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魏徵敢於直言進諫,多次惹惱唐太宗,原來是背後有個大靠山

為何魏徵敢於直言進諫,多次惹惱唐太宗,原來是背後有個大靠山

原標題:為何魏徵敢於直言進諫,多次惹惱唐太宗,原來是背後有個大靠山


提起古代的「諫臣」,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應該都是魏徵。魏徵以直言敢諫而聞名,據《貞觀政要》記載統計,魏徵向李世民面陳諫議有五十次,呈送給李世民的 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諫諍多達「數十餘萬言」。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切,態度之堅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難以倫比的。


自古以來,敢於直言進諫的「賤骨頭」比比皆是,可結局都不是很美好,輕則人頭落地,重則殃及家人,甚至被夷三族、九族。可為什麼只有魏徵安然無恙,還得到了良臣的美譽呢?



第一,首先奠定理論基礎,即讓太宗明白良臣和忠臣的區別


在一次上奏中,魏徵特別要求唐太宗說:「但願您使我成為良臣,而不要使我成為忠臣。」太宗非常奇怪, 趕忙詢問「忠臣」與「良臣」的區別。魏徵回答說:「 所謂忠臣,就是敢於進諫,但卻被皇帝誅殺,這樣不僅使皇帝陷人不義,昭著惡名,又使得國家與自己的小家都走向毀滅,唯獨自已享有勇於進諫的好名聲。至於良臣,則是皇帝勇於納諫,君臣都享有美名,使得子子孫孫都享有榮華富貴。」太宗聽後非常感動,厚賞了魏徵。後來的事實證明,正是由於魏徵的勇於進諫和太宗的樂於納諫,才使二者各自享有「良臣」與「明君」的不朽盛名,從歲末戰亂中走出來的唐王朝也走上了正確的發展軌道。


第二,投其所好,給太宗樹立一個目標和榜樣


古代帝皇都喜歡自比堯舜,唐太宗自然也不能免俗,魏徵就用這個來套路唐太宗。比如,有一次太宗實在被魏徵惹煩了,就指責他說:「以後我說話的時候你能不能別老插嘴?有問題不能下朝再說?老是這麼不給面子。」



魏徵一本正經的說:「當年聖君大舜曾對群臣說:『你們有什麼意見要當面說,不要開會的時候都不說,下來又亂說。』陛下您想做堯、舜那樣的聖君,卻不讓我們做堯、舜的臣子,這也太自私了吧!」這麼一番套路下來,李世民的氣自然就消了大半了。


第三,「朝中有人好辦事」,長孫皇后幫吹枕邊風


對於魏徵無休止的犯顏直諫,他也有厭煩的時候。有一次,他回到後宮,怒氣沖沖地對長孫皇后說:「魏徵那個鄉巴佬整天找我麻煩,總有一天我會殺了他!」而長孫皇后趕緊換上朝服向太宗祝賀,說:「我聽說『主明臣直』,魏徵敢於直言進諫,正是由於您是個有道的明君啊。」太宗這才消了氣。



還有一次:長樂公主李麗質因長孫皇后所生,李世民對她特別鍾愛,將她許配給長孫無忌之子長孫沖。貞觀六年(舊唐書魏徵傳為貞觀五年)開始準備嫁妝,唐李世民對眾臣說「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並所鍾愛。今將出降,禮數欲有所加」。大臣紛紛表示「陛下所愛,欲少加之」,於是進言請求雙倍於永嘉長公主,李世民欣然同意。然而魏徵對此表示反對。


因為永嘉公主乃是長樂公主的姑姑。此舉逾越了禮制。李世民回宮把此事告訴了長孫皇后。長孫皇后得知此事後感嘆魏徵能「引禮義抑人主之情」,並對他大加讚賞。特地派人前去賞賜給魏徵絹四百匹、錢四百緡,並傳口訊說:「聽聞你正直,現在見識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變」。在李世民並未有所表示的時候,長孫皇后直接對魏徵加以賞賜,並暗示自己會給予支持,可謂給魏徵注入了強心劑。



也正是因為有長孫皇后這樣的靠山,魏徵的正義直諫才會這般順利。最終才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斯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負心漢的象徵,陳世美:這鍋我不背,我是個清官
從放羊娃到「山東第一匪」, 共有幾十個老婆, 三次投靠日本人!

TAG:愛斯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