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史上最「話癆」機器人誕生:專職吵架,你可能會被它噴成篩子

史上最「話癆」機器人誕生:專職吵架,你可能會被它噴成篩子

辯論,指的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任憑「敵我」雙方吐沫橫飛火光四濺但仍然要保持風度,能BB就絕不動手,「和平友好」交流意見的過程。

這種互相說服與被說服的過程,是21世界最文明的「撕B」,往往也是吃瓜群眾最樂得「欣賞」的藝術表演項目。

但令人震驚的是,如今,這門人類專屬的藝術課程,竟然有了機器人參與——今年6月,IBM公司向世人展示了一款辯論機器人Project Debater!

就是這個長得像冰箱一樣的傢伙。

在這場「駭世驚聞」的辯論賽開始前,沒有人會拿一個人造器械為語言對手。

因為對於人類而言,語言這門藝術和繪畫、編曲一樣,需要僅有人類具備的創造性,不僅是人類賴以自豪的領域,更是人工智慧發展至今,人類抵禦機器人「入侵」的最後一道防線之一。

然而令人震驚的是,在辯論現場,Project Debater通過幽默的語言、嚴密的邏輯、絲絲入扣的辯論技巧,戰勝了專業級辯手!


全球首款辯論機器人,巧舌如簧勝過人類

從表面看起來,Project Debater長方體的造型,倒是酷似一台空調,但它有點類似Siri/Alex的仿人類女聲開場,還是鎮住了現場不少人,頗有氣勢。

「Hello, Noa. We meet again」

仔細琢磨一下,打招呼的語言很可能是事先程序設定,不必大驚小怪。但接下來的發展走向就頗令人意外了:

這場辯論中,辯論機器人Project Debater面臨的對手是兩位專業級辯手:以色列國際辯論協會主席Dan Zafrir和2016年以色列國家辯論冠軍Noa Ovadia。

左邊為Dan Zafrir,右邊為Noa Ovadia

整場辯論一共有兩輪,分別圍繞「是否應該補貼太空探索項目」、「是否應該擴大遠程醫療技術的應用」為辯題展開,辯論機器人Project Debater持正方觀點,人類辯手持反方觀點。

在雙方都沒有事先準備的情況下,雙方各做4分鐘開場發言,再由對方分別進行四分鐘反駁,最後由兩分鐘總結髮言結束。

辯論結果由現場包括記者、學者和相關技術人員在內的50餘位觀眾投票決定。

最終比賽以一勝一負收場,人機辯論打成平手。

但比結果要更令人關注的,是Project Debater在辯論過程中表現出非常「類人」的語言表達能力。


會抖機靈的辯論機器人

Project Debater理解人類辯手的發言顯得比較緩慢,常常需要在過程中停頓反應,但通過它的回擊發現,它在嘗試理解人類辯手的發言並以其中漏洞來反駁對方。

利用其強大的「大腦」,Project Debater可以快速處理和分析人類辯手的語言,並引用存儲在「大腦」海量資料來加以引用,各種名人名言,各種權威數據等信手拈來,旁徵博引,反駁得漂亮沒有漏洞。

甚至,Project Debater還能夠通過預測,來判斷對手的下一步發言並以此先發制人。

在「太空探索」相關辯題中,當人類辯手表示,「人類有很多其他事業更值得我們去花錢」的觀點時。

Project Debater反駁道:

「這麼說當然可以,但我也沒說太空探索是我們唯一要花錢的項目,也沒有說除了太空探索我們就不做別的了。」

這種「嚴密思維」和「敏銳判斷」,可一直是AI一向擅長的領域——「幾乎完美的邏輯能力」,畢竟它的背後是一道道的程序命令。

可以想像,如果有一天,你的siri和小愛同學被寫入這種辯論程序,一旦你和它們「開火」,它們絕對能把你噴成篩子...

但只會咄咄逼人的機器人並不招人喜歡。它們還有更高明的一招——模仿人類的幽默風趣,擅長抖機靈。

在表達「人類應加大遠程醫療技術應用」的觀點時,Project Debater就是以一段幽默自嘲作為開場:

「今天這種重要場合,我肯定會熱血沸騰,但可惜我沒有血液啊。」

在對外演講和辯論的場合,Project Debater不止一次逗得現場觀眾發笑。

超級大腦、幾乎沒有破綻的邏輯、偶爾抖個包袱,這些優秀的素質加在一起,讓Project Debater贏得了辯論現場觀眾的心。

這種類型的機器人很有可能讓人們想到,在將來的某一天,Project Debater是否有可能成為類似「律師」一樣的角色?

