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一天飯量有多大?諸葛亮一斤米,司馬懿斷定:命不久矣

古人一天飯量有多大?諸葛亮一斤米,司馬懿斷定:命不久矣

30多年前,我國就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如今,絕大多數人都不會為糧食擔憂,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所以對飯量沒有太深的概念。然而,在資源貧乏的古代,糧食並不充足,人們的口糧都有個限定值。

那麼,古人一天的飯量有多大呢?三國時期,諸葛亮和司馬懿有一段故事,或許從中可以找到答案。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對弈是三國最精彩的一部分,在民間更是留下了各種傳說。然而真正的歷史中,諸葛亮與司馬懿只發生過兩次對峙,這篇故事發生在第二次。公元234年,諸葛亮發動第五次北伐,親率大軍出了斜穀道。

司馬懿聽到消息後,立刻在渭南布下重兵,因為吃過幾次小虧,司馬懿打定主意只守不攻,因為蜀軍後勤壓力大,久攻不下必會撤軍。正如司馬懿所料,諸葛亮急於和魏軍決戰,所以屢屢派使者送來挑戰書,甚至不顧顏面,用婦女之物來羞辱司馬懿。

儘管如此,司馬懿依然高懸免戰牌,諸葛亮沒有辦法,只得在五丈原與司馬懿對峙,後來病重去世,兩人最後一次對峙就這樣匆匆收場了。司馬懿為什麼不肯迎戰呢?除了對諸葛亮發悚,選用只守不攻的戰術外,其實,司馬懿早就猜到諸葛亮身患疾病,不久必會病逝。

司馬懿是怎麼知道諸葛亮的健康狀況的呢?原來,這是蜀軍使者不小心說漏嘴了。在魏軍主帥營帳,司馬懿隨意問起諸葛亮的睡眠、飲食以及工作量等情況。因為沒有涉及到軍事機密,作為禮節,蜀軍使者也不好意思拒絕不答,於是一一回復司馬懿,「諸葛公晚睡早起,二十杖以上的責罰都會親自過問,每天的飯食不到3升」。

待使者走後,司馬懿高興地對左右說道:諸葛亮進食少而事務繁,命不久矣。這段情節在《晉書·宣帝紀》和《裴注三國志》都有記載。三國時期採用漢朝的度量衡,一升約為如今的200毫升,諸葛亮一天三升米,差不多是一斤米。這種飯量拿到現在來說,不算少了,可是司馬懿竟然說「諸葛亮進食少而命不久矣」。

《漢書》記載,一個普通成年人的飯量約為一天五升,大約為1.7斤米。作戰中的戰士需求量更大,每天要七升,約為2.4斤米。從這點來看,古人的飯量遠超現代人,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古代「油水」不重吧。

參考文獻:《裴注三國志》、《中國度量衡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最後的翻盤機會,本來可以重頭再來,卻被一書童給毀了
宋朝的國土面積這麼小,為什麼人口那麼多?這要感謝一個鄰國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