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走進俄共青城飛機廠總裝車間:售華蘇-35戰機從這裡下線

走進俄共青城飛機廠總裝車間:售華蘇-35戰機從這裡下線

俄「星星」電視台記者近期走訪了俄羅斯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廠的第7總裝車間。該車間建成已有72個年頭,近年又重新進行了翻新改造。

廠區內矗立著一架蘇-33艦載機,機身上繪有俄羅斯英雄飛行員季穆拉·阿帕基澤的頭像。

這裡正在組裝生產蘇-35戰鬥機,而俄最新型第五代蘇-57戰鬥機則在封閉廠區組織生產,記者不得入內。

蘇-35(北約代號「側衛-E」或「超側衛」)是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基礎上研製的深度改進型單座雙發、超機動性多用途戰鬥機,在世代上屬於四代半戰鬥機。

發動機由AL-31F升級成AL-117S之後,蘇-35無須開加力便可實施跨音速遠距飛行。

蘇-35航電系統的核心是全新的「雪豹」-E相控陣雷達,最多同時能夠跟蹤數百公里範圍內的30個目標,並能夠截獲其中8個目標。

中國是俄羅斯蘇-35戰鬥機的首個國外用戶,2015年11月,雙方簽署了價值25億美元的合同,購買24架蘇-35戰鬥機及相關武器裝備和其他相關裝備。

據媒體報道,2016年12月,俄羅斯向中國交付首批4架蘇-35戰鬥機。第二批蘇-35戰鬥機在2017年12月交付。2018年8月29日,俄羅斯國防部發表聲明確認,俄羅斯將在今年底前向中國交付首批最後10架蘇-35戰鬥機。

目前,蘇--35已正式進入中國空軍服役,其飛行性能,尤其是矢量推進與飛控系統的完美融合,令中國飛行員讚嘆不已,但分析人士認為,其機載電子系統卻難以滿足中國軍方需要。

不過這絲毫不妨礙中方在接收蘇-35之後,對其進行進一步現代化改造。

雖然俄方聲稱,共青城飛機廠大量採用數控機床,很多生產流程實現了自動化,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但從現場照片看,組裝工作主要靠人工手動完成。這也是蘇-35生產和交貨進程緩慢的主要原因。

男工在腳手架上作業,女工在下面指點,配合甚是默契。

俄方聲稱共青城飛機廠已大量使用數控機床。圖為技術人員在進行操控作業。

這位女工穿著便裝上班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守望羅斯 的精彩文章:

打臉美國:土耳其欲買俄S-400 美惱羞成怒揚言制裁
烏售華髮動機是「背後捅刀」?聽聽烏議員怎麼說

TAG:守望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