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英國駐中國大使館前商務參贊休·戴維斯:40年改革只是開始

英國駐中國大使館前商務參贊休·戴維斯:40年改革只是開始

中國日報9月11日電(記者 劉小涵) 休·戴維斯回想起在1985年,他曾介紹一位英國出版商與富有遠見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認識。當時戴維斯任英國駐北京大使館的商務參贊。

他記得鄧小平說:「當你回去的時候,你能告訴他們中國人願意加入尤里卡計劃嗎?」

尤里卡計劃成立於1985,是一個歐洲研究平台,各國共同為該平台的研究進行資金支持,並共享研究成果。儘管中國最終沒有加入尤里卡計劃,但戴維斯仍然喜歡講述這個故事,以此來展示鄧小平的前瞻態度。

「中國人想加入,這太不尋常了。對我來說,這是個展現中國需要如何與其他國家一道向前邁進的優秀案例。」戴維斯說,他曾富有熱情地見證了中國40年來的戲劇性變革。

他認為未來的40年將會更加激動人心。

戴維斯於1966年首次訪華,他對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政策使中國如何從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有很多見解。

他說,中國政府對經濟發展的遠見卓識,加上中國人民的創業精神,將繼續推動國家向前發展。

「中國人口眾多,地域廣泛,工業基礎雄厚,財力雄厚,有參加國際組織和維和行動的經驗,」戴維斯說,「未來40年,中國無疑將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

這位前外交官於1965年本科畢業後加入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一年後,他被派往香港學習普通話。不久之後,他於1968年前往北京,任英國代辦處二等秘書。當時英國和中國還沒有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直到1972年兩國才正式建立邦交。

1971年,戴維斯回到倫敦,在英國政府外交辦公室工作。在那裡他涉足各種海外外交事務,同時關注中國的發展。

他在1984年回到北京,任英國大使館商務參贊。當時中國正在經歷著戲劇性的變化。計劃經濟為早期的創業浪潮開闢了道路。市場的突然出現,農民們向顧客們出售蔬菜和雞蛋,這在當時都是新鮮事物。

「這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為自由市場在以前從未存在過。很多中國人都受到鼓勵開始經營自己的企業。」戴維斯說。

除了農產品市場,中國人還出售世代相傳的青花瓷器。戴維斯和他的妻子對購買這些物品有著美好的記憶,他們仍然珍藏著這些物品。

「在周末我們常去一個市場。」戴維斯說,「在那裡我們見證了中國企業家家精神的誕生。」

戴維斯在北京大街上看到的情景也在日常工作中得到體現。

從全國範圍來看,中國正在遵循「亞洲四小龍」的模式,即從其他國家進口輕工業機械和促進以出口為導向的增長,以此實現新的工業革命的第一步。亞洲四小龍:香港、新加坡、韓國和台灣是這片大陸上第一批工業化的經濟體。利用這種經濟模式,中國大陸有效地成為世界工廠。在接下來的40年里,中國的GDP平均每年增長9.5%。

在中國快速實現工業化的背景下,國內市場很快對外開放。

他被在中國的三年生活所吸引,在這個國家歷史的關鍵時刻,他以此為靈感在2015年出版了《北京印象:與鄧小平36個月》一書,這是一本他寫給他家人的信集,詳細描述了他對中國改革開放歷程的觀察。雖然這些信件最初並沒有打算出版,但戴維斯意識到,這些信件罕見、生動地描繪了當年中國的生活情形。

1998年,他從外交生涯中提前退休,但仍舊與中國合作。他為英國保誠保險公司(Prudential Plc)和耆衛保險公司(Old Mutual Plc)提供諮詢,幫助他們制定進入中國人壽保險市場的策略。

對於保誠與耆衛來說,他們早期在中國的擴張是一次未知的旅程。而今天的國際保險公司則有更容易的捷徑:在倫敦勞合社設立分部。世界最古老的保險組織倫敦勞合社(Lloyd"s)2007年在上海設立了分部,目前此分部已經擁有33個國際財團成員,成為勞合社在倫敦以外最大的分部。他們的集體收入從2007年的幾百萬元人民幣,到2017年的22億元(3億3000萬美元)。

除了在保險業工作,戴維斯在2002年和2003年於MG羅孚供職了12個月。當時該公司正試圖找到中國合作夥伴。2004年和2005年,他為中東諮詢公司和日本對外貿易組織對中國的能源採購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除了為企業提供諮詢之外,他還在1999年至2016年間擔任中英商業協會的董事會成員。

他說,「互惠互利」推動了中國和英國之間日益增多的合作,他說。除了貿易之外,英國的先進技術產業和英語語言對中國和其國際化進程仍然有影響。

展望未來,他希望中國進一步對外資開放,說這將有助於北京成為負責任的全球領導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收到金正恩信件 白宮透露內容
美國關稅戰波及自身 南卡一電視機廠裁員歇業

TAG:中國日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