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世界上最「倒霉」的機器人出現 價值30萬元

世界上最「倒霉」的機器人出現 價值30萬元

據連線雜誌報道,機器人男孩哈爾(Hal)正在抽搐,他的頭疾速地晃來晃去,看起來就像在震動一樣。他的眼瞼耷拉在藍色的眼睛上,嘴巴張著。但除了馬達發出的微弱噪音外,什麼聲音都聽不到。

哈爾生來就是要忍受痛苦的,他是個醫療訓練機器人。當世界上壓力最大的工作之一跌入「恐怖谷」(Uncanny Valley)時,這種發明就應運而生了。護士們再也不用在沒有生命的人體模型上進行訓練了。哈爾會流淚、流血甚至小便。如果你用手電筒照射他的眼睛,他的瞳孔還會縮小。

你可以無線控制他進入過敏性休克或心臟驟停狀態。你可以把他和真正的醫院機器連接起來,甚至用除顫器嘗試挽救救他。剛剛進入市場的哈爾是如此逼真,而這些場景又是如此容易情緒化,以至於在醫學模擬中擔任指導的導師們不得不小心翼翼,以免事情變得更糟,讓學員們陷入心煩意亂中。

斯坦福大學Revive Initiative for Resuscitation Excellence醫學主管馬克伯格(Marc Berg)說:「我見過幾個護士說,他們都為『他動了』而驚嘆!我覺得這有點類似於這樣的場景:你已經開了20年車,然後突然得到了一輛全新的車,最初可能也會感到很驚訝。」

這個機器人男孩價值4.8萬美元,它由Gaumard Scientific公司研發生產,該公司自上世紀40年代以來始終在開發醫療模擬器。不過現在,該公司的技術已經可與哈爾的類人機器人大家族進行更多的互動。其中,維多利亞(Victoria)是個機器人女士,她生了一個機器人寶寶。托里(Super Tory)是個新生兒,可以幫助護士學會觀察真正嬰兒的疾病跡象。

在哈爾的內部,一個機械-氣動組合系統幫助他呼吸,腿上的過濾筒助他呼出二氧化碳。液壓系統提供假血和眼淚。伺服(Servo)馬達拉著他的臉,幫助他表達生氣、害怕或其他情緒。他甚至還會說話,包括為沖著媽媽大喊大叫,告訴你不要碰他。如果你願意,你甚至可以通過機器人講話,通過一個系統,它能把你的聲音變成5歲小孩的聲音。

建造哈爾的原因之一是為了培訓醫護人員如何接觸兒童,這些孩子可能對他們的病症並不知情。Gaumard Scientific公司副總裁詹姆斯阿切托(James Archetto)說:「他們常常可以通過面部表情來實現這個目的。」為了表達正確的表情,該公司的工程師與兒科醫生合作,對生氣或高興的孩子的面部表情進行微調,包括收縮肌肉或皺起眉毛。

為了避免「恐怖谷效應」,哈爾的設計師們決定不給他臉上增加雀斑。他必須讓學員們相信他足夠真實,可以成為有效的工具,但又不能太真實以至於讓他們分心。不過,哈爾的確有個功能正常的鼻子和嘴巴。阿切托說:「在某些情況下,比如過敏反應,他的舌頭或喉嚨會腫脹。」實習醫生甚至可以在他的喉嚨上開個小口,練習插入氣管導管以重建氣道手術。

學員們還可以給哈爾做心電圖來監測他的「心臟」。他也有脈搏,實習醫生們可以用血壓袖帶來監測。導師可以使用平板電腦操縱這些生命體征,將某些癥狀串在一起模擬,比如心跳驟停。伯格說:「多年來,這些人體模型實際上只是橡膠版的人體模型,基本沒有互動功能。不過,他們的逼真程度最終呈指數級增長。」

在橡膠假人上進行老式模擬訓練中,受訓人員必須與導師進行互動,以獲得關鍵讀數。導師會通過名為Voice of God的麥克風從另一個房間發出指令,比如「你感覺不到脈搏」。這往往會破壞先前的所有努力,並把參與者從模擬中拉回到現實中。而哈爾會自動給受訓者提供大量讀數,從而保持魔法活力。

然而,令人擔心的是,哈爾的魔法可能看起來太真實了,在緊張的場景中會讓參與者感受到巨大壓力。即使在普通橡膠假人上訓練時候,許多人也會崩潰。伯格說:「我們可以將參與者的壓力水平提高到讓他們痛哭不止的程度,這樣他們就不得不退出訓練了。我確實認為,當人體模型如此逼真時,我們會看到更多這種情感反應。」

與任何模擬技術一樣,無論是虛擬現實(VR)還是其他先進的人體模型,比如更血腥、內部器官更逼真的人體模型,機器人都是一種工具,而不是導師。最後,機器無法教會我們在藥物中常常無法控制的情緒和壓力,而我們的人類同胞卻可以。

露西爾帕卡德兒童醫院心臟模擬中心的醫學主任莉莉安蘇(Lillian Su)說:「也許將來有一天,機器將變得無比精密,它們將能夠解釋我們的情緒,並複製這些情緒。但在那之前,作為人類,我們必須控制這部分,知道如何使用機器,這樣我們才能在那種環境中訓練人們。我認為這需要增加情感層面,而這是我們作為教育者必須做好準備迎接的挑戰。」

未來的醫生們,歡迎來到「恐怖谷」。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創新來源於點點滴滴的不同——參加中國瑞士創新周有感
短視頻或成政務傳播新陣地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