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55年,蔡侯墓出土一水缸,專家說是古代冰箱,還能用來洗澡

1955年,蔡侯墓出土一水缸,專家說是古代冰箱,還能用來洗澡

1955年,蔡侯墓出土一「水缸」,專家說是古代冰箱,還能用來洗澡

文 | 韋爵爺

從許多的考古發現中,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很多我們現在必須用高科技解決的事情,其實他們在古代已經有妙招了。比如說,炎熱的夏天,現在的人們只能呆在空調房裡,喝著冷飲才能舒服地度過夏季,但是在沒有空調沒有冰箱的古代怎麼辦呢?

其實不用為他們擔心,因為他們早就發明了解暑的辦法來對付夏天,效果可一點也不比現在的空調冰箱差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古人解暑的妙方。

就在兩千多年前,秦王在宮中建造了一座滿是銅柱的宮殿,特別的是,裡面的銅柱都是空心的。每當夏季,便命人在銅柱里裝滿冰塊,不僅清涼而且美觀,得名「水晶宮」,這個宮殿簡直就是個「空調房」。只是要建造和使用這樣的宮殿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不是一般人能負擔得起的,所以只有皇室貴族才能享受。

還有一種古代的神器叫做「鑒」,它是一種裝水的器皿,類似於臉盆,它的用途很多,可以盛水,可以當作鏡子,可以當作浴盆。但是鑒還有一個特殊的用法,就是盛冰,史料曾記載:把冰放入鑒中,再把食物放在裡面,可以保持食物冷凍的狀態。這功能不就是現在的冰箱嘛。

鑒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曾在曾侯乙的陵墓中出土過,被稱為最古老的冰箱。但是,其實曾侯乙里的銅鑒缶並不是最早的,據說最早的青銅鑒是在1955年安徽省的蔡侯墓中發現的 「吳王光鑒 」。因為它是吳王光鑄造的,因此而得名,它的腹部是圓鼓鼓的,底是平的,兩邊有可以拿放的耳朵,耳朵上還各有一個銅環。

另外兩邊原本有龍形的裝飾物,只可惜已經脫離了,它的身上刻著精美的翅膀花紋,當時,被發現的時候工作人員都以為是兩個「大水缸」。

吳王光鑒是與尊缶和匜形勺一起出土,三件器物應該是組合使用的,稱之為鑒缶。樽缶就是用來盛酒的酒杯,而匜也就是用來舀水的勺子,用他們可以把鑒里的液體盛出來。更妙的是,樽缶與鑒的中間可以放上冰塊,這樣水酒以及食物都像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那樣冰爽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這個鑒的確有許多用途,既可以用來當浴缸洗澡,又可以用來存放酒水等物。鑒腹的裡面還有四個小小的圓環,都是鑲嵌在內壁上的,它既可以當做沐浴時的拉環,也可以當作架子放冰,十分巧妙。在鑒的下面部分還留有一點空間,那時做什麼用的呢?

原來,這是冰化用來積水的地方,小編在此真的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巧妙構思。這古老的冰箱幾乎能趕上現在的冰箱了,不,它其實更好,又環保又不費電。

吳王光鑒還有五十二個字銘文,著名考古學家曾對它做了解釋,但一般人還是看不懂,其實它的意思大概就是記載了這隻鑒鑄造的原材料、日期、為誰造的之類的意思。根據銘文,鑄造時間應該在吳王光十年。

吳王光鑒是在治理淮河水患工程取土時被發現的,讓人不解的是,為什麼吳王鑄造的器物蔡侯墓中被發現呢?這裡面肯定還有有趣的故事,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去找一下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刨根問史 的精彩文章:

盜墓賊最不願意盜的帝王墓,竟然會是他,很多人絕對猜不到
此皇帝死後,為何能躲過盜墓賊的偷盜,卻避免不了這動物的光顧?

TAG:刨根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