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132.佛教化眾生,怎麼說「生育甚難」?怎麼叫「生、育」?法華經淺釋

132.佛教化眾生,怎麼說「生育甚難」?怎麼叫「生、育」?法華經淺釋

譬喻品第三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L3 頌等賜大車喻 分四

M1 頌父見諸子免難歡喜喻 M2 頌諸子索車喻 M3 頌等賜諸子大車喻

M4 頌諸子得車歡喜喻

今M1

長者見子 得出火宅

住於四衢 坐師子座

而自慶言 我今快樂

此諸子等 生育甚難

愚小無知 而入險宅

多諸毒蟲 魑魅可畏

大火猛焰 四面俱起

而此諸子 貪著嬉戲

我已救之 令得脫難

是故諸人 我今快樂

長者見子,得出火宅:長者,就是說「佛」;見著所有的小孩子,都出離三界了。住於四衢,坐師子座:出了這火宅,就住在四衢道中,所以釋迦牟尼佛就坐在師子之座。而自慶言:自己慶賀自己,就說我今快樂:我現在非常地快樂。

此諸子等:所有的這些小孩子!所有的眾生等!生育甚難:生長他們、養育他們,很不容易的,很困難的。愚小無知:他們既愚痴而又幼小,所以就沒有知識。而入險宅:而進到這危險的房子裡邊。多諸毒蟲:這房子里很多的毒蟲。魑魅可畏:魑魅魍魎這些妖魔鬼怪,非常可怕,可怕得很。大火猛焰,四面俱起:加上又有大火,有這猛焰在四面都燒起來了。而此諸子,貪著嬉戲:而這一些小孩子貪著好玩,在這兒玩得什麼都忘了,所以非常危險。我已救之,令得脫難:可是我現在已經把他們救出來,使令這些小孩子都離開苦難。是故諸人,我今快樂:因為這樣,在所有的人裡邊比較起來,我是個最快樂的。我們依照文字講,就是這樣講法。

現在再把它詳細講一講。「長者見子」,這位長者就是譬喻「佛」,見著這一切的眾生。「得出火宅」,跑出去這三界火宅了。「住於四衢」,什麼叫四衢?前邊已經講過,這譬喻的四諦。現在這些個五道的眾生──「三十子」和「五百人」──既然出離三界火宅到無學的位子上,那麼對這四諦法是明明了了、清清楚楚。對苦、集、滅、道這四諦,他們非常的明了了,所以這叫做住於四衢。

「坐師子座」,在以前,長者站在門外邊,他沒有坐著,現在是坐師子座。以前為什麼他站在門外邊?因為這所有的眾生沒得度,所以他就在門外邊站著。這表示他有所憂愁,有所顧慮,有所畏懼。憂愁一切眾生在這火宅裡頭,非常危險。他顧慮的什麼?也就是放不下眾生,想要不度他,又捨不得。因為佛是個大慈悲父,一切眾生都是佛的兒子,所以他想要不度眾生,又舍不了眾生;就有所顧慮。

那有所畏懼,畏懼這所有的眾生在三界裡邊,如果不救度他們,將來是都會墮落的。現在見著他所有的這些小孩子,都免除這種災難,到火宅之外了,也沒有憂慮了,也沒有顧慮了,也沒有畏懼了,所以現在就坐師子座上。在前邊所講的〈方便品〉裡邊,有這麼一句經文,說「今我喜無畏」,現在我是最歡喜的,也沒有什麼可怕的了!就是這個「坐」的意思。

又有一個意思,在以前,沒有遇著大乘的機──沒有遇著大乘根性的眾生,所以佛立著;現在教化小乘的眾生,已經圓滿了,這個工作已經完了,就將要救度大乘眾生了,所以佛才坐,坐師子座了。為什麼「而自慶言」?因為他得到所應化的機緣,也就是得到所應度的這一些眾生。佛所應度的眾生已經要得度了,所以佛就「而自慶言」,非常快樂,說「我今快樂」,我現在是特別快樂。為什麼?就是因為大乘的眾生都成熟了。

