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寧遠大戰中袁崇煥所用紅夷大炮的來歷,是誰從一艘沉船上打撈上來

寧遠大戰中袁崇煥所用紅夷大炮的來歷,是誰從一艘沉船上打撈上來

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發動六萬大軍,再次入侵遼東。大軍西渡遼河,二十三日,後金軍抵達寧遠,經略高第和總兵楊麟擁重兵于山海關,不去救援寧遠。 袁崇煥得知後,隨即寫下血書,與大將滿桂,副將左輔、朱梅,參將祖大壽,守備何可綱等將士盟誓,以死守城。袁崇煥一面堅壁清野,一面讓同知程維楧盤查姦細,通判金啟倧守護糧草,並傳檄給前屯守將趙率教、山海守將楊麒,如果有將士逃到這裡,可將其全部斬殺。

寧遠大戰中袁崇煥所用紅夷大炮的來歷,是誰從一艘沉船上打撈上來


努爾哈赤自起兵以來,從未敗績,而且每一戰都是以少勝多。這次,他手握六萬精銳,以為拔下寧遠城,易如反掌。孰不料,遭到了袁崇煥等人的殊死抵抗。

當時在孫承宗和袁崇煥的訓練下,在山海關一帶的士兵素質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工事也得到了修復和增加,袁崇煥將十二門「紅夷大炮」擺在城牆上,利用紅夷大炮朝後金騎兵猛轟,後金攻城四天卻依然被明軍阻擋在城外。

寧遠大戰中袁崇煥所用紅夷大炮的來歷,是誰從一艘沉船上打撈上來


努爾哈赤親自上陣指揮,不料自己也被袁崇煥的紅夷大炮擊傷。後金軍隊拚命將努爾哈赤救回,傷重的努爾哈赤見寧遠城久攻不下,而自己的士兵又傷亡慘重,只有下令撤軍。寧遠之戰最終以明軍獲得勝利而告終。

寧遠大戰中袁崇煥所用紅夷大炮的來歷,是誰從一艘沉船上打撈上來


寧遠之戰,讓袁崇煥和紅夷大炮一戰成名,那麼,袁崇煥所用的十二門紅夷大炮是怎麼來了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大炮竟是從一艘沉船中打撈上來的,主持這項打撈工作的人是鄧士亮。

鄧士亮,字寅侯,蒲圻縣(今赤壁市)羊樓洞人,主要生活經歷在明萬曆至崇禎年間。明萬曆辛卯(1591年)鄉試中舉,甲辰(1604年)中進士,初任彝陵州學正,再任四川綿州學正,升廣東肇慶府推官。後經考核,任宗人府經歷,升南京戶部廣東司員外,旋擢戶部浙江司郎中,出任四川馬湖府知府。後留川任川南道尹,任職一年,卒於任上。

嘉慶《蒲圻縣誌》中有這樣一段文字:鄧士亮擔任廣州府推官的時候,「有紅夷(荷蘭)船、澳夷(葡萄牙)船肆掠海防,公多方守御。適賊船遭颶風沉沒陽江海口,公尋覓善水者撈探,方知船沉深水,架有大炮,隨浸沙泥。捐俸雇募夫匠,設計車絞,獲取大炮三十六門。總督胡公運解至京。又絞獲大紅銅炮兩門,儲肇慶府軍器局中。隨行差二炮至京,永鎮邊封。」

具體經過是:1620年前後,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一艘 「獨角獸」號艦船,因遭遇颱風在廣東陽江海域沉沒。擔任廣州府推官的鄧士亮巧妙地打撈起了沉船上的大炮,除了中小銃外,共撈得大銃(紅夷炮)36門,並將其中24門緊急運往京城。這其中半數被運到寧遠。

鄧士亮在《心月軒稿》中對此事也有記載,當時共撈起紅夷大炮36門,解京24門。數年後又在廣東沿海撈起兩門炮。

在寧遠大戰中,袁崇煥將這些「原裝進口」的紅夷大炮擺在城牆上,滿洲人根本不知道這種武器的厲害,結果死傷甚重。

由此看來,寧遠大捷,也有鄧士亮的一份功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再坤 的精彩文章:

《金瓶梅》中潘金蓮對西門慶和陳敬濟寄予了不同期望,有其詩為證
促使日本關東軍製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張作霖的原因及三名兇手的下場

TAG:張再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