根據IBM的野心,Project Debater極有可能被打造成一個類似「智囊團」的角色,輔助人類做出更加科學明智的決策。


嚴肅點,辯論機器人「厲害」在哪?

要說人工智慧,這兩年我們什麼沒見過:

表情神態酷似真人的類人型索菲亞、僅用幾個月就打敗世界圍棋冠軍的學習型AlphaGo、牙尖嘴利能作詩懟人的微軟小冰...即便是人類賴以自豪的藝術領域,也誕生過各種創作類機器人。。。

已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索菲亞

為了讓機器人具備「智能」,科學家們在極盡所能地讓機器人「擬人化」。除了聽人話幹人事,機器人還在模仿人類的「反應」。

其中最簡單直觀的就是幽默感——這種幽默感不僅指能講笑話,也需要能意識到「好笑」這件事本身。

例如《星際穿越》里的機器人Tars,它不僅話癆,還懂「幽默」,會跟人類開玩笑。例如電影《霹靂五號》,霹靂五號能聽懂「爸爸」的笑話,感受到快樂。

轉換到Project Debater身上,它試圖用幽默開場,試圖調侃自己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進步。

但幽默感只是機器人擁有智能過程中非常「小」的一步。

為了檢測機器人的智能進化程度,艾倫·麥席森·圖靈發明了「圖靈測試」——通過人類和機器進行交流的方式,一旦人類無法分辨對面到底是人還是機器時,機器就被認定擁有了智能。

圖片來源:rationallyspeaking.blogspot.com

很多影視作品都有過類似理論的再現和思考。

在《機器姬》中,發明家通過不斷進行人機一對一問答測試來升級機器人。但擁有智能的機器人卻同時學會了「說謊」和「引誘」,最後殺掉人類成功出逃。

在影視劇中,美劇《西部世界》中,機器人創造者會通過不斷和機器人交流來判斷它們是否「故障」。

雖然圖靈測試本身被很多人認為具有爭議性,但它卻從另外一個角度解釋了我們會覺得目前的機器人並不「智能」甚至有些智障的原因——因為它們說不好人話/干不好人事,「破綻」百出。

這也是為什麼,Project Debater在人機辯論中的表現可圈可點,但我們依然認為它不夠智能的原因。

但它也有致命「缺陷」

在6月這場辯論賽中,Project Debater的表現足夠令人震驚,但缺陷也很明顯。例如,因為它需要調用語音識別,所以在聆聽人類發言時,它的反應稍顯緩慢。

另一方面,Project Debater的「大腦」系統雖然有數十億篇文章,涵蓋約100個主題。但在引用數據案例時,仍然會出現引用錯誤不知所云的情況。

例如,Project Debater嘗試引用德國官員和阿拉伯酋長的言論來作為論據支撐自己的觀點,然而這些數據案例和辯論本身並無關係。

最後,在整個辯論過程中,Project Debater沒有「個性」,無法像人一樣表現出自己的風格。

對此,IBM人工智慧研究副總裁Dario Gil表示,人類擅長用自己的經歷來表達觀點和立場,但機器不同,它沒有作為「人」的經歷,沒有自己的「生活經驗」。


人工智慧的最終實現...是人機結合?

那麼問題來了,具備各種能力的Project Debater都有「破綻」,未來的人工智慧還會不會實現?以什麼方式實現?

果小妞想到了前幾天馬斯克那一段詭異大膽的言論——人機結合。

最後,果小妞想說,雖然Project Debater並不完美,但它卻非常實用啊!以後跟別人吵架的時候,即便不懂得「辯論」之術,也可以和別人「唇槍舌劍」「文明撕B」了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果 的精彩文章:

按壓開關磁環調光,居家戶外優良照明工具,Nextorch納麗德E6手電筒測評
100米超強防水的卡西歐電波表,全能又耐操,走30萬年誤差都不超一秒

TAG:極果 |