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成祖:他是我朝王羲之!

明成祖:他是我朝王羲之!

沈度《敬齋箴冊》 楷書,縱23.8cm,橫49.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沈度,字民則,號自樂。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善寫各體,其書婉麗飄逸,雍容矩度, 董其昌對二沈頗推崇,稱「文(徵明)、祝(允明)二家,一時之標,然欲突過二沈,未能也。」明太宗尤重度書,李紹《皇朝世說新語》載:「太宗徵善書者試而官之,最喜雲間二沈學士,尤重度書,每稱曰:我朝王羲之。」 官至侍講學士。與其弟粲名重一時,並稱「二沈先生」、「大小學士」。

當時朝廷很多金版玉冊、重要制誥都出自他的手筆,又因為當時八股科舉,讀書人紛紛效仿,成為流行一時的「台閣體」。 明清兩代提倡館閣體,束縛和扼殺過書法創作的自由精神。然而,這也是書法史上「尚法」精神的一次復興。館閣體崇尚法度謹嚴,功底紮實,絲絲入扣,清秀美觀,簡潔實用。

《楷書四箴頁》 紙本 縱29cm 橫14.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四箴」是宋代理學大師程頤根據孔子《論語·顏淵第十二》中「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發展而成的道德戒律。朱熹《近思錄》卷五《克治》載:「伊川先生曰顏淵問克己復禮之目。夫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應乎外,制於外所以養其中也。顏淵請事斯語,所以進於聖人。後之學聖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

作品以烏絲界欄,楷法緊結遒麗,具唐人法度,又不過分甜潤,是沈度「台閣體」書法的代表作。

《石渠寶笈·初編》著錄。 此帖曾經清代乾隆、嘉慶、宣統御府鑒藏。1922年,末代皇帝溥儀將其「賞溥傑」,遂被攜出皇宮。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所編《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四種》對此事有所記載。1965年由故宮博物院出資購回。

釋文:

言箴:人心之動,因言以宣,髮禁躁妄,內斯靜專,矧是樞機,興戎出好,吉凶榮辱,惟其所召,傷易則誕,傷煩則支,己肆物忤,出悖來違,非法不道,欽哉訓辭。

動箴:哲人知幾,誠之于思,志士勵行,守之於為,順理則裕,從欲惟危,造次克念,戰兢自持。習與性成,聖賢同歸。

視箴:心兮本虛,應物無跡,操之有要,視為之則。蔽交於前,其中則遷。制之於外,以安其內。克己復禮,久而誠矣。

聽箴:人有秉彝,本子天性,知誘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覺,知止有定,閑邪存誠,非禮勿聽。

《隸書七律詩》 紙本 縱23.2cm 橫34.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沈度擅長隸書,但傳世作品稀少。此帖結體方整,用筆少波磔與迴轉,體勢筆法更接近楷書,具有唐隸的特徵,但略顯厚重呆板。

釋文: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宮。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行書七律詩》 紙本 縱24.5cm 橫29.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筆法仍以「台閣體」為基調,端妍潤麗,亦仿米芾筆意,結字欹斜,遂成緊勁清健之勢。

釋文:

伯也馳駐歷歲年,阿咸來省意何專。儒林共說多才藝, 鄉里從知有俊賢。舟艤石城青嶂月,帆開楊子白漚天。到家已是春將半,應念當時蠟鳳圓。 雲間沈度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草書如何「入格」?
田英章:比王羲之高出來的那部分就是創新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