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外丘穴:舒肝理氣,通絡安神

外丘穴:舒肝理氣,通絡安神

外丘穴,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陽膽經。足少陽之郄穴。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 骨前緣,平陽交穴。一說在「外踝上六寸」(《循經考穴編》)。布有腓淺神經和脛前動、靜脈肌支。主治頭項痛,胸脅痛,腿痛,腳氣,下肢麻痹,膽囊炎,肝炎,坐骨神經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腧穴釋義】

外丘。外,膽經之外也。丘,土丘也。該穴名意指隨膽經風氣上揚的脾土塵埃由此飄揚於膽經之外。本穴物質為光明穴傳來的陽熱風氣,至本穴後,陽熱風氣勢弱緩行並吸熱冷降,隨陽熱風氣上揚的脾土塵埃則飄散於膽經之外,故名。

膽經郄。郄,孔隙也。本穴物質為光明穴上行而至的陽熱風氣,至本穴後勢弱緩行,外傳陽交穴的氣血弱小,如從孔隙中傳出一般,故為膽經郄穴。

【取穴位置】

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平陽交穴。

【穴位解剖】

在腓骨長肌和趾總伸肌之間,深層為腓骨短肌;有脛前動、靜脈肌支;布有腓淺神經

【功能主治】

功能:舒肝理氣,通絡安神

主治:頸項強痛,胸脅痛,瘋犬傷毒不出,下肢痿痹,癲疾,小兒龜胸。

【穴位配伍】

配腰奇、間使穴、豐隆穴、百會穴治癲癇 ;

配環跳穴、伏兔穴、陽陵泉穴、陽交穴治下肢痿、痹、癱;

配陵後、足三里穴、條口穴、陽陵泉穴治腓總神經麻痹。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臨床運用】

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腓神經痛,下肢麻痹,癲癇;

2.運動系統疾病:踝關節周圍軟組織疾病。

⊙版權聲明:內容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療健康生活常識 的精彩文章:

百病生於氣,情深人不壽
天髎穴:肩頸痛、胸中煩滿找

TAG:醫療健康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