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羲之、米芾、董其昌是如何「扣邊線」的?

王羲之、米芾、董其昌是如何「扣邊線」的?

總第一二六二期;歡迎關注。

前文《鐘王小楷大法》,我們介紹了從鍾繇小楷到王羲之小楷的傳承,也提出了鍾氏之法成為琅邪王氏家法的「扣邊線」,並將鍾繇、王廙、王羲之三人的書法進行了並列舉例。

然而還是有很多書友留言,提問什麼是「扣邊線」?圖例已經那麼明顯的擺在那裡,還是看不到,是因為兩點:

一是「眼力」。我們在《南宗:入門功夫「三練」》中其實已經告知,首要是練眼。眼睛看不到,遑論臨學了。清晰的圖例擺在眼前,自己看不到還罵娘,我連回懟你的興趣都沒有。

二是「意識」。眼睛昏昏,自然就無法建立起意識了。也就是說,無法在臨習中有意識的按照鐘王之法去寫,那麼就還是只能在平面字的坑裡折騰了,終生寫點平面字,還樂此不疲了。

黃簡老師的課程,主要講各種筆勢,這個角度已經很了不起,因為在大陸基本不講筆勢而只講筆畫。但是,黃簡老師也沒有再進一層,挖掘出筆勢的根源。因為,他非南宗門人。南宗老師只有「扣邊線」一句口授,其他的靠自己研究。學書法,你要懂自學之法,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這裡不適用。

如上所述,「扣邊線」是一種無形的法則。但是,它是在長期的、有意識的訓練中不斷形成的書寫方法。今天我們再給大家列舉一些古代偉大的「邊線大師」。通過這些示例,幫助大家理解。

「邊線大師」

王羲之

同門@懷帖過江說:「存世羲之小楷,最可靠是《十七帖》這兩行字。《官奴》《樂毅》《黃庭》《曹娥》等帖也不錯,但無法較量《十七帖》。」「這兩行字」就是《青李來禽帖》

這種結論的得出,是以眼力來看出各帖的等級。南宗學的不僅僅是筆法,同時也是字畫鑒賞的功夫。這是後話。

「扣邊線」的如何做的呢?如下圖所示:

via. @空中花園地中海

如上圖的折起處就是「左邊線」。

扣左邊線,字往右邊寫,這就是「順手處」,也就是米芾所講的「落筆處」。

緊緊扣住這個「左邊線」,右手順勢往右寫,這就是字勢的根源;寫出來的字,自然就不再是平面字,而是寫入空間的「半身字」、「旋身字」(當然,這還需要知道使用正確的筆法)。

提示:讀到這裡,可能還是會有很多書友有超級多的問題。我建議先存疑放下,認真去讀帖,按照這個方法去讀「法帖」,去發現更多的「扣邊線」的地方。下面,我們再來看看王羲之的《十七帖》。

王羲之《十七帖》為後世的書法教科書,同樣是值得不斷研習的。如下圖對《十七帖》所作的「扣邊線」示例,如《龍保帖》等:

「扣邊線」標註圖示:

via. @懷帖過江

此處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王羲之並非一味的「扣左邊線」,他晚年很多作品是「扣右邊線」。隨心所欲,順勢而為,一等一的頂級高手。如下圖:

via. @懷帖過江

「邊線大師」

米芾

米芾說自己是「刷寫」,只因為他太瘋癲,所以大家都認為他說的是假話、戲謔的話,不當真。其實,他是認真的。

看米芾《賀鑄帖》是如何「扣邊線」的:

米芾《湖州帖》扣「左邊線」,呈出「半邊字」立體,這是很厲害的筆下功夫。

via. @懷帖過江

米芾還有一句話,說「如奏琴弦」。所謂「琴弦」,是對「左(右)邊線」的比喻,米芾就是玩這根無中生有的「左邊線」。如下圖:你判斷一下,米芾是扣的左邊線還是右邊線?

「邊線大師」

董其昌

試讀以下董其昌幾帖,應該能看出來,董其昌的「扣邊線」是非常明確的。

這種明確,有很重要的意義。「扣邊線」並不是古代人都這樣,也並不是所有的名家都懂,即使是同一位書家,「扣邊線」的法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是不一樣的,或者說是一步一步建立起意識,最後才明確下來的,比如趙孟頫。

這需要我們在讀帖的過程中,加以分辨,這需要的是「眼力」。不要拿起一本古人字帖就以為是「扣邊線」的。

在南宗師門中,對於「扣邊線」這個問題,有的人是一點即通,有的人很久都看不見。通者即為開眼,在以後的書寫中,不斷強化,即為「入法」。

依照「扣邊線」之法,會產生哪些效果,或者說是屬於哪一類書法?我們以後也還是專文詳述。這裡僅就部分書友的提問,進一步圖示「扣邊線」,用眼睛看到這一法則。

也有書友提出,要我們像別人那樣搞視頻、搞動圖,我覺得不可取。看圖、看帖即可,中國書法的很多東西,不太適合用現代西方舶來的藝術理念去細化分析。當然,同門師友中如果有人能做出來,我們還是會分享給大家的。

(文中圖文內容,已獲原作者授權,轉載請標註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入門 的精彩文章:

柳公權小楷書《洛神賦》,得焉失焉!
傅山老年說:「非常」趙孟頫!

TAG:書法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