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逆向操作 中國科學家讓液滴變氣泡

逆向操作 中國科學家讓液滴變氣泡

一般來說,氣泡破裂後會產生液滴,但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1日發表的一項物理學研究中,中國科學家團隊描述了一種逆向操作的方法——讓液滴轉變為氣泡。

據了解,該成果有助於找到液—液界面的操縱方式,對軟物質製造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聲懸浮技術,是地面和空間條件下實現材料無容器處理的關鍵技術之一,聲懸浮能讓液滴在聲波作用下懸浮在空中,是液滴動力學研究的常用技術。

而聲壓是大氣壓受到聲波擾動後產生的變化,即大氣壓強的余壓,利用聲壓,科學家可以把液滴壓扁成很薄的液膜,並誘導屈曲現象,從而實現液滴的變形。

此次,中國西北工業大學臧渡洋及其同事將這些已觀察到的現象相結合,以對氣泡的形成進行控制。

研究團隊先通過聲輻射力將液滴壓成薄片狀的液膜,再通過超聲場讓液膜彎曲成碗狀,內部為共振腔。研究團隊發現,共振會讓腔體擴大,並引導周圍的液面彎曲,最後收縮成一個閉合的氣泡。

研究人員觀察到的這一過程,指出了一條形成氣泡的新途徑,而這一途徑對於食品、化妝品及製藥行業的泡沫等軟物質製備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系外行星大氣中的鐵 能告訴你這些秘密
有些藥物會讓人發燒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