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保持潔白初心 修正不當行為

保持潔白初心 修正不當行為

善財童子問老師發心久近,伊舍那即憶過去親近承事善知識,修行梵行,恭敬供養,聞法受持的經歷。

對生命的啟發,覺者的啟發是什麼,就是生命中的獲得的,別人搶不去。什麼叫善財童子,當自己的心是虛的,就叫童子,與年紀無關,只要他心能夠接受,能夠謙虛;求道者,都叫善財童子。當自己的心是滿的,叫老子,什麼都倒不進去。

善財問的是發心的狀況,不是時間久近的問題,作答就不說多長時間了,這是華嚴的語言思維模式。

修行第一要修正不當的觀念與行為。什麼叫不當的觀念?沒有警覺到如何學!要一條一條展開,修正一條不當的觀念,建立一條正的觀念。這是一個法門,法門無量誓願學。

一個人有無量因素所組合,好多是不當的因素、錯誤的因素,有些不是不當與錯誤的,是相對的狀況問題,是組合不當,要重新調整。如正義感用的地方不對。

梵行是清凈觀念與行為。恭敬是謙心求教。供養,即是培養自己的福德資糧,就是修行。做到恰到好處。聞法受持,要有高度的警覺性,六根接觸六塵的境界,要有高度的警覺性。聞到什麼聲音,能覺悟,才叫聞法;不能覺悟,叫幻覺。

比如寫經羯磨討論。不是弄通了再去寫,懂沒有意義。先修定力。最初四五卷文,不要問為什麼。每一卷經文,不知寫過多少遍。一面寫,一面揣摩。如開頭空幾格好?還是頂頭?怎麼排?排幾行?字大字小?字之間要不要空格?一再地揣摩,要去體驗。

自己動手寫,增強定力,法身慧命是自己成就的。寫經,就是把自己最佳狀況寫出來。在討論中思維方法會活潑起來,能接納,能舍了。直接寫下去就破你的我執,破你的法執啊。這個基礎打下來,就會展開來。僵化思維模式先得活起來,不然都是單行道。

初發心的過程,目的要扣在一起,實踐求證出來。在華嚴里舉七個例子,表示修七菩提分法。這是印度人的思考方式。八表示八正道,依覺者的思考方式思考,才叫八正道之正思維,這是修行的要領。好好修行,去穿透它。

一乘能具足一切法,講的都是根本法。玉本質是玉,把石頭與玉放在一起攪拌,石頭會粉碎,玉不會粉碎。一乘福慧雙修。聽時起歡喜,是修智;回去告訴他人,是修福。

修學十年,現在修的法與當初一樣不一樣?有好多學了很久,還停止在原來的地方。剛發心時的專註,自己象白紙是最殊勝的心境,有人被染黑了,有人走到正法里來。

初發心要永遠保持著,一片潔白,才能一再地接受正法。保持住一顆潔白的心!(海雲導師講演華嚴,圓明學習心要筆記7-13)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子吼 的精彩文章:

四乘修法不同 定位清楚就好
用心投入 在於生命精華的提升與改變

TAG:師子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