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孩子暴脾氣怎麼辦?來,五個絕招,教你見招拆招

孩子暴脾氣怎麼辦?來,五個絕招,教你見招拆招

編譯 / 金玉璨

編輯 / 果醬

「孩子總是發脾氣,脾氣急起來就砸東西搞破壞,亂打亂踹甚至咬人。」

「一生氣就使用冷暴力,或者用語言攻擊他人……」

這些都是孩子有攻擊性行為的表現。作為家長,你是否對此有所困擾?是什麼,讓孩子們一點就炸呢?

小孩暴脾氣,究竟是為啥?

有時候,孩子們亂打亂踢是因為他們碰上了自己解決不了的難題,感到灰心喪氣。他們還沒有學會如何控制自己不要衝動,也不會用社會認可的方式來化解矛盾。

有時候,孩子們可能正與某些困難展開角逐——壓力山大的生活煩惱,注意力缺陷,感到孤獨,抑或是多動症等等。

然而一切情況,哪怕是在孩子已被診斷患有嚴重行為障礙的情況下,家長仍能發揮巨大影響力。

圖片來源:ppccfl.com

孩子沒有表現出攻擊性,是因為我們的「出廠設置」就是要對這個世界充滿善意,但這不代表我們沒有做出攻擊性行為的能力,而是否表現出攻擊性就取決於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和認識了。壓力、威脅恐嚇、機遇及孩子們的種種經歷,這些環境條件都對孩子們的攻擊性有塑造作用。環境稍稍改善,孩子的行為便能得到改善,孩子的未來也將被改寫。

孩子們還會受到家庭以外的環境力量的影響。同齡人、老師、鄰里之間、媒體消息、意識形態以及文化因素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而這些影響不是千篇一律的。

孩子的攻擊性是可以改變的

不管是什麼因素促使孩子好鬥不聽話,沒有什麼結果是無法避免的。當父母掌握了知識,得到了訓練,他們所施加的影響力就不容小覷了。隨機對照研究表明,當父母經過應對攻擊性行為的訓練,或者儲備了相關知識之後,他們曾經有攻擊性的孩子的成長軌跡會發生變化。

從某種程度上講,父母的介入發揮了作用,因為家長們學到了應對攻擊性行為的具體策略,也因為他們學會了改變自

圖片來源:theepochtimes.com

然而事實上,與孩子的行為問題作鬥爭是一件壓力山大的事情,你達觀的性格、樂觀向上的態度、過人的能力以及善意涵養都會消失殆盡。如果處理不當,親子關係會受到毀滅性的影響,也會越來越讓你覺得自己沒能力管教孩子。而這樣的想法必定會讓你產生一些行為,刺激矛盾產生,接著情況將更糟糕,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會愈演愈烈。

因此,無論孩子們僅僅是困境中掙扎,還是正在和更大的難題作鬥爭,我們都應當打起精神,告訴自己:只有用對方法,才能扭轉乾坤。

要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如何應對孩子身上的攻擊性,以實踐為基礎的建議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家長調整自己,另一部分則是教孩子掌控自己的負面衝動。

1

父母請不要對號入座

當孩子沒聽吩咐行事時,你很容易會覺得受到了輕視;當孩子大發雷霆時,你又會覺得這是沖著你來的。不過就算有這種反應是人的本能,家長們也是「自作多情」了。

首先,孩子們不會像成人那樣對情緒和信息進行處理。要是你家孩子年紀尚小,他連自己的很多情緒都理解不了,更別說你的了。就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做出過一些不太禮貌的行為,也可能是一時衝動或是他還不具備處理這些行為的能力,並不能說明他真的心存惡意。

其次,研究表明我們的厭世情緒——覺得社會各處都存在著敵意(事實並非如此)——會成為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凡事都往壞處想的人容易激起他人做出消極行為,比如那些覺得孩子心懷敵意的家長最終反而會製造麻煩,而這些麻煩恰恰是他們需要解決的。

圖片來源:momjunction.com

2

不要「好高騖遠」

因此,當我們「發號施令」時,不應當指望小孩子能又快又好地相應。他們需要我們給予簡單明了的指示,還需要多餘的時間「打開裝置」,反應一下。

大齡兒童雖然能夠更快速地處理比較複雜的任務,但是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工作記憶容量、剋制衝動的能力及任務轉換技巧仍處在發展階段。耐心平靜地給予提示,適應孩子的步伐和能力,這樣的話,你提出的任務,就是孩子力所能及的模樣了。這樣一來,孩子就能感受到配合帶來的嘉獎,而這對他們的長期發展是十分重要的經歷和體驗。雖然投入的時間或許多了,但是物有所值。

3

善意和友好需要時間

整個童年時期,孩子都在進行情感學習——如何調控自己的情緒,如何讀懂他人的心思。依賴他人、缺乏經驗的孩子更易受到威脅,因此更傾向於以維護自身利益為中心。大齡兒童也是如此,如果他們覺得世界是充滿敵意、無公平正義可言,他們也會和幼兒一樣保護自己。

而且從生理上講,有些孩子處於劣勢。他們有「察言觀色」的能力,但他們的大腦卻未因此給予他們同等的獎勵。因此,孩子自主學習的可能性極低。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有時你家孩子的行為可能看起來自私自利,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是根深蒂固、無法改正的。

其實,孩子們早在嬰兒時期就展現出了感知他人情感的能力,那個時候他們就會表現出善意友好的一面。當他們無法向他人表示關心時,往往是因為他們看待問題的視角不同,或者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衝動。他們需要機會去學習:發展安全牢靠的親子關係;進行情感傾訴,分析他人的情緒信號;觀察學習正面楷模;在嘉獎自我控制和合作精神的環境里健康成長,等等。

圖片來源:kidsinthehouse.com

4

把精力放在維持積極向上的親子關係上

研究人員發現很多家庭都掉入了一個共同陷阱里:孩子頻頻表現不好時,家長就容易把精力放在所有這些日常的衝突和矛盾上。他們覺得對於孩子犯的每一個錯誤都要進行批評或是懲罰,結果把親子關係搞得烏煙瘴氣。

這個現象比較可怕,同時也適得其反。研究表明,當我們做出明智的選擇,比如不因為孩子做了錯事而恐嚇或懲罰他們,而給予孩子正面反饋時,他們更容易學到理想的社交技能;而且,大量的批評和懲罰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以消極負面的方式管教孩子會導致惡性循環——孩子表現不好,家長給予懲罰,然後孩子予以回擊,接著家長加大懲罰力度,然後孩子就更不聽話。

你要如何淡定自若呢?這並不容易,要是你家孩子一直困在「叛逆模式」里,做到這一點就更不容易了。此時,你需要重新制定優先順序。維持積極向上的親子關係遠比「指出」孩子的所有問題要重要得多——有時候你需要有選擇地「戰鬥」。

5

不要犧牲自己的心理健康

管教孩子壓力山大,而壓力會損害身體。過多的壓力不利於身心健康,會令我們「神志不清」,還會破壞親子關係,更何況壓力會「傳染」——就連小嬰兒也會注意到我們的消極情緒。當父母過度緊張時,只會火上澆油,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問題只會愈演愈烈。

因此,解決自己的身心健康問題迫在眉睫。你可以尋求心理治療師的專業建議,他們都受過專門訓練,知道如何應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當孩子叛逆、暴躁、「不服管教」時,你如何應對?

本文來自果殼童學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童學館 的精彩文章:

一枚雞蛋能跟孩子講什麼科學知識?答案就在這些實驗里
1根銅線、1塊電池再加小磁鐵,教你自製簡易馬達

TAG:果殼童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