「此諸子等」,這一些小孩子,「生育甚難」,我們人生個兒子、生個女,你把他養大了,是不是也很難呢?這也就比方佛教化眾生,要教化出來一個眾生,是不容易的。不要說佛教化眾生不容易,你們想一想,我們現在在這兒學佛法,我天天給你們講經,令你們明白佛法,令你們得到佛法的滋潤;這種的工作,你說容易不容易呢?這種的工作,也是不容易!最初,你們一點佛法也都不明白,現在經過一年,將要夠一年的生育、長養,對於佛法稍微有點認識;但是認識,還是將信將疑,有的時候就生了一種疑惑;有的時候,又生了一種信心。你說是不是很難的?

佛教化眾生,怎麼說「生育甚難」?怎麼叫生?在前邊不講有二萬億佛嗎?釋迦牟尼佛在二萬億佛那時候,他就以大乘的法來教化眾生,所以這叫「生」。這小孩子大乘的根性,在二萬億佛那時候,已經下了種子了,已經生長出來了,所以這叫生。你看!難不難?在二萬億佛那時候,就費了幾多心血來教化眾生!

你不要以為講經說法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我告訴你們,講經不可以往錯了講;若講錯了經,也會墮地獄的。不是說隨便的,我願意講什麼就講什麼,不可以的;講錯了,你這說法的人,要負責任,要負因果的。

所以你講經講錯了,你瞎人天的眼目;就是你講的道理不清楚,把人給耽誤了。本來人家想要成佛去,你這麼樣子講經,把人講到地獄裡去了;把人家講到地獄去不要緊,這個墮地獄的人也不能饒過你。到閻羅王那兒,閻羅王問:「你到這兒來幹什麼?你為什麼到這兒來了?」他說:「我聽經聽的,教我不必修行,吃迷幻藥就可以得到空理了;所以我也就不必修行了!到現在,我才知道錯了!那麼我這個錯,是他教我錯的,所以你要把他也捉到地獄裡來!」閻羅王一聽這個人的控訴,很有理由的,所以把這個講經的也抓去,圈到地獄裡。所以你說難不難?這很難的!

可是在二萬億佛以前那時候,釋迦牟尼佛就以大乘的佛法,來教化這一些個眾生。這樣長遠的時間,也就有少數成熟了,所以這叫「育」。這費了多少的時間,經過多長的時間,才教化出來這麼一些個眾生?

這時間太久了。在這長遠的時間,釋迦牟尼佛費了幾多精神,受了幾多辛苦,才能栽培出來大乘的種子、大乘的根性、大乘的機緣;費了很多辛苦,這是很不容易的。就好像種一棵樹似的,用水來澆它,用土來培養它,又要上肥料。一棵樹尚且要費這麼多的功夫,或者你種一棵花,也要用很多的功去栽培、灌溉。好像今天所教的中國話「紅蓮華栽滿池塘里」,你知道栽滿池塘這麼多的紅蓮華,要費多少功?佛教化眾生出來,離苦得樂,你知道他要費了多少功?所以說生育甚難。

「愚小無知」,愚,是愚痴;小,就是很幼稚的。「愚小」這也有個比方,就比方善根微弱,善根還沒有栽培得很深,還很淺。沒有什麼善根,善根很微薄的,也就是薄德少福,沒有多大的德行,所以這叫愚小。怎麼又叫無知?就是被妄惑所覆。妄是虛妄,惑是疑惑,覆是遮蓋;就是被這種不正確的迷惑所遮蓋著。因為有這種虛妄的迷惑來遮蓋著他自性,所以叫無知,沒有知識。因為沒有智慧,所以就生出五濁來;由生出五濁,所以就要受果報;因為要受果報,所以就有危險。「而入險宅」,入險宅,就是受果報。

「多諸毒蟲,魑魅可畏」,這就是總說這三界的「利使」和「鈍使」這個相,說這個三界是非常危險的,有這些毒的東西在裡頭。「大火猛焰,四面俱起」,大火猛焰,就比喻在三界火宅里,到處有八苦和四倒。四倒,就是非常計常、非樂計樂、非我計我、非凈計凈,這四種的顛倒想。

