡迎。在多少人朦朧的童年回憶里,從沒把那個愛動腦筋的小和尚當成外國人。


之後,《機器貓》《阿拉蕾》《足球小將》《聖鬥士星矢》《龍珠》《棒球英豪》等等漫改動畫相繼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看動畫和討論動畫情節,佔據了中小學生大部分課餘時間。緊隨動漫而來的,是學校門口的書店裡,堆積成山的散發著強烈油墨氣味的盜版漫畫書。



日本歷史上一休的畫像,你的童年還好嗎?/ 維基


九十年代,隨著日本動漫的黃金時期到來,引進中國的作品也迎來了一個數量和質量的高峰。《名偵探柯南》《美少女戰士》《蠟筆小新》《灌籃高手》《光能使者》……其中的每一個名字,想必都能引起親歷者內心的一陣激動。

時間來到新世紀,隨著有關部門發布的一紙《關於加強動畫片引進和播放管理的通知》,各個電視台播放的進口動畫片的數量被大大限制了,但即便如此,世紀之交進入中國的《頭文字D》《數碼寶貝》《中華一番(中華小當家)》《四驅兄弟》還是在整整一代人心裡留下綿長的迴響。


上面這條粗略的時間線,或許會與一些人的回憶相衝突,事實上,很多引進作品並沒有一個統一明確的引進時間點。大多數80後、90後小時候第一次接觸它們,都是通過星空衛視、金鷹卡通、卡酷動畫、遼寧教育電視台等地方動漫頻道,每一個頻道的播出時間不一致,播出版本也不盡相同——有的來自本土譯制,有的則是港台翻譯的。比如經典的《貓眼三姐妹》,日本本土在1983年就已經上映,但有的中國觀眾直到九十年代甚至2000年以後,才頭一次看到。



在那個時代,《貓眼三姐妹》是太多人的時尚啟蒙。


跨過二十一世紀的頭十年,伴隨著電視長大的孩子們已經逐漸遠離電視,而有了網路加持的新一代青少年,更不必每天等待電視台一成不變的播出時間,加上政策的限制導致國產動畫佔領了更多熒屏,用電視看引進動畫的時代,終究一去不返了。


02


動漫教會了我們什麼?


這些動漫作品對於80後、90後而言,首先是一扇窗口,透過它,能夠看到一個更廣闊的的世界。有多少人是看過《機器貓》之後,才知道一個普通家庭也能夠擁有一幢獨棟的帶院子的房子?又有多少人看了《頭文字D》才明白,家用汽車不一定是奢侈品,豆腐店老闆也可以買一輛用來送貨。


形形色色的題材,涵蓋了科幻、體育、魔幻、歷史、家庭、校園等方方面面,真正實現了手塚治虫「不只給兒童看」的願望。比如《四驅兄弟》第二部中,故事背景變成了四驅車世界大賽,帶著各國特色的車隊紛紛參賽,角逐冠軍;《頭文字D》中,對於主角青澀的戀情也有著美好的展示,這在當時的國產動漫里是很難看到的。


在這些作品的故事框架之下,大都包含有一個向上的精神內核,動漫迷稱之為「熱血」,它代表著一種昂揚進取、永不放棄的態度,這恰恰與青少年的氣質相吻合。


《灌籃高手》中永不言棄的經典情節。


例如,勇氣與守護就是貫穿很多作品的精神主線。在《龍珠》里,孫悟空要守護被外星人虎視眈眈的地球;在《海賊王》里,路飛要守護同船的夥伴;在《火影忍者》里,鳴人則要守護木葉村和他的小分隊……這個名單還可以長長地列下去。


而這一切一切的基礎,還是引進作品精良的製作。以《中華一番(中華小當家)》為例,在這部背景設定在古代中國的美食動漫中,作者儘力展示了許多中國文化元素,儘管有些表達在今天看上去不免誇張,但這種努力還是成就了作品極強的代入感。


就拿這部動畫的配樂《萬里の長城》來說,恢弘大氣的旋律中浸透了濃濃的中國風,至今仍是許多國產紀錄片常常用到的背景音樂。以至於很多人在童年一度認為,這部作品是原汁原味的國產動畫。


為什麼記憶中這些作品如此美好?說到底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些創作這些動漫的作者,或許從來沒有把受眾當做心智不全的孩子看待。


03


未必要用貶低下一代人的方式懷念青春


2010年,一部叫做《雷鋒的故事》的國產動畫上映,它以2100萬的投資和極其低劣的水準,迅速獲得關注。很多看著引進動漫長大的人,一面嘲笑著國產動漫的不爭氣,一面回憶著自己的青春年華。


這部《雷鋒的故事》質量實在太過低劣,豆瓣評分2.5。


其實,懷念自己的青春,也未必要用貶低下一代人的方式進行,低水準的國產動畫之外,同樣有許多亮眼之作。無可否認的是,在2000年以後,國產動畫也誕生了一大批精品,比如《中華小子》《馬丁的早晨》《鴨子偵探》《哪吒傳奇》《圍棋少年》等等,儘管其中不少是中外合作的產物,但也體現著國產動漫實實在在的進步。



中法合作的《中華小子》被很多人記住,可惜沒有了續集。


有人用「喜羊羊、光頭強霸屏」來形容新一代的童年,更是一種偏見。今天的10後、00後們,無疑有著更多樣的渠道接觸國外優秀的動漫作品,手持手機發送彈幕,已經是他們最習慣的追番方式。而以日本動漫為代表的國外作品,在情節上更複雜、更艱深、更晦澀的趨勢,似乎也已經不再具備大規模地引進到中國的電視熒幕的可能性。


新的大門已經開啟,舊的大門緩緩關閉,但動漫之所以能成為無數人成長的見證,就在於即便往昔之門關閉,但那些曾帶給我們感動的角色和情節,依舊活生生地存在於門後,可供無數次重溫。



北京世貿天階,屏幕上大大的機器貓,引來行人駐足。/ 視覺中國


無論80後、90後們目前正面臨著怎樣一地雞毛的生活,只要他們願意,還能夠隨時回到那個世界。在那裡,小當家仍在中華大地探險,完成母親的遺願;孫悟空還在與夥伴一起對抗越來越強大的敵人,保衛地球;大雄依舊在機器貓的保護下,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小丸子還要在明天一早,和小玉結伴上學。


在那個世界裡,一切都未老去。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沒有在深夜讀過這本暗夜黑童話,不足以談人生
就是這個味兒!山東大漢=大蒜+雞蛋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