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NASA成立後發射的第一個探測器,證實了范艾倫輻射帶的存在

NASA成立後發射的第一個探測器,證實了范艾倫輻射帶的存在

NASA成立後的第10天,1958年10月11日,先驅者1號發射升空。

Credit:NASA

先驅者1號,源自美國陸軍的項目,它是NASA成立後發射的第一個探測器,於1958年10月11日發射升空。先驅者1號原計划進入月球軌道,拍攝月球表面。

先驅者1號的科學目標是在地球附近和月球軌道,研究電離輻射,宇宙射線,磁場和微隕石,但由於機械故障導致未能達到進入月球軌道所需的逃逸速度,它達到的峰值高度為115400千米。

Credit:NASA

先驅者1號升空43小時候後重入大氣層,墜入南太平洋,在這43小時里,它傳回了近地空間環境的數據,證實了范艾倫輻射帶(Van Allen belt)的存在。

范艾倫輻射帶是環繞地球的高能粒子輻射帶,首次由探險者1號(Explorer 1)攜帶的蓋革計數器(Geiger Counter)發現,在發射升空之前,科學家們期待測量到宇宙射線——源自太陽系以外的高能粒子,升空後測得的輻射量比人們預期高出一千多倍,從此一門新的物理學科誕生了。

探險者1號於1958年1月31日發射升空,比先驅者一號早。

Credits: NASA』s 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

早期的范艾倫輻射帶模型

Credits: 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Historic image of Van Allen Belts courtesy of NASA』s Langley Research Center

上圖是早期的范艾倫輻射帶模型,其中內帶主要由質子構成,外帶主要由電子構成。外帶中包含來自太陽數十億的高能粒子,聚集起地球磁場區域。內帶是由地球大氣層和宇宙射線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的,這些會影響到未受保護的宇航員,以及電子儀器設備。

第三個輻射帶

Credits: 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

2012年8月30日升空不久的,兩顆范艾倫輻射探測器發現了第三個輻射帶,持續了一個月,在之後的太陽活動中再次出現,科學家們建立了新的范艾倫輻射帶模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家人患有遺傳病,我難道沒有權利知道?
1年只賣10天的黃桃,晚收一個月只為更好吃!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