「而此諸子,貪著嬉戲」,諸子,就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有的就起見惑、有的就起愛惑;著到見上,就叫「嬉」,著到愛上,就叫「戲」。所以起見愛這種的惑,自己不能擺脫;就是執著這種的見,執著這種的愛,而不能離開,所以這叫貪著嬉戲。「我已救之,令得脫難」,一切眾生在這三界裡頭,著住到這見和愛上,可是我現在已把他們救出來,得脫離這種苦難了,這就是我所以生歡喜的一種原因。「是故諸人,我今快樂」,所以在一切人裡邊,我是一個最快樂的了。

M2 頌諸子索車喻

爾時諸子 知父安坐

皆詣父所 而白父言

願賜我等 三種寶車

如前所許 諸子出來

當以三車 隨汝所欲

今正是時 惟垂給與

這一班小孩子,從火宅跑出來之後,也沒有回頭看看這個火宅,這火著的是怎麼樣子?第一件事,就向他父親提出來要求,就要這個車。因為他父親說是有車在門外邊,他們到門外邊也沒有看見車,所以就向他父親提出來要車。

爾時諸子:當爾之時,這一切小孩子,知父安坐:他們看見父親安坐師子座,在那兒端然正坐,這正是好的機會。什麼好的機會呢?要車的機會!正應該是這個時候。因為看他父親在那兒坐著也很高興,很歡喜的;這小孩子看見父親這樣歡喜,於是就向父親要車,要這羊車、鹿車、牛車。這是比喻什麼?比喻正是要說《法華經》這大乘法的時候;這一切眾生,就都希望得到大乘法。皆詣父所:皆,就是完全;「詣」就當「到」字講。這些小孩子看見父親在那兒坐著,於是就都到父親面前去,想領這個車。「咸以恭敬心,皆來至佛所」,那麼一切的眾生都以最恭敬的心,到佛的地方來了。這「皆詣父所」,就是都到佛的地方。

而白父言,願賜我等,三種寶車:這些小孩子就對父親講,你頭先說有三種的車,有小的、有中等的、有大車;現在我們出來,就是想要這個車。如前所許:就像你以前答應我們的。這「如前所許」是什麼呢?

就是說這些個人的執著還沒有斷,執著以前所說的小乘法、中乘法,而懷疑現在所說的大乘法,這叫「執昔而疑今」;執著以前所學的東西,所以對於現在所說的大乘法,生了一種懷疑。佛當時住世說法那麼久,最後說《法華經》;這一些弟子,在心裡邊都生出懷疑,沒有表現出來。以佛這種的威德,一般的眾生還生一種懷疑;難怪現在我給你們說《法華經》,說了也不信,馬馬虎虎的,覺得或者是有點意思,所以就聽一聽。本來認為這佛法不知道是真的、是假的?但是又有這麼多的道理講;所以這就是有一半信心、又有一半的疑惑心,將信將疑。

各位!你們所以與法得不到相應分,也就是因為這一點:沒有能真正的深入,沒有真正生出信心。真正生出信心的人,要把自己以往的知見完全改變了它;如果不改變以前的知見,還是用以前那種邪知、邪見,那你不要說學這一生的佛法,你就是生生世世學佛法,也不會明白佛法的。所以你學佛法,必須要生出一種真正的信心。

諸子出來:這些小孩子都從火宅出來了,當以三車:這「出來,當以三車」,就是應該以三乘法來給眾生。隨汝所欲:佛以前曾經說這種三乘法,隨個人的歡喜就能得到證果;聲聞、緣覺、菩薩,你願意證什麼果都可以。現在在這法華會上,又說三乘法都是方便法;這三乘既然是方便法門,那麼現在一定還另有一種大乘的法,應該賜給眾生。今正是時,惟垂給與:所以才說現在正是我們想要修習大乘法的時候,所有的眾生都希望佛以大乘的佛法來教化眾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這種報障,令人事事趕不上機會,事事落在別人的後面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