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背後刺血,對很多疑難雜症都有神奇療效!

背後刺血,對很多疑難雜症都有神奇療效!

刺絡放血療法,是中醫學中的一種獨特的針刺治療方法。根據患者不同的疾病,用三棱針或粗而尖的針具,在患者身上一定穴位或淺表血絡施以針刺,放出適量血液,以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

刺絡放血療法的作用:

對血液系統有良好的雙向調節作用

刺絡療法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代謝加快,改善微循環和血管功能,有利於排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質,並使機體的有益物質及時補充到血液循環中去。

如果人體肩頸不好的話,會引起哪些問題?

肩頸是大腦的總開關,上注於頭部和面部的血液都要經過肩頸。調節女人最好的良方就是打通氣血,氣血不暢的話,血液中的毒素堆積在肩頸,使肩頸硬化。

毒素堆積在肩頸以後會壓迫血管,引起頭部的頭暈、頭痛、大腦供氧不足,易疲勞、睡眠質量下降、記憶力減退,還會引起面部發黃、發暗、長斑、皮膚衰老等。

為什麼說肩頸是人體最先衰老的地方?

當體內毒素較多的時候,毒素首先堆積的地方就是肩頸,肩頸是人體的十字路口,毒素堆積就會造成肩頸硬化、衰老。當肩頸不通就會造成頭部腦下垂體的營養不足。

肩頸綜合症的現狀:

目前30歲的人群有60%有不同程度的頸椎病;

40歲的人群80%有不同程度的頸椎疾病;

60歲以上的人群100%有不同程度的頸椎病。

肩頸病易發人群:

1.缺少運動、長期用電腦及特殊性職業者;

2.負重的耳環、高跟鞋、煲電話粥、麻將大戰;

3.仰面洗頭、內衣過緊、疲勞坐姿;

科學研究表明:

勞損或經絡不通的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瘀毒殘留,只有把殘留的瘀毒徹底排放出來,勞損的病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而解決的最佳途徑就是刺絡放血。

背部刺絡的原理:

通過中醫手法反覆強化刺激勞損和於堵的部位,讓堆積的乳酸和於堵的結節打散,在勞損和於堵嚴重的部位用梅花針迅速針扎,把堆積在人體深層的於毒廢血徹底引排出來。

全身其它於堵的地方都可採用此方法調理身體。

通過血樣的顏色辨症讓你清楚了解身體健康現狀——你屬於以下哪種呢?

1.烏黑血色,血出如墨,則為久病,說明瘀血內停日久,於血阻絡。;

2.血中夾水,說明有風濕病,肝病。

3.血液中夾有粘液果凍樣物質,說明濕毒瘀積,凝滯日久;

4.出的血很淡為炎症,初病。血色紫紅說明新傷;

5.吸出物如洗肉水樣說明有嚴重陳舊性傷濕;

6.流出透明性水液,說明水腫;

7.出現水泡者為濕重;

8.吸出泡沫樣液體,提示有風邪;

9.吸出血液量多說明病程較長;

10.吸出血量較少說明病程較短或病位較深。

11.拔罐後,取罐時手伸進罐內,若頓時感覺有一股熱氣的,說明濕熱重

12.出血緩慢,多刺幾針仍斷續出血者,提示氣虧血虛。

13.出血清淡不易凝結,說明血虛。

14.血液容易沉澱並很快凝結,說明氣虛。

更多刺血那些事兒你知道嗎?

1

刺血手法

1、認定血位後,腕勁快速點刺,一秒鐘要求刺6---9次。

2、對恕張的脈絡要求一針見血,一般都會噴涌而出,要有所準備,不要給污血淺到

2

刺血後的反應

1、80%的病人刺血後即感到輕鬆舒服,20%的病人反而感到疼痛加重。凡痛感加重的人治癒的速度要比馬上感到減輕的人要快得多。

2、經5---10次刺血無感覺的不宜再刺血。

3

刺血的時間

1、對炎症,急性疼痛病人可一天一次,減輕癥狀後3---5天刺血一次。

2、慢性病人隔天一次,見效後5---7天一次,可以撥罐的部位刺後撥罐15---20分鐘。請關注拔罐圈,各種中醫絕技都在這裡

4

刺血的禁忌

1、大出血的病人及容易皮下出血者。

2、嚴重的心臟病。

3、性病,皮膚病,皮膚潰爛者。

4、孕婦或經期,白血病禁刺。

5、病人過飢過飽,驚嚇後,精神過度緊張者不刺。

6、對肝病的病人不但刺血要小心,(其它任何療法要求一樣)不要將血碰到自己,千萬不要將血碰到傷口上,否則即會傳染。

5

對任何療治「暈針」的救治

1、即刻用手掌將病人的大椎穴擦熱。

2、用拇指掐人中,合谷同按掐。

3、再按內關,湧泉,太沖,有條件者必需叫病人馬上飲一杯溫糖開水或葡萄糖水。

4、立即叫病人卧下,(頭低腳高)

6

從出血看病法

1、凡出的血很淡為炎症,初病。凡風濕病,肝病,血中夾水,血出如墨,則為久病,於血阻絡。

2、凡白天刺血痛減,而晚上又加重者為於血,必須再刺一次,直至減輕

注意不懂中醫或沒有經驗請不要自行操作調理身體,以免出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粹針灸文化 的精彩文章:

你的腳上,藏著5個抗癌穴!
末伏兇猛!三伏最後10天,不懂規矩要吃虧!

TAG:國粹針灸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