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讓中馬兩國人民感念百年(百年僑領)

讓中馬兩國人民感念百年(百年僑領)

原標題:讓中馬兩國人民感念百年(百年僑領)

坐落在北京的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中有一個展廳,名為「華僑華人海外貢獻篇」,集中介紹了華僑華人對僑居地的貢獻。進入展廳後,「拓荒墾殖」這四個大字便映入眼帘,這裡展示了早期因為謀生而到達東南亞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內容。

在介紹「港主」的板塊中,可以看到著名的華僑領袖、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黃乃裳(1849—1924)。他出生於福州府閩清縣六都湖峰村(今坂東鎮湖頭村),原名久美(玖美、九美),字紱丞,號慕華,晚號退庵居士。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49歲的黃乃裳遭清政府通緝,返回福建。他發現福建人民生活困難,便計劃前往南洋尋覓可以移民墾殖的地方。1899年,黃乃裳舉家來到新加坡,到各地勘察移民點。1900年,以「港主」的身份與查爾斯·布魯克訂立墾約,選定今日詩巫郊區新珠山作為墾區,墾區在拉讓江兩岸,右起船溪美祿到羅馬灣,左起亞山港到開汊港為止。在條約中有「待吾農人與英人一例,所墾之地有九百九十九年之權利;吾農有往來自由,信仰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設立公司商業自由,購買槍械自由,航業自由諸權利;無納丁稅、無服公役、無當兵義務」等條款。孫中山先生譽此條約為當時中國對外簽訂的第一個平等條約。


1901—1902年,黃乃裳先後3次共招募1118名墾荒者到達詩巫,命名詩巫為「新福州」。設立「新福州墾場公司(新福州總公司)」;為農工修建住處;興建五所教堂、一所學校。4年之後的1904年,黃乃裳將墾場的管理工作託付給美國牧師富雅各,悄然回國。


黃乃裳離開後,富雅各牧師繼續帶領福州移民墾殖,並引種橡膠,使得詩巫的經濟逐步繁榮起來。如今的詩巫已經成為了馬來西亞沙撈越州的第二大城市,為沙撈越第三省的主要行政中心和商業市鎮。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華僑領袖,詩巫開展了很多活動:1958年,命名一條新街為「黃乃裳路」;1961年,黃乃裳紀念像揭幕;1967年,創辦黃乃裳中學;2001年,黃乃裳紀念公園和黃乃裳紀念碑開園揭碑。

黃乃裳不僅將僑居的詩巫從不毛之地變成了繁榮的市鎮,對祖國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回國後更是積极參加民主革命。他於1906年加入同盟會;1907年參與策劃潮州黃岡起義;1920年孫中山重組軍政府,應邀出任元帥府高等顧問。


黃乃裳還堅持興師重教,在美以美會供職時不斷研習英文,參與翻譯多部基督教書籍。先後主辦《郇山使者》、《星洲星報》、《福建日日新聞》(後更名《福建日報》)、《左海公道報》、《福報》、《伸報》;擔任福州基督教青年會會長;英華、福音、培元三校教務長。


家鄉人十分感念黃乃裳:1979年,福建閩清縣坂東湖頭黃乃裳紀念館落成;1980年,黃乃裳銅像完工;1995年,閩清坂東鎮湖頭街被命名為「乃裳街」、閩清縣城台山公園內的黃乃裳紀念館落成;2005年,黃乃裳雕像在閩清坂東鎮湖頭村落成。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日報 的精彩文章:

美墨邊境非法移民車輛逃避追捕翻車 至少5人死亡
為人工智慧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TAG: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