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類跑得更快的秘密在那裡?

人類跑得更快的秘密在那裡?

人類可以做到速度非常地快,2009年,尤賽恩·博爾特以37千米/小時的速度衝過跑道,而在2014年丹尼斯·基米托以20.6千米/小時的速度成為馬拉松世界紀錄的保持者。到底是什麼使得博爾特和基米托跑得如此之快?為了能夠快速奔跑人們又是如何進化的呢?科學家們的研究將會為我們揭開謎底。

秘密之一:抬腿的技巧

在跑步的時候,每個人都用了差不多同樣的時間完成邁步和抬腿這兩個動作,但短跑運動員可不一樣,他們能夠在每一次向前奔跑的時候讓自己跑得更遠,秘密就在他們的腳底下。優秀的短跑運動員把膝蓋抬得足夠高,好讓腿部擁有一定的速度,這樣在向前邁步時就能夠從地面獲得更多的支持力。

所以要想跑得更快,需要做到這兩點:第一,讓後腿用更快的速度離開地面,等到腳步著地時,這時後面的一條腿的膝蓋就要抬到和前腿膝蓋相對水平的位置;第二,在腳著地時要保持身體各部分直立,不要彎曲,這樣才不會讓力量流失。

秘密之二:節省體能的技巧

要想在耐力長跑中保持一定的速度,能量供給是個關鍵因素。跑得太快的話就會過快消耗體能,所以在長跑過程中要學會節省體能,把能量消耗速度降到最低,同時還能跑得快。有兩種方法能夠在一定速度的耐力長跑中保持體力,第一種是提高身體肌肉的最大攝氧能力,最大攝氧量有一定程度上靠基因決定,但也可以通過後天的鍛煉來提高,比如在平時的鍛煉中可以先熱身,然後用力跑3~5分鐘,再慢跑2~3分鐘,再繼續用力跑,並一直重複這個過程。另一種方法是降低自己的體能消耗速度,例如縮短長跑距離,做一些提高跑步速度的練習,補充營養,制定比賽策略或者是買一雙自己喜歡的跑鞋,都能夠幫助我們最大限度地接近目標。

此外,人類進化生物學家還發現了在遠古時期,人類為了生存捕獲食物,讓自己的身體不斷地進化發展,以勝任這種長距離追蹤獵物的任務。這樣的演變為我們帶來諸多優點,例如我們有發達的汗腺有助於身體散熱和保持身體涼爽,避免在長跑中出現體溫過高而危及生命,我們還擁有強大的臀肌以及腿部更長的肌腱,這些都有助於我們在奔跑過程中跑得更快,耐力更持久。

肌肉纖維分成兩種:快縮肌和慢縮肌,而且每個人的肌肉里這兩者都存在,儘管肌肉纖維的種類與數目很大程度上由基因決定,但是後天的練習和訓練也會對此產生改變。快縮肌有利於在奔跑時做爆發力強、速度快的衝刺運動,它們能快速收縮但是也很快就疲勞了;慢縮肌能夠儲存更多的能量,不容易疲勞,因此在耐力長跑中佔有很大優勢。可以想見,短跑衝刺運動員有更多的快縮肌,而長跑運動員則是擁有更多的慢縮肌。

人類進化生物學家丹尼爾·利伯曼在2004年的《自然》雜誌上提到了一個著名的理論,認為人們本就是為跑步而生的。「早期人類為了適應生存環境而做出的進化和演變都是為了能更好地實現遠距離長跑,」利伯曼在提到人類在身體機能上為了長距離奔跑而做出的哪些改變時說道,「這些演化完全就只是為了奔跑,而不僅僅是為了走路。」

該理論還認為在早期人類為了生存捕獲食物,讓自己的身體不斷地進化發展,以勝任這種長距離追蹤獵物的任務。這樣的演變為我們帶來諸多優點,例如我們有發達的汗腺有助於身體散熱和保持身體涼爽,避免在長跑中出現體溫過高而危及生命;我們還擁有強大的臀肌,這是我們人類與其它動物相比最獨特的一個特點,在跑步的過程當中它能更好的保持軀幹平衡和提供力量;以及腿部更長的肌腱——就像彈簧一樣,既能產生更多的力量還能更好地節約我們自身體能,這些都說明了我們的身體正是為了跑步而生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用二氧化碳造石油
在西伯利亞生活,你需要另外三種基因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