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皇帝把2個字賜給一小國的國王,他死活不接受,引發1場戰爭

唐朝皇帝把2個字賜給一小國的國王,他死活不接受,引發1場戰爭

古人形容某個朝代強盛一時,常會用到兩個詞「萬國來朝,四夷賓服」。其中提到的「萬國」「四夷」,就是指的中原王朝臨近的部族小國。古代中原王朝,向來重視與這些藩屬國的關係。別看他們國小人少,一旦處理不好與他們的關係,照樣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嚴重後果,甚至引發戰爭,給中原王朝帶來侵擾。唐朝時就曾因一件小事,引發了一場大唐與藩屬國之間的戰爭,雙方都損失慘重。

當時在唐朝的西南一帶,有一個小國名叫南詔。其管轄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雲南一帶。別看南詔國地處偏遠,疆域有限,軍事實力卻不可小覷。唐玄宗在位的天寶年間,唐朝國力處於極盛時期。當時就因為唐朝的姚州都督欺辱凌虐南詔國王,引發著名的天寶戰爭,唐朝三次用兵,結果都被南詔國王閣羅鳳擊敗,《資治通鑒》記載,唐朝「前後死者幾二十萬人」,使得唐朝軍事實力嚴重受損,導致在日後安史之亂爆髮式,唐朝幾乎無兵可用。

從此之後,南詔國王就摸清了唐朝的老底子,認為它不過是個色厲內荏的紙老虎,不再把唐朝當回事。而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唐朝國力一落千丈,對南詔更是鞭長莫及、有心無力了。南詔與唐朝只是維持著若即若離、斷斷續續的朝貢關係。到了唐朝末年的唐懿宗在位期間,連這種表面關係也宣告終結,雙方關係再度惡化,又爆發了一場大戰。

其實事情的起因十分可笑。歷代中原王朝都講究「為尊者諱」,凡是皇帝的名字中用過的字,普通臣民百姓一概不準再用,不僅在起名字時不能用,就連日常書寫時,也必須把這個字換成其他字,要麼就得缺一筆或者添一筆,改成個四不像,也就是所謂的「避諱」制度。但這項制度在中原王朝源遠流長,人所共知,周邊藩屬小國卻並不吃這一套,他們很少有這種避諱習慣。

大中十三年,新任南詔皇帝蒙世隆登基,按照傳統禮儀,作為唐朝藩屬國,他應該上表唐朝皇帝,請唐朝下聖旨冊封,走個過場。唐朝皇帝唐懿宗看到南詔國的奏章,頓時很不高興。因為這個國王的名字蒙世隆,三個字有兩個字都觸犯「避諱」制度,「世」字觸犯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隆」字觸犯唐玄宗李隆基的名諱。《新唐書》記載,唐懿宗當即決定「絕朝貢」,斷絕與南詔關係。後來在大臣杜悰勸說下,唐懿宗也理解畢竟「蠻夷之國」不通中原禮儀,也屬情理之中,於是就派遣使者下發詔書給南詔,給蒙世隆又起了個新名字,「並詔驃信以名嫌,冊命未可舉,必易名乃得封」。跟他說清楚,皇帝賜給你「驃信」二字,作為你的名字,趕緊改了名字,馬上冊封你。

在中原王朝臣民看來,皇帝賜名或者賜姓,都是莫大榮耀,顯示皇帝對自己的親近與信任。但南詔國王蒙世隆年輕氣盛,根本不吃這一套,他搞不懂唐朝皇帝為何非讓他改名字,甚至以冊封要挾他,讓他感到被人藐視。他立即決定針鋒相對,不僅不接受這2個字的新名字,還「遂僭稱皇帝,建元建極」。改變歷代相傳的「南詔王」稱號,直接自稱皇帝,與唐朝公開決裂。

唐懿宗聞訊後大為震怒,「大興諸道兵五萬往」,南詔也發兵迎擊,雙方直接大打出手,引發一場戰爭。結果唐朝當時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末期,將帥乏人士氣不振,竟然奈何不了南詔。雙方斷斷續續打了幾年,直到唐懿宗病死,唐朝也沒能征服南詔,南詔也因連年戰亂,國力疲憊。乾符四年,蒙世隆病死,這一場因賜名引發的荒唐戰爭才不了了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木說史 的精彩文章:

李世民征戰沙場幾十年,從沒受過一次傷,離不開3大護身「法寶」
朱元璋的太子的老師是正人君子,老和尚問他1句話,他立即上了吊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