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馮學榮:中國西南地區為什麼自古以來一直貧窮

馮學榮:中國西南地區為什麼自古以來一直貧窮

問:我們讀史人都熟知的一件事,就是中國西南地區,自古以來一直都很窮,具體說,是指的廣西、雲南、貴州,以及廣東西部。

答:是的,你比如說北伐戰爭時期,李宗仁向廣州國民政府建議廣東、廣西合併為一個省,當時廣東籍的大員激烈反對,他們說,你們廣西是窮鬼,如果我們廣東和你合併,廣西肯定拖累廣東。這是《李宗仁回憶錄》記錄的一樁往事。

問:在中國的歷史上,西南地區(廣西、雲南、貴州、廣東西部)一直都很窮,一直是出了名的窮。原因是什麼呢?

答:有地理學的學者提出一個概念,叫做「喀斯特貧困」,因為廣東西部、廣西、雲南、貴州這些省份和地區,有很多類似於「桂林山水」的地貌,山是一棟一棟的,看著就像一個一個的大竹筍,山的內部,也有很多的溶洞,這在地理學上,叫做「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有一個什麼顯著特徵呢?答案是:地下河很多,也就是說,喀斯特地貌的魔鬼細節是,我們老百姓看不見,但是每當下雨,雨水沒有跑到田裡,而是滲透到地下河裡去了,這就造成了耕地灌溉不足,耕地的水不夠,農業產量上不去,這就是西南地區窮的地理原因。

圖:喀斯特地貌

問:決定農作物產量的,主要有三個因素,一個是日照,一個是降雨,一個是土壤,也就是說,一個地方如果日照不足,或者雨水不足,或者可耕種的土地不足,那麼在農耕時代,就一定逃不過貧困。

答:是的。在喀斯特地貌的地區,雨水都不知不覺地,滲透到地下河裡去了,我們經常到各種溶洞旅遊,大多數的溶洞都有地下河,而且我們肉眼看得見的,只是一部分,有很多的地下河,是看不見的,它們偷偷地,把降雨吸走了,耕地里沒有水,你就別指望有好的收成,這就是所謂「喀斯特貧困」的來龍去脈。

圖:溶洞地下河

問:此外,在降雨這方面,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你在中國地圖上,從黑龍江省黑河市,往雲南省的騰衝市,劃一條線,這條線的右邊,就是發達地區,人口繁盛;線的左邊,就是貧困地區,人口稀疏,為什麼?

答:這條線叫做「黑河-騰衝線」,也叫做「胡煥庸線」,這條線,與中國地理上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基本吻合,也就是說,中國東部地區由於降雨量充沛,養活了中國90%左右的人口,而西部地區由於降雨量不充沛,僅僅能養活中國10%左右的人口,所以「黑河-騰衝線」的本質,就是雨水多寡的分界線。

圖:黑河-騰衝線

問:有趣的是,萬里長城的走向,也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一段大體吻合。

圖: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答:對的,我們的祖先在這方面是很聰明的,古代修建長城的時候,工程師和官員們大體上也調查清楚了,也基本上把長城,往北推到了農耕線的極限,換句話說,長城以外留給匈奴和蒙古等游牧民族的地盤,基本上都不怎麼適合農耕,大體上適合農耕的土地,基本上都被漢人的老祖宗圈到長城一線以南了。

圖:長城

問:可不可以這樣說,我們的祖先很貪婪,也很自私,甚至很殘忍,基本上把能種地的地盤,都圈了,留給匈奴蒙古的,大體上都是些不適合耕種的。

答:這樣說也許有一點不敬的意味,但是實事求是地說,這大體也符合事實。

問:陽光,降雨,土地,我們看一個農耕地區是貧是富,抓住這三點核心,基本上就能知道為什麼,它窮為什麼窮,它富為什麼富,基本上都能有答案,一個農耕片區如果世世代代貧困,那麼基本上可以斷定,這個地方要麼是日照不足,要麼是降雨不足,要麼就是土地不平坦,不肥沃,不適合耕種。

答:基本正確。舉例說貴州,我們知道貴州在歷史上有一個說法,叫做「地無三尺平」,說的是貴州的地理,是以山地居多,山多,耕地少,可以平攤到每個人頭上的人均耕地面積就少,不但耕地少,而且還喀斯特地貌,雨水大量流失到地下河了、沒有滋潤農田,這樣就造成了貴州不但地少,而且水少,這樣的土地,產出必然就少,所以貴州自古以來,都是貧困省份。

問:反過來說,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這兩片地方,之所以自古以來都富裕,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這些地方的水多、日照多、土地平坦。

答:對的。大體上是這樣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都是那個地區的大河、小河匯聚在一起、然後流出大海的地方,這些地方,水網密布,水資源非常豐富,而且大河小河的出海口,大多數都是平地,所以你看,水也多,地也多,這些地方在農耕時代,產出就多,所以你看廣州、蘇州、杭州這些地方,自古以來都是富裕的地方,我們有一種說法,叫做「江南出才子」,江南為什麼出才子?其實就是因為江南地區,物產豐富,你物產豐富了,就有更多的人從繁重的勞動里解放出來,專業從事腦力勞動,所以這些地方,自古就出才子,說白了,並不是人的基因上有什麼特別的優勢,本質上,是因為地理的優勢。

問:廣東人視水為財,認為有水就有財,有水的地方就是風水寶地,這是不是農耕文化的一個表現?

答:當然是。什麼地方有生機?答案是,有水,有土,有陽光,在農耕時代,你看客家人遷居,都是找的什麼地方?要找河,有河就有水,有水就能耕種,能耕種就有飯吃,就能繁衍後代,廣東人認為有水就有財,這就是農耕文化。

問:內蒙古大草原只長草、不長樹木,是不是也跟降雨量有關?

圖:內蒙古大草原

答:對。你抓住關鍵了。內蒙古地區降雨量低,它長不了樹木,只能長草。

問:那麼,中國西北地區,例如說甘肅、陝西,這些地方自古以來相對也比較貧困,就是因為水資源不豐富?

答:是的,水資源的不豐富,是一個重要原因,西北地區是降雨量較低的地區,這些地區,自古以來缺水,任何動物植物,都要依靠水,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馮學榮,70年代生人,現居香港,知名作家,讀史人,著有《日本為什麼侵華》、《親歷北洋》、《不忍面對的真相》、《隱動力》等,是「別等」效率手冊的忠實踐行者與受益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學榮讀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的真相,往往簡單而直接
馮學榮的書,許多在大陸已經買不到了

TAG:馮學榮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