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遠離大腸癌 專家為您支招

遠離大腸癌 專家為您支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腸癌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尤其在上海,大腸癌的發病率已經排到了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僅次於肺癌。

上海已經成為了大腸癌的高發地區,發病率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身在高發地區,以下大腸癌的高危人群,要尤其注意,每一到兩年做一次腸鏡檢查。要知道早期大腸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而到了晚期即肺、肝等遠處轉移後的5年生存率僅為10%,可見大腸癌的早期發現是多麼重要。

遠離大腸癌 專家為您支招

√40歲以上有癥狀者

√患過大腸癌者

√大腸息肉患者

√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大腸息肉患者的直系親屬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血吸蟲性直腸肉芽腫患者

√膽囊切除術後的人群

膽囊切除後的人群更容易患大腸癌,但也不必因此而拒絕手術,該做膽囊切除的患者,還是應該聽從醫生的建議。

預防大腸癌的方法主要有以下這些:

每天至少吃5種以上的蔬菜和水果;選擇不含糖的純穀物;減少紅肉(豬肉、牛羊肉)攝入;每天鍛煉、控制體重;減少酒精的攝入;某些藥物比如阿司匹林對預防大腸癌有益,但該如何服用要遵循醫囑。

息肉是大腸癌的高危因素,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決不能姑息,一定要早點摘除,目前,大多數息肉都可以在內鏡下摘除。

大腸癌還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也就是說有些大腸癌是會遺傳的,比如家族性息肉病、林奇綜合征患者的家屬一定不能掉以輕心,應該比普通人更早更頻繁地進行檢查。

制定全局性的治療策略非常關鍵

遠離大腸癌 專家為您支招

對於已經得了大腸癌的患者來說,也不必太恐慌。目前對抗腫瘤的武器有很多,手術、化療、靶向治療、放射治療、射頻等等,這些方法該如何合理運用非常重要,先手術還是先化療,結果可能大相徑庭。只有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進行多線治療,才能最大程度地對抗腫瘤。因此制定一個有全局眼光的治療策略對患者來說最為關鍵。

無論運用何種方法進行治療,都應該平衡風險與獲益,任何一種治療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許多患者尤其是正在接受化療或長期服藥的患者經常會擔心藥物的毒副反應,但如果因為過分擔心副反應而拒絕治療,腫瘤帶來的後果會更為痛苦。其實對化療患者來說,精神與情緒因素非常重要,有些患者還沒開始化療走到醫院門口就想嘔吐,但如果精神放鬆了毒副反應也會有所減輕。精神如果被腫瘤打垮了,那不管用什麼治療都是事倍功半。

許多化療患者經常會問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夠停葯?我們的策略是「打打停停,帶瘤生存」,什麼時候休息、什麼時候加強化療都應該聽從醫生的建議,而至於藥物該如何選擇,不同的組合大有講究,總的來說,儘可能充分使用你所能獲得的藥物能延長生存期。

最後,還要提醒患者和家屬們,千萬不要輕信不實的廣告宣傳,「百分之百治癒」「無痛根治」「不打針不吃藥」只要出現這些詞的宣傳都是不可信的,沒有一種治療不需要付出代價,腫瘤的治療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患者和家屬必須付出勇氣與耐心,配合醫生與腫瘤長期作戰。

大腸癌肝轉移並不可怕

遠離大腸癌 專家為您支招

據統計,大約有80%的大腸癌患者會出現肝轉移,因此肝轉移是大多數大腸癌患者都要面臨的問題。

如果出現肝轉移不治療,患者平均只能生存7個月,進行新型化療或靶向治療後的中位生存期可以達到18到24個月。手術切除後的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35%到50%,因此,大腸癌患者出現肝轉移後,手術是最徹底最有效的根治方法。

然而,並不是所有肝轉移的患者都能接受手術,過去,由於手術指針比較苛刻,僅有少部分患者能夠接受手術。

目前,隨著手術技術的不斷進步,大約有30%到35%的患者能夠接受手術,還有7成患者只能進行藥物等其他治療。

但出現肝轉移也不代表世界末日,患者不必失去信心,部分患者通過化療或靶向治療等手段將腫瘤縮小後,仍然可以進行手術切除。

多學科的綜合整治能有效提高「先治療,再切除」的可能,讓原本沒有機會手術的患者獲得手術的機會。

多學科綜合治療讓患者少走彎路

腫瘤的高發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如何帶瘤生存、與癌共舞是醫生和患者共同的命題。

對於那些病情十分複雜,尤其是站在治療的十字路口不知究竟該如何走的患者,多學科綜合診治模式是一種很好的腫瘤治療模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腸癌學堂 的精彩文章:

便血與痔瘡不對等 大腸癌是一大隱患 三類人別等到便血才來檢查
多吃加工肉類 直腸癌不請自來 夠膽你就吃

TAG:腸癌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