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當前VR屏幕技術難以突破難關,微軟卻靠著TA找到了一條路

當前VR屏幕技術難以突破難關,微軟卻靠著TA找到了一條路

幀率、刷新率、圖像解析度等,與高質量的VR體驗息息相關。而要在這些方面有所提升,又實屬不易。不過,最近行業內的相關人員,在這些方面似乎已有所「突破」。即通過一系列「巧妙」的方法,得到相應的「替代方案」。


Vive Tracker替代方案Hive Tracker,實現在3D空間追蹤對象

Vive Tracker是一款可與任何真實物體結合的追蹤模塊。用戶使用該追蹤器,可在VR世界內實現對各種物品的運動追蹤與定位。日前,有開發者構建出了一款開源的Vive追蹤器,名為Hive Tracker。

Hive Tracker背後的團隊研發了一個包含藍牙,以及名為「PPI」功能的微控制器。藉助合適的軟體,該控制器可檢測到SteamVR Lighthouse基站的激光掃描,並將位置和方向數據發送回計算機,實現在3D空間中追蹤對象。

可以這樣理解,Hive Tracker是簡易版的Vive Tracker,可用於跟蹤小而精確的人體運動。其允許亞毫米級的3D定位,並嵌入帶有感測器融合的9DoF IMU,可較輕鬆地將自定義對象嵌入VR系統內。

另外,小巧、無線的特點,使得該設備還比較適合跟蹤自由移動的對象,以用於研究或臨床使用。

當前,整個項目(HiveTracker)已開源,可大大降低全身定位的成本。

微軟:實現MR頭顯60Hz到120Hz的跳躍

對於AR/VR/MR頭顯來說,刷新率過低,將會使用戶容易產生暈動症。而MR顯示器理應達到每秒90Hz或以上的刷新率,體驗感才比較有保障。但這又比較困難且成本高昂。

於是,聰明的微軟研究人員,想到了一種替代方案。

微軟研究院發現,在圖片渲染過程中,影像並非同時在整個顯示器上進行繪製,而是從上至下進行渲染。而大多數MR頭顯是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即對於刷新率為60Hz的顯示器來說,即便當一塊顯示屏用於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的影像實際上比另一隻快或慢大約8.3毫秒。

因此,微軟研究院發明了一項名為「提高AR頭顯顯示組件的有效更新率」的專利。該研究團隊提出:渲染時,為一隻眼睛生成影像8.3毫秒後,再為另一隻眼睛生成圖像。這意味著實際為該眼睛渲染的不是舊影像,而是儘可能最新的影像,並且能有效地加倍顯示器的刷新率。

機智的是,這一方法無需實施任何新技術。即幾乎無成本增加,但刷新率大幅提高,極大提升用戶體驗。

可變速率著色技術,節省性能及提高圖形渲染質量

隨著VR頭顯解析度和視場的提高,渲染複雜場景所需的計算能力正以指數級速度增長,所需成本也大幅提高。不過,通過注視點渲染技術,可降低渲染VR場景所需的計算性能。而節省處理能力對於維持VR中的高幀率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於VR一體機等移動VR而言。

考慮到這一問題,眼球追蹤領域的領先者Tobii認為,GPU顯卡可變速率著色技術,是VR實現騰飛的重要機遇。

以英偉達GeForce RTX顯卡為例,基於最新的圖靈架構,GeForce RTX 2070、2080和2080 Ti都支持可變速率著色。而這也是影響注視點渲染技術的重要因素。簡單來說,GeForce RTX顯卡支持動態注視點渲染,該功能可令圖形程序即時切換3D場景中,某些區域的渲染質量。這種快速的質量轉換應該能夠令注視點區域的渲染,與眼睛的運動保持同步。

動態注視點渲染,是一個只渲染用戶注視屏幕區域的過程。位於焦點圈之外的一切,只需達到大腦相信是真實,即可。這能夠為計算機節省大量的圖形性能,而且注視點渲染所節省的性能,均可用於提高焦點區域的圖形質量。

需要注意的是,GeForce RTX顯卡對可變速率著色功能的納入,令渲染管道的其他部分變得更加簡單。但若想完全發揮其全部潛能,需要堆棧的每個部分都為支持注視點渲染,進行專門的設計與優化,例如CPU、GPU、遊戲引擎和眼動追蹤硬體等。而這,顯然還需要時間。

為解決圖像質量問題,Synaptics宣布推出2K VR顯示技術

保持高解析度圖形,並避免暈動症和紗窗效應,這些顯示和連接問題一直影響著VR用戶的體驗。近期,為提升旗艦VR頭顯的標準,解決圖像質量問題,Synaptics Incorporated宣布推出2K VR顯示技術。

新技術分為兩部分:VR顯示驅動程序(ClearView R63455顯示驅動器IC),以及VR橋(VXR7200 VRBridge)。

ClearView R63455顯示器驅動IC,是專門用於以90fps的速率,為2160×2400的VR顯示器供電。在該解析度下,VR頭顯廠商將能夠實現每英寸1000像素的顯示密度,單眼2K解析度。

此外,ClearView R63455還包含旨在「將影像維持在眼睛直接視線範圍內的」Foveal Transport的支持。即利用注視點渲染來節省計算性能,亦即降低外圍視場的渲染質量,從而注重用戶注視點區域的渲染質量。

在移動晶元成熟之前,系統需要通過數據線,來推動超高解析度顯示器內的所有像素。而VXR7200 VR Bridge,正是這樣一種使用USBType-C電纜的連接解決方案。其支持帶有AMD或NVIDIA顯卡的DisplayPort 1.4標準,能保證超過2K的顯示器和更快的刷新率,不會因布線而損失圖像質量。

綜上,這些「取巧」的方案,確實一定程度上,能幫助解決VR體驗現存的幀率不足、刷新率與圖像解析度不夠高、成本昂貴、設備不夠便捷等問題。不過,也是以犧牲一定的性能為主的。

例如,Hive Tracker在跟蹤小範圍的運動時更為精確;微軟的「提高AR頭顯顯示組件的有效更新率」的專利,主要面向低端MR設備;而上文提到的可變速率著色技術和2K VR顯示技術,都是通過節省性能,即犧牲局部、顧全整體體驗質量。

也因此,這些解決方案或許可以定義為一種「 過渡性」解決方案,是VR階段性發展的體現。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brand@vrpinea.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RPinea 的精彩文章:

BBC《藍色星球》美哭這個世界,谷歌也將用VR展示海洋生態
Play NYC 2018 |高逼格的「遊戲轟趴」,濃縮版的「E3」?

TAG:VRPine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